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伏7月30日到,今年是晚入伏。老輩人說“早中伏,大雨大澇;晚中伏,大熱大旱”,這話準不準?
先看中伏咋算:夏至后第四個庚日是頭天,立秋前庚日數定長短。今年中伏就10天,7月30日到8月8日,是近10年最短中伏。
判斷早晚有說法:7月25日前算早,26日后算晚。
今年7月30日,妥妥晚入伏。晚入伏啥影響?老輩人說“晚中伏無雨,趕緊澆園圃”,這是老輩傳下的理。
往年早中伏,多在“七下八上”雨季,雨水多易澇,得勤排水防爛根。
今年晚中伏,過了北方主汛期,南方臺風也少,雨水少天更熱。參考內容里提,今年入伏和大暑緊挨著,“入伏大暑連,熱死老黃牛”。
大暑是一年最熱節氣,中伏碰大暑,熱得更猛,這不是沒道理。7月下旬多地已超35℃,中伏一來,38℃、40℃可能天天見。
地里莊稼咋辦?玉米抽雄、水稻揚花,最怕高溫干旱。
老輩人教的“晚中伏趕緊澆園圃”,現在看真得聽。
早晚涼快時澆水,別讓苗干著。
有人問,農諺準不準?
這得看天氣咋走。但近10年晚中伏年份,8成以上高溫天數多。今年中伏才10天,比去年少10天,可天熱時間短不代表熱度低。
有數據:晚中伏年份,平均最高溫比早中伏高2-3℃,干旱概率增40%。農民朋友注意,別等土干了再澆,見地發白就上水,保苗更穩當。防暑也別大意,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別下地,帶足水和藿香正氣。
農諺是經驗,科學也得聽。看天氣預報,未來10天中伏期,大部無明顯降雨。
有人說,現在氣候變了,老理兒還管用不?管用不管用,先按經驗防著總沒錯。
中伏熱成啥樣?
等過了8月8日就知道。
但現在不準備,到時候干著急。種大棚的更得留意,棚內溫度能超50℃,得開風口、蓋遮陽網。最后說句實在話:晚中伏大熱大旱是大概率,早準備總比晚后悔強。
關注我,后續中伏天氣咋變,第一時間跟您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