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齊白石 徐悲鴻 戊子(1948年)作 可以洩露的天機 立軸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徐悲鴻 (1895~1953)
創作年代:戊子(1948年)作
尺寸:101×34.5cm
材質:設色紙本
形制:立軸
題識:(一)白石。
(二)可以洩漏的天機。悲鴻寫蒲葉。
戊子仲夏。
鈐印:吾年八十八,江南布衣、見笑大方
簽條 :徐悲鴻題:可以洩漏的天機。3083.30。
鑒藏印:勁草書屋、一夫清賞
說明:
1.本幅軸頭見紅色標簽,"徐?齊白石,蛙,9364"字樣,應為原藏機構整理庫存時所簽。
2.本幅左下鈐"見笑大方"朱文印,此印為彭漢懷為徐悲鴻所治,現藏徐悲鴻紀念館。彭漢懷(1876-1952),原名祖夏,字漢懷,以字行,號斗漱老人。長沙縣人。曾留學日本,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簽事,銓敘部司長、處長等職。能書畫,工篆刻,篆刻師法西泠諸家,參以大篆,為諸藝之首。其曾為徐悲鴻治印多方,此"見笑大方"即其一。
3.徐悲鴻與齊白石大約訂交于1928年。是年11月25日,徐悲鴻北上正式接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之職,上任后曾三訪齊白石,聘請白石老人擔任藝術學院國畫教授,并對齊白石的畫作予以極高的評價,兩人遂成莫逆。兩人訂交后不久,徐悲鴻迫于壓力辭去藝術學院院長職務南下,但他與齊白石的交往卻從未間斷。從相識算起,徐、齊二人雖然年齡、家庭背景、學藝經歷均迥然相異,卻因為共同的藝術旨趣、創新精神和風骨節操結為莫逆,相交25載。25年間,兩人鴻雁傳書、相交盤桓,除互贈畫作之外,兩人亦偶有合作之筆,本幅《可以洩露的天機》便為其中難得一見之作。
本幅作于1948年,白石寫蛙,悲鴻于上補蒲草。與蝦、蟹、魚等同為鄉間水中常見之物相比,白石原本畫蛙不多,因舊時定制習慣總喜四屏,“必然要再有一種水中小動物相配,于是畫蛙的作品較多的出現了”。
▲齊白石 徐悲鴻 戊子(1948年)作 可以洩露的天機 立軸(局部)
本幅中的三只墨蛙是齊白石最為成熟時期的筆墨,用筆精簡,用墨大膽痛快,三只墨蛙二一對晤上下配置,一筆或兩筆畫出蛙的頭部,蛙身以濃淡水墨寫意畫出,再畫四肢,勾勒肚子,最后點睛。墨蛙之上是徐悲鴻逸筆添上的幾叢蒲草,其色淺綠清透,薄如蟬衣,搖曳下垂,引出下方水塘中的蛙聲。蒲草下,蛙聲出,蛙言低語“談性”盎然。所聊為何?正是徐悲鴻在本幅中所題的“可以洩漏的天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