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中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p>
人到中年,認清了生活的不易,就要開啟人生的“節能模式”。
裝傻,是低調的豁達;閉嘴,是成熟的修養;隱身,是智慧的選擇。
當你選擇了這三種活法,下半生會徹底開掛。
1、裝傻,不理會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形勢不利于自己的時候,低調做人反而是一種通達的生存智慧。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定居時,鄰居多是當地人。
這些人欺生,經常來家里借東西,且很多時候有借無還。
有人會直接推開家門,拿走三毛的面霜。
有人借走鍋子后,竟然拿來當尿盆使用。
甚至下次還來理所當然地上門索要:“上次的鍋還沒洗,你再給我一個新的?!?/p>
面對這些無理的行為,三毛雖覺得無奈,卻很少生氣或計較。
當發現鍋被用來當尿盆歸還時,也只是默默洗凈繼續使用。
她理解當地物資匱乏,鄰居們的觀念也與自己不同,所以大多時候會笑著滿足對方的需求。
常聽人說,寧與智者打一架,不跟傻子說句話。
為不值得的人和事費盡心機,只會造成自我消耗。
懂得適時裝傻,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2、閉嘴,不多言
古人云:“百言百當,不如一默?!?/p>
人都是這樣,用三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莫言有許多體現謹言慎行的故事,以下是一些具體例子:
莫言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放牛。
那時他總是愛管閑事、亂說話,經常惹來麻煩。
母親為此哭著訓誡他:孩子,你能不能閉嘴?
后來他開始作家生涯時,為自己起了“莫言”這個筆名,以叮囑自己少說話,管住嘴。
他的作品曾被人批評為“過于荒誕”,但他沒有急于辯解。
他明白藝術是主觀的,解釋只會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辯論中,于是他選擇潛心創作,用一部又一部的佳作回應了所有質疑。
一個人,嘴越嚴,心越靜;話越少,福越多。
把握好言語的分寸,就是守住了人生的福報。
3、隱身,不糾纏
馮唐曾說:“世間萬物,很大一部分事,歸根結底是兩件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很多時候,當你選擇插手別人的事,其實就是在變相的給自己惹事。
有個寓言故事說,一戶人家養了一只貓和一只狗。
每天早上,貓見主人一走,便呼呼大睡起來。
老鼠知道貓在睡覺,就把家中糧倉翻得亂七八糟。
狗見到貓不做事,就主動上前,抓住了所有的老鼠。
抓完老鼠,狗又累又困,就回到自己的窩睡著了。
主人回來,看見一堆老鼠尸體,高興極了。
想當然的以為是貓的功勞,拿了條魚給貓。
還用手摸了摸貓的頭,夸贊貓干得漂亮。
回頭看狗,趴在窩里呼呼大睡,主人氣不打一處來,踢了狗一腳。
明明活狗干了貓的活,卻沒有得到一丁點好處,還平白無故挨了一腳。
這時,狗才明白,原來狗拿耗子,真是多管閑事。
人到中年學會隱身,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少管閑事,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