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老祖宗常說“食不言,寢不語”,可這飯桌上的學問,遠不止規(guī)矩這么簡單。
儒家經(jīng)典《禮記》里就講“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意思是禮儀的源頭,其實就藏在吃飯的細節(jié)里。
一個人怎么吃飯、在飯桌上是什么樣子,往往比他精心維持的面相更真實,藏著他骨子里的品性。
生活里,咱們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想看清對方到底靠譜不靠譜,有時候不用費太多勁,跟他吃頓飯就知道了。
那些飯桌上的小動作、小習慣,就像一面鏡子,把人的本性照得明明白白。吃相比面相看人更準?想要看透一個人,先跟他吃頓飯就對了!
一、點菜時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喜好,俗話說“自私自利,難成大器”,這點在飯桌上最明顯
有些人一拿到菜單,眼睛都不抬,噼里啪啦點一堆自己愛吃的,管別人忌口不忌口、愛吃不愛吃。
你說“我不吃辣”,他說“少辣就行,哪那么多講究”;朋友中有素食者,他偏要點滿桌葷菜,還說“出來吃飯就得吃點好的”。
老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點菜這點小事,最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同理心。連一頓飯都只顧著自己舒服,平時相處又怎么會考慮你的感受?跟這種人打交道,早晚得受委屈。
二、對待服務(wù)員態(tài)度差,呼來喝去沒分寸,俗話說“看人下菜碟”,對弱者的態(tài)度藏著一個人的教養(yǎng)
有的人在朋友面前客客氣氣,可一轉(zhuǎn)身對服務(wù)員就換了副嘴臉,稍不如意就大聲呵斥,仿佛別人低他一等。
菜上慢了就拍桌子,一點小失誤就不依不饒,說話夾槍帶棒,絲毫不懂尊重人。
古人說“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一個人的教養(yǎng),從來不是對地位高的人獻殷勤,而是對身份普通的人也能保持善意。飯桌上對服務(wù)員頤指氣使的人,平時也多半是個傲慢無禮、看不起人的主,不值得深交。
三、浪費食物不心疼,鋪張浪費沒節(jié)制,俗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對糧食的態(tài)度藏著他的品性
點了滿滿一桌子菜,明顯吃不完還一個勁加;碗里的飯菜剩一大半,說扔就扔,還說“不差這點錢”;甚至為了顯排場,故意點貴的、多的,最后剩下一堆也毫不在意。
老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對食物的態(tài)度,藏著一個人的價值觀。連辛苦種出來的糧食都不愛惜,要么是鋪張慣了不懂得珍惜,要么是打腫臉充胖子愛虛榮。跟這種人相處,你永遠不知道他會為了面子做出啥離譜的事,還是離遠點好。
其實啊,飯桌上的吃相,就是一個人最放松時的樣子,沒有刻意的偽裝,只有本能的流露。面相可能會騙人,但吃飯時的細節(jié)騙不了人——是自私還是體貼,是傲慢還是謙和,是浪費還是珍惜,一筷子一湯匙里全露著底。所以說,想看清一個人,別光看他長啥樣,跟他吃頓飯,心里就有數(shù)了。畢竟,細節(jié)里的品性,才最真實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