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馬情—紀念徐悲鴻大師和廖靜文先生”
展覽簡介
以“馬”為精神紐帶,“融”為核心理念,展覽聚焦徐悲鴻與廖靜文的藝術傳承,聯動香港賽馬會百年文化,于徐悲鴻誕辰130周年、香港賽馬會140周年之際舉辦,呈現跨時空的精神對話。藝術家馬興文與徐悲鴻家族歷經12年情誼積淀,在與徐慶平、徐芳芳及廖鴻華的深度交流中,不僅解碼徐悲鴻畫作中奔馬的筆墨精髓——從《奔馬圖》的動態張力到“中西融合”的技法革新,更從廖靜文先生畢生守護藝術遺產的執著中,提煉出“傳承不止于技藝,更在精神堅守”的文化信念。
徐悲鴻以畫筆為戈,將駿馬化作民族奮進的圖騰,其“古法出新”的藝術擔當與“美育救國”的社會理想,恰與香港賽馬會“拼搏進取、樂善好施”的精神內核形成共振。展覽特別呈現馬興文創作的融合系列作品:以當代多媒體裝置重構水墨馬的神韻,將騎士精神符號與奔馬意象跨界碰撞,既延續徐悲鴻“藝術為時代發聲”的創作初衷,亦通過廖靜文整理的文獻史料(如未公開的書信、手稿),具象化“堅守與傳承”的生命實踐——從籌建紀念館到推動國際巡展,她以近七十年的堅守,詮釋了文化傳承者的責任維度。
這場跨越十二年的文化對話,不僅是對徐悲鴻“奮進、創新、奉獻”精神的當代轉譯,更試圖在藝術傳承中構建三重價值坐標:以奔馬的雄勁風骨重塑世界觀(對民族精神的認同),以廖靜文的執著堅守解構人生觀(對理想信念的忠誠),以香港賽馬會的公益實踐重構價值觀(對社會擔當的踐行)。當水墨的韻律與現代裝置對話,當藝術史的檔案與當代創作共鳴,“融”的真諦不僅在于技法的跨界,更在于讓百年前的藝術理想,在時代語境中生長為可觸摸、可踐行的精神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