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天,中國海警艦艇編隊第 17 次在釣魚島海域完成常態巡邏時,有位老兵對著屏幕敬了個禮。
他說這讓他想起七年前去世的艾躍進 —— 那個在南開大學講臺上,能把日軍重機槍聲模仿得惟妙惟肖的教授,生前總說:“尊嚴從來不在談判桌上,在劍鋒之上。”
這個被學生稱為 “艾公” 的男人,用一輩子在講臺上點燃家國情懷。
他講軍事課能讓后排打瞌睡的學生坐直了聽,患胃癌晚期還硬撐著上完最后一課,臨終前攥著學生的手說:“別惦記我,多想想怎么讓國家更厲害。”
如今他沒看到的那些變化,正在用最實在的方式告慰他的初心。
一、從抗戰后代到軍事教授,他把父親的槍桿變成了講臺
1958年,艾躍進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普通家庭。
他的父親曾參加過抗戰,是八路軍359旅中的一名干事,胳膊上還留著跟日軍拼刺刀時的傷疤,總在晚飯時給兒子講:“當年咱們沒炮,就靠人往前沖,多少弟兄倒在沙灘上……” 這些帶著硝煙味的故事,像種子一樣埋進了他心里。
只不過在艾躍進童年時期,父親因一些原因被調離了天津。
后來他考上南開大學,成了系里最會 “講段子” 的學生。別人背《孫子兵法》照本宣科,他能結合父親講的游擊戰故事,把 “兵貴勝不貴久” 講成 “就像咱們打鬼子,要么不打,打就得打疼他”。畢業時系主任拍著他的肩膀說:“去開門軍事課吧,這學校該有個能把歷史講活的人。”
80 年代初的南開大學,軍事課還只是個邊緣學科。艾躍進從圖書館翻出積灰的軍事期刊,騎著二八大杠跑遍天津的軍區干休所,逢人就問:“您參加過抗美援朝不?能給我講講上甘嶺的炮聲不?” 有次為了求證一個戰術細節,他蹲在軍科院門口等老將軍,被哨兵趕了三次還不走,最后老將軍被他磨得沒辦法,拉著他在傳達室聊了一下午。
他的課成了南開最難搶的 “爆款”。大教室擠得連過道都站滿人,有外校學生坐兩小時公交來蹭課。他講平型關大捷,會突然拍著講臺模仿日軍重機槍的 “噠噠” 聲;講航母發展,能在黑板上畫出詳細的艦艇結構圖;說到 “落后就要挨打”,他會指著窗外:“你們現在能安安穩穩談戀愛,是因為有人在海疆替你們扛著槍!”
有學生記了滿滿三大本筆記,畢業時抱著他哭:“艾老師,要不是聽您的課,我都不知道自己國家這么厲害。” 艾躍進抹了把眼淚說:“不是我厲害,是咱們的歷史本身就帶勁兒。”
二、那句 “滅日本” 背后,藏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赤子心
2010 年的一堂課上,艾躍進講到日軍侵華歷史,突然提高了聲音:“要是再敢來犯,咱們就該把它滅了!” 這句話被人錄下來發到網上,瞬間炸了鍋。有人罵他 “激進”,說大學教授不該說這種話;也有人覺得解氣,說 “總比對著歷史傷口打哈哈強”。
面對爭議,艾躍進在下次課上特意解釋:“我說的‘滅’,不是滅人家的老百姓,是滅他的侵略野心!你去看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照片,再看看他們現在還在拜靖國神社,就知道這不是狠話,是提醒!” 他從講臺下拿出一摞史料,全是公開出版的歷史文獻:“這些都是鐵證,我講的每句話,都能在這兒找到根據。”
其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個在課堂上 “火力全開” 的教授,私下里比誰都細膩。有日本留學生來蹭課,他特意準備了中日雙語的歷史地圖,課后還請人家吃天津包子:“歷史歸歷史,咱們年輕人得往前看,但前提是得記住過去。”
他總說自己是 “站在巨人肩膀上發聲”。為了搞清楚甲午海戰的細節,他自費去威海衛考察,在劉公島的海邊坐了整整一天,對著大海念叨:“鄧世昌當年就是在這兒跳的海啊……” 回來后他把考察筆記整理成課件,加了句批注:“我們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
有次接受采訪,記者問他怕不怕被罵。艾躍進指著辦公室墻上的地圖:“你看這 96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哪寸不是先人用血汗換來的?我一個講軍事的,要是連說句公道話的勇氣都沒有,對得起誰?”
