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伊以沖突和印巴沖突當中,不管哪一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無人機,給對方的防空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尤其是俄烏沖突當中,烏方在6月1號出動了117架無人機,對俄羅斯莫斯科州等5個州的5座俄軍軍用機場實施了代號“蛛網”行動的無人機集群打擊。烏方宣稱擊毀了俄羅斯包括圖-16、圖-95MS、圖-22M3以及A-50預警機在內的41架戰機,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巨大威力。無人機有使用成本低、可以大量使用,“低慢小”特性,讓現有的防空系統是防不勝防。用激光對付“低慢小”無人機,從技術路徑來看,應該是效率最高的。
目前國外比較典型的激光反無人機系統有這么幾種。美國激光光學眩目和監視系統的高性能激光器,2024年美國海軍在“普雷布爾”號驅逐艦上測試了這套系統,最大功率據說達到150千瓦,在5公里內可以燒穿小型無人機。不過據美國內部評估報告顯示,現有的這套系統對時速超過300公里的無人機攔截成功率僅為68%。
美國還有另外一款叫“蝗蟲”反無人機系統,功率只有26千瓦,射程3000到5000米,它的主要特點是可安裝在“斯特瑞克”裝甲車上。以色列的“穹頂”系統功率50千瓦,可以探測并且攔截0.002平方米的目標,比如2到22公斤左右的無人機。它在電子干擾系統可以切斷無人機的數據鏈,高能激光器照射的射程可以達到2.5公里。
而中國的反無人機激光系統現在正嶄露頭角。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研制的“寂靜狩獵”系統早在2022年就出口到了沙特。這一系統激光器標準輸出功率是30千瓦,最大射程4000米,可以在800米的距離上擊穿5層2毫米厚的鋼板,或者是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5毫米的鋼板,在實戰當中還曾經擊落過至少13架胡塞武裝無人機。
而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無人作戰和反無人機作戰大片《陸戰之翼》當中首次公開展示了新型大型車載激光防空武器打靶的畫面,可以看出,這應該是OW5激光防空系統。據北方工業集團介紹,OW5型激光防空武器系統有光纖激光系統、光電跟瞄發射系統、搜索預警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儲能與熱管理系統以及平臺等6個分系統組成,能在微秒內穩定照射目標,通過高能激光燒蝕無人機關鍵部位,使其失控爆炸或墜毀。
OW5它是一個家族系列,包括OW-A10、A30、A50、A50A等多款型號,輸出功率分別是10千瓦、30千瓦、50千瓦等等,主要用于應對無人機等空中“低小慢”目標。其中OW-A50激光防空系統的激光器據稱可以連續照射3分鐘,激光恢復時間是8秒鐘,所發射的激光功率可以在1000米內直接燒穿5毫米的鋼板,對付巡航導彈都沒問題,而且射擊一次花費成本不到幾塊人民幣。OW-A50現在還有了升級版的A50A激光武器系統,功率那就更加強大了。
同時由電科集團研制的“天盾”激光防空系統,據悉采用了高頻毫米波雷達和量子阱紅外探測器,可以探測0.001平方米的微型目標。城市環境下對大疆級無人機探測距離達到8公里,開闊地帶可以延伸到15公里,曾經在國際防務展上成功攔截21架無人機,命中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在今年5月下旬,俄羅斯武裝部隊開始使用激光安防系統來對抗無人機,在公開的畫面當中,在500米外擊毀了一架FPV無人機。與俄羅斯使用的“鎧甲”-S1、“道爾”-M1等防空系統相比,激光武器完美的解決了攔截成本過高、攔截效率低下等問題。OW-A50和“天盾”系統比民用版本的激光無人機系統那肯定要強多了。
總體而言,中國的激光反無人機技術已經不亞于美國和以色列,具備了世界先進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