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前,即1921年7月24日,一列實驗性的航空列車(Aerowagon)在謝爾普霍夫附近發生事故。
瓦列里安·阿巴科夫斯基設計的航空列車。
這列航空列車由25歲的瓦列里安·阿巴科夫斯基設計,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發明家,卻與自己的發明一同毀滅。同車的還有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六名代表,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全俄礦工工會主席費多爾·安德烈耶維奇·阿爾喬姆為領隊。
瓦列里安·阿巴科夫斯基(中間,身穿皮夾克)與參加測試的工程師和紅軍士兵合影。
這列航空列車是一種裝有螺旋槳和航空發動機的客車,由普通的雙軸火車車廂為基礎改裝而成。布爾什維克對這項發明感到非常自豪,經過幾次試運行后,決定讓外國共產黨員代表乘坐。除了遇難的瓦列里安·阿巴科夫斯基和費多爾·安德烈耶維奇·阿爾喬姆之外,還有兩名德國人、一名美國人、一名英國人和一名澳大利亞人遇難,他們都被莊嚴地安葬在克里姆林宮墻邊。其余13名乘客則幸運得多——他們只是受了不同程度的傷。有意思的是,某度的詞條中,將費多爾·安德烈耶維奇·阿爾喬姆的死因寫成“因飛機失事去世”。
這張彩色照片拍攝的是乘客和送行人員。眾所周知,起飛前拍照是不祥之兆,但他們不相信這些迷信說法,結果……
蘇俄官方給出的事故原因是鐵路軌道狀況糟糕,自沙俄時代以來就未維修過。在一處岔道口,鐵軌分叉并出現傾斜。緩慢而沉重的蒸汽機車勉強能通過這個岔道,但這列相對較輕、速度高達85千米/小時的航空列車卻高高躍起,開始了一段短暫的空中旅程。親自駕駛航空列車的瓦列里安·阿巴科夫斯基竟然將他的發明加速到如此極限速度,這確實令人匪夷所思,因為他不可能不知道當時蘇俄境內鐵路的糟糕狀況。
費多爾·安德烈耶維奇·阿爾喬姆是最著名的遇難者,蘇聯《緬懷逝去領袖》一書中專門有一頁介紹他。1927年,頓巴斯建立了一座先鋒派紀念碑,至今仍屹立不倒。
當然,還有另一種非官方說法稱,這列航空列車在行駛途中撞上了一堆別人堆放的石頭。列車前方的視野幾乎為零,司機沒有發現這個障礙物也就不足為奇了。即便如此,布爾什維克炫耀先進技術創新的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從此他們再也沒有制造過這種車輛。
奧托·斯坦尼茨(Otto Steinitz)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列航空列車。
需要說明的是,瓦列里安·阿巴科夫斯基的發明并非真正的發明,因為世界上第一列航空列車是由德國工程師奧托·施泰尼茨于1919年制造的。這列由螺旋槳發動機推動的列車成功通過了測試,行駛速度達到了100千米/小時。
DVL公司制造的“螺旋槳車”,前后各有一臺螺旋槳發動機。
但是,由于它無法適應鐵路運輸系統,因此無人問津。此外,它使用的并不是廉價的煤炭,而是昂貴的航空煤油,行駛過程中還會發出刺耳的轟鳴聲,這讓鐵路周邊的居民感到不適。
弗朗茨·克魯肯伯格設計的“軌道齊柏林”。
盡管如此,1928年,德國DVL公司重新拾起了航空列車的設計概念,制造并測試了一列試驗性的雙發雙螺旋槳列車“螺旋槳車(Propellerwagen)”,該車在測試過程中達到了175千米/小時的速度,但這一切僅僅停留在測試階段。
鋁蒙皮下方是堅固的金屬骨架。
1929年,工程師弗朗茨·克魯肯伯格就利用這些測試結果,在更高的技術水平上設計了他的航空列車。1930年,他設計的航空列車在漢諾威-萊因豪森工廠完成。
在當時,“齊柏林飛艇”猶如外星飛船。
這列航空列車呈現出優雅的流線型外觀,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由于外觀與飛艇相似,它立刻獲得了“齊柏林飛艇(Scheinen Zeppelin)”的綽號。它安裝一臺250馬力的寶馬IV型航空發動機和雙葉螺旋槳,后來更換為一臺600馬力的寶馬VI型航空發動機和四葉螺旋槳。
“齊柏林飛艇”的客艙。
1932年,“齊柏林飛艇”創下了鐵路機車的世界速度紀錄——230千米/小時,這一紀錄一直保持到1954年。然而,德國鐵路的設計并不滿足如此高速行駛的需求,特別是在轉彎時會出現安全隱患。此外,與速度較慢的普通列車的調度問題依舊存在,為航空列車制造單獨的鐵路線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當時德國正處于經濟危機當中。
換裝新型發動機和螺旋槳的“齊柏林飛艇”。
所以,“齊柏林飛艇”與其前身一樣,只生產了一列。后來,弗朗茨·克魯肯伯格將其改裝成為傳統列車,行駛速度高達180千米/小時。即使經過這樣的改裝,火車公司對它的興趣依舊不大。
最后,還有一件柴油朋克時代的奇珍異寶:蘇格蘭發明家喬治·本尼于1931年制造的高速單軌航空列車“軌道飛機(Railplane)”原型車。與所有其他類似產品一樣,由于喬治·本尼無法籌集資金,它只生產了一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