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大將全面取消績點#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
7月25日,北京大學教務部發布《進一步做好本科學業評價工作的通知》,將從設置容錯探索機制、增加等級制評定方式、完善課程考核反饋機制、深化學業多元評價等方面優化本科學生學業評價工作。通知中稱,為鼓勵學生更好地探索發展方向、發揮個人稟賦,不以單一標準評價學生學業能力,自在學年級為2025級的學生開始,學生學業情況將由成績單完整體現,在各類含有學業評價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績點。
“績點”,這一帶有濃濃傳統考核意味的概念,將從北大的評價體系里“消失”,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變化。
2019年5月,清華大學發布的GPA改革方案表明,2019年及以后入學本科生的成績記載方式將不再有“對等百分成績”。中國頂尖高校從“唯分數論”轉向綜合素質評價,意味著高校評價體系改革進入更深領域,同時,那些“困在績點”中的學生也將去掉身心枷鎖。
長期以來,由于績點在獎學金評選、保送生資格評選和申請國外大學時具有重要作用,顯得非常“有用”,以至于成為實際上的“指揮棒”。現實中,不少學生為了追求更高績點,不惜違背興趣愛好,一味選擇學分更高的課程,陷入“績點功利主義”。在大家一窩蜂卷績點的情況下,高校也在某種意義上中學化。
“績點之困”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不利于教師公平評價學生,不利于高校科學施教、培養人才。通過大力優化本科學生學業評價機制,及早打破這一困境,是學生之幸,是高校之幸。
走出“績點之困”,不僅需要高校的自我解題和突破,也需要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在招聘、選拔和考察中,那種向大學畢業生過度要求績點的習慣,也該改改了。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