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里的2號墓,據推斷是太宗李德明的嘉陵。李德明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父親,李繼遷的長子。李繼遷奔波20年,不斷與宋國交戰,為黨項人爭取保留了五州之地。但真正為西夏開國奠定根基的還是李德明。
李德明不同于李繼遷,他非常深沉老成,有謀略,但并不善于征伐。當然,李繼遷的戰力其實也沒有多強,他圍繞著五州之地和宋國拉鋸了18年,也沒有討到多大便宜,直至生命最后兩年,才開始西拓。李德明作為長子,在宋景德元年(1004)繼位時,年僅23歲,面對一眾老臣,以及強大的宋、遼兩國。他不可能再延續之前的策略。
于是,“依遼和宋”是李德明整個執政時期的國策。他仍然依附于強大的遼國,又與宋國講和,同時向兩國稱臣,按時進貢,又伺機向西發展,進攻吐蕃和回鶻,奪取西涼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將黨項人的勢力范圍擴展至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地區。
北宋景德三年(1006),李德明向宋國請求歸附,宋真宗冊封其為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加封“西平王”。而且賜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兩萬貫、茶兩萬斤,并允許在保安軍設立榷場。大中祥符元年(1008),西夏大旱,宋真宗又下詔準許賣給河西糧食,以解決西夏境內饑荒。
整個李德明時期,除宋天禧四年(1020年),遼國挑起的涼甸之戰外,西夏未與宋、遼發生過大規模戰爭。李德明與宋國展開貿易,獲利頗豐,又吸納借鑒漢族儒家文化,發展農業生產,使得西夏國日漸強大。
到宋天圣六年(1028),李德明派兒子李元昊領兵消滅了甘州回鶻。兩年后,又掠取了瓜州、沙州。至明道元年(1032)九月,終于奪取涼州。至此西夏勢力直抵玉門關,據有整個河西走廊。西夏人可以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精兵,大大加強了西夏的軍事實力,為建國稱帝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李德明開始營建宮室、館驛、橋道,講定禮儀制度,追尊李繼遷為皇帝,立李元昊為太子,立正妻衛慕氏為王后。離正式稱帝只差一步。但在明道元年(1032)十月,也就是奪取涼州不久,突然因病離世,時年51歲。
李德明的韜光養晦政策,麻痹了宋、遼兩國。在宋朝他的地位很高,宋仁宗為其輟朝三日,同皇太后乘輿至幕殿,身穿素服,為李德明舉哀。宋朝追贈李德明為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李元昊稱帝建國后,追謚其為光圣皇帝,廟號太宗,陵號嘉陵。
今西夏王陵里的2號墓,被認為是李德明的嘉陵。其與1號墓,即李繼遷的裕陵建于同一時期。其除四周角臺殘存高度比一號陵略低之外,其余殘存情況、整體架構、建筑組成、地理朝向等均與一號陵類似。目前存外城、闕臺、碑亭、月城、內城、獻殿、墓道、陵臺等遺址,地上建筑、石碑等全無。(寧20,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寫于2025年1月2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大樹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