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西部云龍縣,檢槽鄉靜靜依偎在群山之間,蒼翠綿延,云霧縹緲。七月,來自上海科技大學的社會實踐團隊,歷經48小時行程抵達這片土地,開展為期數日的支教與調研活動,帶著“立志、成才、報國、裕民”的上科大精神,奔赴一場知與行的青春旅程。
為確保活動高質量推進,團隊在出發前精心籌備:課程組反復試課打磨教學內容,調研組細化問卷精準設計,宣傳組完成隊徽、“小山雀”卡通形象與文創周邊的視覺設計。更值得一提的是,檢槽中學校長曾親赴上科大與團隊深入交流,為此次實踐提供了寶貴一手信息。
在開營儀式上,檢槽中學的師生以燦爛的笑容迎接“小老師”們的到來。生動有趣的破冰活動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拉開了課程教學的序幕。此次支教課程內容涵蓋人文、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
· 《聲臨其境,文以傳情》幫助學生體會朗讀之美,提升表達力;
· 《在對跖點的盡頭,種一棵倒生的樹》將地理知識與詩意想象融合,激發學生的世界視野;
· 《條紋的魔法》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光柵動畫,感受科學與創意的交匯;
· 《舌尖上的科學》在親手制作泡菜中,理解發酵背后的科學原理;
· 《街舞基礎課》則用節奏和律動喚醒身體語言的潛力。
除了白天的教學,團隊還精心設計了晚自習和社團活動供學生自主選擇,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探索、全面發展的成長空間。此次實踐不僅是“教”,更是“研”。調研組深入課堂、家庭與教師訪談,圍繞鄉村教育資源、學生學習狀態、網絡內容影響等問題展開調研。教師們的真知灼見令人動容:教育資源的不足、留守兒童的心理關照、網絡文化的沖擊,都成為他們日常堅守的現實挑戰。
歷史老師楊老師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希望孩子們以史為鏡,了解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從人文中培養大格局和時代價值觀。”這些一線教育者的聲音,為團隊提供了更深的理解與思考,也為未來持續關注鄉村教育積累了寶貴資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行還邀請到大道書院劉志杰院長,為學生帶來《結構生物學揭示生命之美》的科普講座。他用生動淺顯的語言,講述微觀世界的奇妙,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無限好奇。
夜幕降臨時,檢槽中學的燈光在群山中微微閃爍,如星火不滅。正是這份溫暖與堅定,讓兩地青年在心靈上建立了跨越山海的聯結。我們帶去了知識與陪伴,他們回饋我們以樸素的堅韌與真摯的熱情。
這不是一次短暫的“支教旅行”,而是一場雙向奔赴的生命交流。我們見證了教育的力量,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初心。每一粒希望的種子,都將埋藏在這片山水之間,靜候春風化雨,破土而出。教育從來不是獨行,而是同行。未來,我們期待與檢槽再次相遇,也相信更多的青年,會繼續奔赴山海,去點亮更多微光的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