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聲溫柔隨晚風,歌曲如訴伴花香。7月26日,隨著哈爾濱市端街俄式老陽臺音樂響起,由道里區(qū)委、區(qū)政府,哈爾濱日報社聯(lián)合主辦,中央大街步行街區(qū)管理委員會協(xié)辦,新晚報社承辦的“舞臺的夏天”陽臺音樂節(jié)第二次與市民和游客見面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音樂之城的模樣,或華麗、或莊嚴,我的音樂之城就在哈爾濱的市井煙火中,或許與職業(yè)歌手相比我們不專業(yè),但是曲中有我,舞臺的夏天,就是我的夏天。”參與的市民如是說。據(jù)悉,“舞臺的夏天”將伴隨哈爾濱整個夏天,從即日起至10月8日,每周五、六、日三天18時與游客見面。
童音引客來
泉州男孩搶麥“我喜歡這里!”
“這個舞臺的位置似乎有點偏?”“偏嗎?我覺得很好啊,你不會走近點?我就是跑來的。”這是7月26日17時30分,距離“舞臺的夏天”正式開始還有半小時的時候,在端街老陽臺下兩個市民的對話。就在剛剛,一聲童音高昂,在中央大街與端街交口附近,看見了游客小跑而至的身影。此時已經(jīng)有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站在舞臺上,用稚氣未脫的童音唱著一曲《蘋果香》。聲音清澈、樂曲悠揚,吸引得成年人圍在了舞臺邊。
小男孩名叫蔡良瀚,今年11歲,家住福建泉州,是和媽媽一起到哈爾濱旅游的。清涼的晚風、美味的鐵鍋燉,都是這個11歲男孩沒見過也沒感受過的,熟悉的只有音樂。蔡良瀚的媽媽介紹說,孩子從小就喜歡唱歌,在家里一直在學習童聲演唱。剛好經(jīng)過中央大街的時候看到了這個舞臺,看了一會兒后被哈爾濱的音樂氣息和氛圍所吸引。此時正趕上活動準備期間,尚有時間空余,主持人也很熱情地招呼孩子上了臺。大家對孩子也很鼓勵,一直在拍照鼓掌,作為母親感到欣慰和感激。
“我感覺我今天發(fā)揮得挺好,我喜歡這里。”福建少年滿臉的歡笑。
琴弦上的自信“小孩兒姐”
倍兒有范兒
18時,當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的時候,陽臺上傳來一陣陣優(yōu)雅的小提琴聲,如歌如訴,余音裊裊,沁入人心。單從琴弦上流露出的絲滑,聽不出演奏者僅僅是一名12歲的小女孩,在新晚報視頻號的彈幕上網(wǎng)友打出的“小孩兒姐”這個霸氣稱呼更貼切。
“小孩兒姐”名叫王辰心,別看年紀小,卻已經(jīng)是一個成熟的小提琴手了。在臺下的時候青澀靦腆,但是只要音樂響起,這個來自音樂之城的小姑娘頓時情緒飽滿,發(fā)揮也如神來之筆。“小孩兒姐”的父親王鳳強介紹,孩子原本喜歡聲樂,無論是樂器還是唱歌都喜歡,今天在看了《新晚報》上的消息后立即給孩子報了名,在得到許可后就和妻子一起帶著孩子來到現(xiàn)場了。
王鳳強表示:“‘舞臺的夏天’這個活動很好,好就好在它的包容性,不設置門檻,隨時歡迎所有喜歡音樂的人,這樣的活動更具煙火氣,更貼近百姓,當然也會更得到百姓的認可。”
在面對采訪時,“小孩兒姐”一臉的驕傲:“我唱得不比福建小朋友差吧?我可是來自哈爾濱的孩子。”
聲勝有聲手語舞動
《燈火里的中國》
隨著《燈火里的中國》旋律響起,一個清瘦的女孩站在了舞臺中間,手里沒有麥克風,口中也沒有旋律音符,而是用手語在演繹著歌詞。喧鬧熱烈的端街陽臺下出現(xiàn)了暫時的安靜,聲音仿佛凝固成視線,包圍著女孩。
女孩名叫小茹,今年25歲,來自遼寧省沈陽市,是一名手語推廣員。小茹說,她是來哈爾濱旅游的,在中央大街與“舞臺的夏天”偶然相遇,在其他城市她也嘗試過手語表演,但是均未能如愿,今天這個愿望在哈爾濱實現(xiàn)了,她感到很激動也很高興,因為音樂之城的確實至名歸,除了隨處可以聽見的高雅專業(yè)的音樂以外,更體現(xiàn)在對于音樂的理解和包容。
“音樂是沒有邊界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音樂,包括聽得見的正常人,也包括只能看得見的人。‘舞臺的夏天’屬于每一個喜歡音樂、熱愛生活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夏天。”小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wǎng)
記者:徐日明 文/攝
編輯:馬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