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又名李建亭。1909年出生在陜西省富平縣的一個貧苦家庭。從小學會紡線、織布、種田。期間,在農閑時曾斷斷續續上學讀書。
1927年上半年,李果到由中共陜西省委掌握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欲集團軍新編第三旅(旅長許權中)當兵。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5月,隨部參加渭華起義。起義失敗后,經陜東特委同意,許權中帶領部隊暫時編入國民黨軍李虎臣部劉文伯師。后隨部改編入張家口抗日同盟軍,李果任師長許權忠的衛士。1933年張家口抗日同盟軍垮散后,李果只身到陜北找到紅軍陜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指揮黃子文,參加了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陜北錯誤“肅反”中,黃子文被錯捕時李果也被錯捕,關押于邊區保衛局。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陜北后,李果獲釋平反,后分配到紅軍后勤部門工作,任中央蘇維埃政府西北辦事處科長。
1939年秋,李果入抗大第三期學習,畢業后任抗大經理處股長、科長。1940年2月,李果和夫人吳志堅申請到抗日前線工作,被編入中央軍委新組建的干部連,李果任排長,在連長饒子健、指導員謝勝坤帶領下奔赴山東抗日根據地。到達新四軍第六支隊駐地后,連隊被留下,李果任豫皖蘇邊區糧食局副局長,吳志堅任糧食局黨支部書記。同年冬,他們奉命到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李果任鹽阜區糧食局副局長,江淮銀行總務科長等職。1942年冬,李果和夫人吳志堅奉命赴皖江抗日根據地,任新四軍第七師供給部副部長。1943年7月,任新四軍第七師供給部部長。參加了鞏固發展皖江抗日根據地的斗爭。期間,通過財務處長蔡輝與江偽軍糧統購委員會主任汪子東的關系,繼續為新四軍八路軍和兄弟師運去了大量的軍火、藥品、食鹽、布匹,以及難于搞到的銀元、金條和美鈔。
抗日戰爭勝利后,李果津浦前線野戰軍第三師供給部部長,山東野戰軍第七師(亦稱第三縱隊)供給部部長,華中野戰軍第七師供給部部長。參加了宿北、魯南戰役。1947年1月,李果任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供給部部長,華東軍區后勤部供給部、軍需部副部長。參加了華東地區解放戰爭的后勤保障組織領導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李果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后勤部供給部副部長、軍需生產部第一副部長,華東軍區空軍后勤部部長。1950年10月,李果任中朝人民聯合空軍后勤部部長,攜次子李順翔一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被譽為“抗美援朝父子兵”。參加了反絞殺戰和志愿軍空軍后勤保障領導工作。回國后,李果任華東軍區空軍后勤部部長,南京軍區空軍后勤部部長、顧問。
1955年,李果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八一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1990年11月9日,李果在南京逝世。享年81歲。
李果逝世后,夫人吳志堅遵照他的遺愿將多年積蓄的2萬元人民幣和李果收藏的書法珍品捐贈給梅園中學和“周恩來班”及梅園紀念館。(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等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