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省龍陵縣,一場以專業社工為“導演”,暑假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當“主角”的志愿服務實踐正在上演。通過“社工搭臺、志愿唱戲”的模式,激活了志愿服務的“一池春水”,專業力量與民間熱情碰撞出溫暖火花。
“小朋友們,介紹一下你們的積木搭建想法”“這是我心中托管班的樣子……”在龍陵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學生志愿者們在社工的帶領下正在教授托管班課程,通過“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形式開啟了此次“情傾故鄉點亮未來”保山市第三屆在校大學生假期志愿服務周活動(龍陵縣)的精彩篇章。
志愿者李崢今年第一次參與假期志愿服務周活動,不同于往年,今年在更加專業的社工指導下,他第一天上崗便很快適應了角色,“托管班開課前,專業社工結合我們個人專業做了崗前指導,聚焦兒童志愿服務進行培訓,幫助我們打磨出了更貼合孩子們認知特點的課堂方案。”李崢說。
社工在教授托管班課程
龍陵縣開設的“會暖春芽”暑假愛心托管班利用自有陣地,與專業托管機構、社工組織合作,吸納有興趣特長的職工、志愿者及專業師資力量,為學生提供工作時段全覆蓋的托管照看。
“爸爸媽媽平時要去上班,我在家里沒有自律性,來這里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暑假作業一起玩,學從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在這里還是很有意義的。”托管班學生楊喆說。
依托志愿服務前期調研,在志愿服務周活動中社工與志愿者通過科學實踐、益智手工、心理健康、戶外運動、紅色教育等課程,豐富孩子們的朋友圈和知識面。“今天在這里我接受了紅色文化洗禮,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在大哥哥大姐姐身上,我也看到了奉獻的精神,我以后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托管班學生王若瑾說。
今年暑期,410名大學生志愿者積極響應家鄉號召,回到龍陵開展志愿服務工作。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大學生以實際行動服務家鄉,奉獻青春力量。
志愿者與孩子交流
在龍陵縣白塔社區的托管班,志愿者張衡正帶領小朋友們探秘“神奇蔬菜”,整堂課充滿探索樂趣。“作為農學專業的學生,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成孩子們親手參與的小活動,教他們認識蔬菜的生長特性、完成水培豆芽的種植,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把理論落到實踐里的成長,真的很有意義。”張衡說道。
作為張衡“同事”的志愿者劉洋是第二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現在的她可以獨立進行帶班教學,為孩子們“排除萬難”。“作為志愿服務的‘老人’,我跳出了自我的小圈子,每次在社工姐姐的帶領下我得到了不一樣的成長,成為了更柔軟、也更有力量的人。”劉洋告訴記者。
“我們通過積極探索‘專業社工+志愿服務’模式,在服務‘一老一小’、培育本土社工人才和志愿者隊伍等方面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專業化、規范化,壯大專業社工力量。”龍陵縣幸福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石艷蘭介紹。
志愿者帶領孩子T臺展示
作為龍陵縣首家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龍陵縣幸福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通過項目設計、培訓督導,志愿者負責服務落地。在龍新鄉黃草壩村,社工與志愿者基于對本地留守困境兒童開展調研發現大多數兒童父母都外出務工,精神陪伴缺失,在活動中引入心理健康課堂,通過情景設定與游戲體驗化解小朋友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小朋友們的自我保護和自我照顧能力,志愿者與小朋友“一對一”交朋友,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我們不僅提供愛心服務,更注重運用專業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幫助留守困境兒童實現全方位成長。”龍陵縣幸福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石艷蘭補充道。
目前,全縣已有55個村(社區)大學生暑期志愿服務已全面有序開展,1783名孩子正在接受服務。社工力量與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交融,正勾勒出龍陵暑期最動人的風景。
“龍陵縣將持續深化‘專業社工+志愿服務’模式,整合社會資源,完善志愿服務培訓與激勵機制,擦亮‘情傾故鄉點亮未來’品牌,以專業力量與志愿精神的雙輪驅動,書寫志愿服務實踐的新篇章。”龍陵縣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段波德表示。(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黎浩 通訊員 朱維靜)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