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300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144個詞條
等車間隙,刷到一個故事:
帖主的鄰居阿姨是已婚多年的全職主婦,沒摸過方向盤的她,每次想回老家看看爸媽,只能卑微地央求丈夫送她去。
久而久之,老公厭煩了,于是她只能趁逢年過節蹭同鄉的車,匆匆回家見上父母幾面。
幾年前的一個夜晚,阿姨收到了父親病危的噩耗,一如既往的,這位丈夫嫻熟地推脫了載阿姨回家的要求。
“晚上上高速太危險了!現在出發跟明早出發有什么區別?反正也見不著最后一面了。”
聞聽此言,阿姨的心如墜冰窟,崩潰地四處求人。
最后,還是身為鄰居的帖主母親看不下去,凌晨載著這位阿姨回了老家,而那位丈夫直到次日中午才慢悠悠出發。
聽說辦完葬禮后不久,阿姨就跟丈夫提了離婚,帶著孩子搬走了。
直到幾年后的最近,這個故事有了新的后續——
最近一次的見面中,帖主母女高興地得知,這位阿姨考到了駕照,用攢下的錢買了輛便宜的小電車。
看著阿姨幸福的“碎碎念”,想象著這位阿姨在風雨中自如操控方向盤的樣子,忽然讓我想起一句話:
人生的方向盤,握得再晚,也比一輩子坐在副駕強。
是啊,就像被暴雨困住的旅人,總以為躲在屋檐下是最安全的選擇,卻忘了撐開傘的瞬間,就能走進屬于自己的晴空。
女性想要掌握人生的方向盤,其實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01
我想要得到更多,我應該得到更多
“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
“嫁個好人家才是正經事!”
“女人應該守著灶臺,而不是在職場占位子!”
這些刺耳的話像纏在女性腳踝的藤蔓,讓數不清的女性在追求“更多”時羞于抬頭。
可憑什么女兒的書桌要讓給弟弟?憑什么職場晉升的機會要拱手他人?憑什么生了孩子就要媽媽一個人帶?
提起金斯伯格這個名字,似乎無人不知她在女性平權這件事上作出的巨大貢獻。
金斯伯格年輕時曾代理過一個著名的案件:
一位女空軍婚后向部隊請婚房,但上司以她是個女性為由,拒絕了她的申請。
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們普遍認為,女人結婚前住在父母家,結婚后住在老公家,是不能夠給女性單獨分房子的。
這讓這位女空軍感到了深深的不公,于是,她來到了金斯伯格的辦公室。
在金斯伯格的幫助下,這個案子一路從地方走向了最高法院。
在一眾男性法官的凝視下,金斯伯格從容不迫地講述了當時社會對于女性的不公,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也正是從這里開始,金斯伯格一戰成名,最后成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唯二的女性大法官。
作為具有領袖地位的女性平權先鋒,金斯伯格在性別偏見的堅冰上鑿出裂縫,讓越來越多的女性看見光的方向。
當越來越多的“金斯伯格”沖破束縛,獲得想要的公平與尊重,女性的價值便不再需要他人定義,而要自己去爭、去闖。
朋友阿茵在新婚后返崗第一天,接到了自己被開除的通知。
人事的理由簡單又荒唐:
“你結婚了,沒辦法把工作放在首位?!?/p>
面對奮斗八年的公司,她沒哭鬧,沒糾纏,用了半天時間收拾好工位,和同事完成了工作交接,轉身加入了朋友的一家初創企業。
如今的她帶領團隊拿下多個重要項目,在職業宣講會上,面對一眾求職者,她對自己過去的經歷侃侃而談:
“當別人用‘應該’定義你時,你要自己去創造‘可以’。如果在這個環境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鮮花和掌聲,那就自己去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p>
當女性敢于說出“我想要更多,我值得更多”時,那些困住我們的“應該”,才能變成助我們“得到”的趁手兵器。
02
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其他角色
《人生不過如此》里,現代作家林語堂說:
“你應該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別人戲劇里的配角?!?/strong>
看過一個視頻,女兒問媽媽“你是誰”,媽媽張口就是“我是你媽媽”。
見女兒微笑著搖搖頭,媽媽又思考著回答自己是“丈夫的妻子”“單位的會計”“外公外婆的大女兒”……
直到她猶豫著說出自己的名字“林慧”時,這才明白女兒的用意,母女倆也都紅了眼眶。
是呀,你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媽媽,是老婆,是員工的。
你先是你自己啊。
從什么時候開始,女性被戴上了一層層面具,困在“媽媽”“妻子”“兒媳”的標簽里,唯獨找不到那個叫“自己”的本體?
