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雖過,“秋老虎”的余威仍在,空氣濕熱黏稠,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籠。這種天氣,不僅消耗著我們體表的津液,更在無形中損耗著體內的陽氣,加上冷飲、瓜果不斷,脾胃早已不堪重負,變得“懶洋洋”,食欲不振、消化乏力成了常事。
此時,飲食調養是給身體“加油充電”的關鍵。與其盲目進補或依賴藥物,不如順應時節,借助天然食材的力量。今天就推薦大暑過后特別適合的“1綠兩紫”,常吃一點,既能幫助脾胃恢復活力,又能溫和養護被暑濕消耗的陽氣,為安穩度過伏天后半程打下基礎。
一、那抹“綠”:空心菜——夏日的“清道夫”
別小看這普通的綠葉菜,空心菜可是伏天里的“寶藏”。它性味甘、微寒,入腸、胃經。大暑后濕熱交蒸,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容易積滯生熱。空心菜富含的膳食纖維就像一把溫柔的“小掃帚”,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清除體內積滯的“垃圾”和濕熱之氣,讓脾胃負擔減輕,恢復清爽。HTTPS://M.refgzlw.cN/355
更重要的是,其微寒之性恰到好處,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緩解因暑熱帶來的心煩氣躁,卻又不會像過于寒涼的食物那樣損傷脾胃陽氣,是夏季平衡清熱與護胃的理想選擇。
【蒜蓉空心菜】(簡單快手,清腸開胃)
食材: 空心菜 1把、大蒜 4-5瓣、鹽適量、食用油少許。
做法:
1. 空心菜洗凈,摘去老梗,切成段(梗和葉分開處理)。
2. 大蒜拍扁切末。
3. 熱鍋涼油,下入一半蒜末爆香。
4. 先放入空心菜梗,大火快速翻炒約半分鐘至變軟。
5. 再放入菜葉和剩余蒜末,繼續大火快炒。
6. 待菜葉變軟翠綠,加適量鹽調味,迅速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關鍵點:全程大火快炒,鎖住翠綠和爽脆口感,避免出水過多。
二、第一種“紫”:紫薯——脾胃的“溫柔熨斗”
紫薯那迷人的紫色源自豐富的花青素,抗氧化能力極強。中醫認為紫色食物多入腎,有助于潛藏和補充被消耗的陽氣。紫薯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富含膳食纖維和黏液蛋白。這黏液蛋白對胃粘膜有特殊的保護作用,像一層溫柔的“保護膜”,能滋潤、養護被冷熱刺激折磨的脾胃,幫助修復。
其甘甜的味道和溫和的性質,能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在清熱解暑的同時,溫和地給脾胃“加油”,既不會上火,也不傷陽氣,尤其適合伏天后期需要平補的人群。
【紫薯銀耳羹】 (滋潤養胃,溫和平補)
食材: 紫薯 1個(中等大小)、干銀耳 半朵、冰糖或代糖 適量(根據口味)、清水 適量。
做法:
1. 銀耳提前用冷水泡發(約1-2小時),去掉根部黃色硬蒂,撕成小朵。
2. 紫薯洗凈去皮,切成小丁。
3. 將處理好的銀耳放入鍋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燉約40分鐘至銀耳軟糯出膠。
4. 加入紫薯丁,繼續小火煮15-20分鐘,直至紫薯軟熟。
5. 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或代糖,攪拌至溶解即可關火。溫熱或冷藏后食用皆宜。
三、第二種“紫”:紫米——補養氣血的“能量倉”
紫米(又稱黑糯米、血糯米),素有“補血米”、“長壽米”的美譽。它性溫味甘,歸脾、胃、腎經。其深紫色澤蘊含豐富的花青素、鐵元素和B族維生素。大暑后陽氣外浮,內里相對空虛,紫米能溫補脾胃、益氣養血,幫助將能量“收”回來,滋養身體根本。
紫米質地相對糙一些,富含膳食纖維,能溫和促進消化。用它熬粥,米油豐富,口感軟糯香甜,極易被虛弱的脾胃吸收,是伏天后溫補而不滋膩的絕佳主食選擇。
【暖心紫米粥】 (溫補脾胃,益氣養血)
食材:紫米 50克、大米 30克(可選,增加順滑感)、清水 適量、紅棗 3-5顆(去核)、紅糖或冰糖 適量(可選)。
做法:
1. 紫米和大米(如果用)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浸泡過夜更佳),更容易煮爛。
2. 紅棗洗凈去核。
3. 將泡好的米、紅棗放入鍋中,加入足量清水(約米量的6-8倍)。
4. 大火燒開后轉小火,蓋上鍋蓋留條小縫,慢熬約1-1.5小時,期間注意攪拌防止糊底,直至米粒開花、粥變得濃稠軟糯。
5. 關火前10分鐘可根據喜好加入紅糖或冰糖調味。燜一會兒口感更佳。
順時而食,方為養生智慧。 大暑過后,給疲憊的脾胃和消耗的陽氣一點溫柔的呵護,“1綠兩紫”正是應季而生的好食材。空心菜負責“清”,紫薯負責“養”和“護”,紫米負責“補”,三者搭配,清爽與溫補兼顧,幫助您輕松調養,安然迎接夏秋之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