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第三輪談判又要開始了,這次選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前兩輪一個在瑞士達沃斯,一個在英國倫敦,反正就是不在中美本土,估計是怕談崩了直接掀桌子太難堪。
但這次談判有點意思,還沒開始呢,中方就先放了個信號——暫停對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的反壟斷調查程序。這操作挺微妙,你說它是示好吧,確實算;但你要說這是讓步,那可就錯了。因為調查只是“暫停”,不是“終止”,隨時可以重啟。說白了,這就是個談判前的“善意姿態”,但手里還攥著牌,就看美國接不接這個臺階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杜邦是誰?美國化工巨頭,光刻膠、芳綸纖維這些高科技材料的大佬,尤其是芳綸,F-35戰機的裝甲材料就靠它。中國市場占杜邦全球營收的19%,今年4月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突然對它啟動反壟斷調查,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對美國加征關稅的反制。現在調查突然暫停,杜邦股價立馬漲了2%,市場反應比誰都快。
但為什么選這個時候暫停?因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剛放話,說要在談判里談“中國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事。這擺明了是想把貿易談判擴大化,往地緣政治上扯。中方這手暫停調查,就是告訴美國:你要好好談貿易,咱們可以聊;但你要節外生枝,那對不起,調查隨時能回來。
特朗普前段時間他給俄羅斯下了個“最后通牒”,說50天內不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就要對俄商品加征100%關稅,甚至還要對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收“次級關稅”。這話聽著挺唬人,但仔細一想,真能執行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是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要是美國真對中國加征“次級關稅”,那只有兩種結果:要么中國屈服,減少買俄油,但全球油價立馬飆升,美國通脹又得炸;要么中國不買賬,貿易戰升級,美國企業跟著倒霉。怎么看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爛招。所以特朗普這招,大概率還是虛張聲勢,先嚇唬嚇唬,能撈點好處就撈,撈不著也不虧。
但問題在于,中國不吃這套。外交部發言人早就說了,中方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你美國跟俄羅斯鬧矛盾,結果把拳頭揮向中國?這算哪門子道理?所以中方的態度很明確:貿易談判就談貿易,別把地緣政治塞進來。
這次談判的重點,其實還是那幾個老問題:關稅、市場準入、技術管制。美國最想要的,無非是讓中國多買點美國貨,尤其是能源。特朗普之前還發帖說“希望中國買美國石油”,這話聽著挺客氣,但背后的意思很明白:你買俄羅斯伊朗的油,不如買我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但中國不可能因為美國施壓就改變能源戰略。美國要是真想談能源合作,那就好好談,別拿制裁威脅當籌碼。
另外,高科技領域也是博弈焦點。杜邦的光刻膠、芳綸這些“卡脖子”技術,中國當然想突破,但調查暫停不代表放棄自主化。相反,這幾個月國產替代的進程明顯加快,暫停調查只是給談判留點余地,真要逼急了,中國隨時可以重啟調查,甚至加大反制力度。
未來的幾種可能:談得攏嗎?
這次談判的結果,無非幾種可能:
1. 短期妥協:美國暫時不提“次級制裁”,關稅休戰期延長。這種可能性不小,畢竟雙方都不想徹底撕破臉。
2. 僵持不下:如果美國堅持要把俄伊石油問題塞進談判,那中方大概率會冷處理,談判拖下去,但也不至于徹底崩盤。
3. 沖突升級:萬一特朗普真發瘋,對中國加征“次級關稅”,那中方肯定反擊,比如限制稀土出口、加大反壟斷調查力度。不過這種可能性最低,因為對美國自己傷害太大。
中方暫停杜邦調查,已經給了美國一個臺階。這臺階不算高,但足夠體面。如果美國識相,就該老老實實談貿易,別整那些沒用的地緣政治花招。但如果美國非要得寸進尺,那中方手里的牌也不少——調查能暫停,就能重啟;市場能開放,也能收緊。
說到底,貿易談判不是誰壓倒誰的游戲,而是利益交換的藝術。中國愿意談,但不接受訛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