三、胃癌晚期還站在講臺,他說 “倒也要倒在這兒”
2014 年冬天的一堂課,艾躍進講著講著突然彎下腰,額頭抵在講臺上半天沒起來。學生們趕緊圍上去,發現他臉色慘白,手捂著肚子直冒冷汗。“沒事,老毛病了。” 他擺擺手想繼續講,卻被學生強行架去了醫院。
檢查結果出來 —— 胃癌晚期。醫生讓他立刻住院,說 “最多還有半年”。可艾躍進聽完就跟沒事人似的:“我這課還沒講完呢,下周還有答疑。” 妻子哭著勸他:“你都這樣了還講啥?” 他嘆口氣:“我這輩子就干了這么件正經事,要是連最后這點活兒都撂了,不甘心。”
手術后才半個月,他就瞞著醫生回了學校。瘦得脫了形,穿件寬大的棉衣,站在講臺上得扶著桌子才穩。學生們看著心疼,說:“艾老師您坐著講吧。” 他笑著搖頭:“講軍事課得站直了,這是氣場。”
有次講到中國航母下水,他突然停下來,眼里閃著光:“你們知道不?咱們的遼寧艦試航那天,我在電視前哭了。當年我爹他們打仗,連像樣的炮都沒有,現在咱們有航母了……” 話沒說完,眼淚就掉了下來。全班學生跟著鼓掌,掌聲里帶著哽咽。
2018 年春天,艾躍進已經沒法下床了。學生們去醫院看他,他拉著每個人的手交代:“我整理的那些資料在辦公室第三個柜子里,記得給學弟學妹們用上。” 有學生問他還有啥愿望,他喘著氣說:“就想看著咱們的軍艦在釣魚島多轉幾圈,看著你們一個個有出息……”
臨終前他留下最后一句話:“別懷念我,要成為我,超過我。” 那天南開的學生在校園里擺了蠟燭,有人舉著他的課表哭:“以后再也聽不到有人喊‘同學們,抬頭看國旗’了。”
四、他沒看到的七年里,中國正在把他的期盼變成現實
艾躍進走后的第七年,中國海警發布了一組數據:釣魚島海域常態巡邏已經完成 17 次,艦艇編隊能在 24 小時內抵達任何爭議海域。有網友翻出他當年的視頻,配文:“艾老師你看,咱們的軍艦真的去了。”
這些年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記得他。有人把他的講課視頻剪成合集,在網上播放量過億;南開的軍事課依然座無虛席,新老師會說:“我們都是踩著艾老師的腳印往前走。” 去年有個剛考上軍校的學生留言:“就是因為看了您的課,我才決定去當兵。”
他當年講過的那些 “狠話”,如今有了更硬氣的注腳。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從 “主動挑事” 變成 “被動抗議”,國際上再沒人敢說 “中國海軍不行”。就像他說的:“拳頭硬了,說話才有分量。”
有次在紀念館,看到個戴紅領巾的小姑娘指著甲午海戰的模型問:“爺爺,我們現在能打贏嗎?” 老人指著窗外的藍天說:“能,因為有好多像艾老師這樣的人,把‘能打贏’的底氣種進了土里。”
艾躍進從來不是什么 “網紅教授”,他只是個把家國情懷揉進課堂的普通人。他用一輩子證明:真正的教育,是讓年輕人知道自己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真正的愛國,不是喊口號,是把 “希望國家好” 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現在的南開園里,他當年親手種下的松樹已經長得很高。學生們路過時總會多看兩眼,就像看到那個站在講臺上的身影 —— 他沒看到的風景,正在被他點亮的人一點點照亮;他沒說完的話,正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長出新的故事。
就像那句被傳了七年的話:“艾公千古,精神永存。”
這或許就是對一個理想主義者最好的告慰 —— 你曾期盼的,正在發生;你曾點燃的,從未熄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