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有聲經濟的蓬勃發展,配音行業以其靈活性和藝術魅力吸引眾多愛好者。然而,這股熱潮下暗藏詐騙風險。近日,崇明港西鎮一位六旬阿姨在追逐“配音夢”過程中,險些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連環騙局,所幸村干部和民警及時介入勸阻,避免了財產損失。
7月24日,崇明公安分局港西派出所接到村干部緊急報警,稱村民沈阿姨疑似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經了解發現這是一起典型的“配音培訓”連環騙局。
原來,60多歲的沈阿姨在網上聽過幾次“無需太多門檻,配音就能賺錢”的廣告后,對配音產生了濃厚興趣,先是花費1200元在網上報名參加了某“聲音培訓班”,之間成功完成了4篇情感文的配音任務,每篇獲得50元報酬,共計200元。這筆實實在在的收入讓沈阿姨欣喜不已,對自己的聲音潛力信心倍增。
當沈阿姨興致勃勃地申請報酬更高的配音任務時,卻屢屢被告知“審核未通過”。正當她困惑之際,另一個名為“XX學堂”的配音機構廣告適時出現。熱情的客服人員向她描繪了更“專業”的藍圖:只需擁有一臺電腦并繳納3000元學費,就能系統學習,輕松接單,實現“聲音事業”的夢想。深信自己只是需要“專業提升”的沈阿姨毫不猶豫地添置了一臺電腦,并立即聯系村干部幫忙安裝。村干部在詢問詳情時,敏銳察覺到其中的異常,一位說普通話都拗口的農村阿姨能配什么音呢?為以防萬一,村干部果斷聯系了港西派出所。
“阿姨您看,這些所謂的配音高額報酬任務都是誘餌。”民警陸東來確認沈阿姨沒被騙后,一邊在她的手機上安裝“金護”防詐App,一邊指著詐騙案例宣傳:“騙子先給您一點甜頭取得信任,等您想賺更多時就用各種理由卡住,再換個馬甲繼續行騙。”民警現場演示了如何識別涉詐網址,當輸入“XX學堂”的鏈接時,防詐App立即彈出紅色預警界面。
據民警介紹,此類騙局通常具有“四部曲”特征:先以“低門檻高收益”吸引受害人;接著用小額報酬建立信任;然后以“資質不足”等理由中斷收益;最后推出“升級課程”實施二次詐騙。沈阿姨遭遇的正是這種典型套路,所幸村干部在幫助安裝電腦時發現異常,及時報警阻止。
“其實我普通話都不標準,哪能當專業配音員啊。”醒悟過來的沈阿姨后怕地說。民警耐心開導:“培養興趣愛好是好事,但要對‘輕松賺錢’的虛假宣傳保持警惕。”派出所隨后聯合村委會在社區活動中心舉辦反詐講座,重點剖析“技能培訓類”詐騙的識別技巧。
“我們支持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但更要筑牢防詐防火墻。”港西派出所所長徐溢溢表示,將持續推進“社區警民聯動”機制,通過村干部、樓組長等力量,構建全民反詐防護網。
警方提示:市民培養興趣愛好應選擇正規平臺,切勿因“創收心切”落入詐騙陷阱。老年人參與網絡活動時,最好多與子女或社區工作人員溝通核實。
原標題:《阿姨追逐“配音夢”險被騙,民警及時勸阻揭穿“聲音致富”騙局》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解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