《82年的金智英》里,眼神憂郁的新手媽媽金智英總是能勾起人的心疼。
電影中的金智英,在日復一日的家庭瑣事與社會規訓中失去了自我。
她被迫放棄事業,全身心投入家庭,卻仍被指責“不夠盡職”。
長期的壓抑讓她患上抑郁,甚至會以母親或姐姐的身份與自己對話,通過“成為別人”來共情和安慰痛苦的自己。
當我為金智英的遭遇嘆息時,身邊的朋友小唐卻無奈地嘆了口氣。
85后的小唐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早早辭去工作,包攬了家里的大小事務,是個和金智英一樣標準的“超人媽媽”。
五點起床做輔食,送完孩子收拾家,做完晚飯陪娃玩,周末陪跑早教班……
有天小唐累倒在廚房,喊了半天,空蕩蕩的家里卻無人回應。
小唐說,那一刻,她腦子里想的是:“我累成這樣,忙的都是別人的事情,不知道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多久……”
那天以后,后來她給自己立了“每晚兩小時獨處時間”:健身、讀書、和朋友聚會。
丈夫抱怨“家里沒人管”時,她也會平靜回應:“我不是保姆,我首先是我自己。”
如今她帶著兒子一起去健身房和烘焙班,帶他體驗“媽媽的快樂”。
小家伙會甜甜地夸贊:“媽媽笑起來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閃亮,真好!”
小唐說,是那時候的自己選擇拉自己一把,她才能從“金智英”的影子下面逃脫出來,成為小唐自己。
當你把“自己”放在角色之前,那些被柴米油鹽淹沒的光芒,才會重新照亮生活的縫隙。
03
能定義我的,只有我自己
那位阿姨學會開車之前,一定明明白白地開了竅——
我想開車,我要開車,我能開車。
所以,半輩子沒碰過方向盤的她走進了考場,開始啃那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開始掌握自己曾經望塵莫及的技能。
最后才猛然發現,自己竟真可以開得很好。
或許,女性掙脫規訓的關鍵一步,正是不給自己設限。
《熱辣滾燙》里的賈玲,是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的胖子。
父母的嫌棄,姐姐的算計,朋友的背叛,男友的拋棄……
所有人都在嫌棄她,所有人都認為,她什么都做不好,包括她自己。
狂風暴雨中,她對著鏡子哭泣著賭了最后一把,她選擇相信自己。
她把手頭為數不多的錢交給了拳館,從零開始練習拳擊。
從寒冬練到初春,從吃力練到熟練,最終蛻變成一名真正的拳擊手,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
“火箭女孩”鄭欽文14歲就站上了國際賽場。
參加比賽時,即便輸了,她也會倔強地舉起自己的名牌,眼神里滿是不服輸的執拗。
賽場上,她總是咬緊牙關,從不怯場,用一次次揮拍證明自己的實力。
19歲時,她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面對鏡頭,她的人生格言也格外鏗鏘:
“如果命運偏向我,我就選擇相信它;如果命運不偏向我,那我將選擇不相信命運?!?/p>
這份對自我的堅信,讓她在高手如林的網壇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當女性打破局限的束縛,方向盤下的路,早已延伸向更廣闊的天地。
能定義你的,不是他人,不是命運,從來都只有你自己。
04
詹青云有段話說得特別好:
“人生有時未必一切的條件都盡如人意,但你依然要生存下來。
你依然應該擁有某種掙扎求生、能夠突破巖石的桎梏的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
這既是一朵花需要具備的,也是我們每一個女性在任何一個時代環境當中,都需要具備的一種特別的生存能力。”
我忽然理解了那位阿姨在暴雨中緊握方向盤的篤定——
是的,人生的方向盤,從來不該在別人手里。
它可能被性別偏見遮擋,被家庭角色纏繞,被世俗定義捆綁,但只要你愿意伸手去握,哪怕掌紋里還留著過去的繭,也能穩穩駛向心之所向。
愿每個女性都能記?。翰还苁?0歲還是50歲,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家庭,你都有權利握住自己的方向盤。
作者:如青,溫暖如初,青澀慢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