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紹的是一則膠東史料,其具體是一篇與平度沙梁綦姓家族有關的碑文,題目為“百戶綦公葬先塋之碣”,內容收錄在民國版《平度縣續志》當中。
綦姓,并非膠東傳統大姓,但在半島西部有較為集中的分布,萊州、平度、高密等縣市都可見綦姓聚居村落。其中,平度南部的沙梁村就是典型一例。
(▲沙梁村保留有一座知名的文昌閣,見上圖)
此次要介紹的碑文,是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由“百戶”綦通為家族所立。按照文中的記載,綦姓家族很有可能在金代之初甚至更早前就已經定居在沙梁。而從“百戶”等頭銜來看,該家族當時在地方上也很具影響力。總而言之,其內容對于考證沙梁綦姓乃至膠東綦姓歷史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茲轉錄其文,加以句讀,與諸君分享。縣志原文有闕之處,同樣以□代替。
以下是原文——
百戶綦公葬先塋之碣
綦通,山東萊膠湄邑人也。其先筑室于沽水之右,名曰沙梁莊,因而家焉,以農□□。
其后兵革離散,宗譜磨滅不能具載。大父諱未詳,起家勤儉,教子孫□□□各務基本以致殷富。祖妣李氏,性行真摯,不忘姆教之儀而卒,有子□人。父諱旺,賦性純粹,積德行仁,不幸而卒,年四十有二也。母杜氏,閨門肅敬,□家□□,篤守婦道,孝事姑舅,享年七十而卒。有子二人,長曰“通”;次曰“珍”,弗顯。
“通”為人克己,作事明敏,路目不平,必相援助,時人服其勇于義也。累被本縣委充里長勾當,況其廉慎,奉公□人,交而有信,鄉里州閭靡不畏而愛之。
堂父大公諱何,性資篤實,教子樹畜而卒,有子二人,繼世綿綿。從祖四公諱纓,在軍旅間,為□□長,年七十有二而卒,有子二人,俱以子□其昌。從祖太公諱未詳,為山東□州路錢庫庫使勾當,不幸而卒,年四十有二也,有子七人,俱以孝行稱聞,孫枝挺茂,繼世不絕。從房弟諱顯,為膠州膠西縣里長勾當。從房弟諱□,稟性穎悟,善丹青。
重念曾大父至考妣三代皆尚純德,勤勞稼穡以致家世殷富。子孫蕃衍,本枝隆盛,咸賴祖宗積善之所致也。欲報親之德將復何及?惟夙夜以思祖考塋域未封、松楸未樹,矧余年五十有九,遂于元貞元年(注:1295年)祔葬父于祖塋矣。
然宗譜既闕,恐后輩忘先人之善跡,失昆仲季之次序,于是洎從叔父同心協力,遒命陰陽家者流董世榮,將以卜吉日祔葬祖父于先塋,以配族氏;命工刊石,昭我后人,庶不泯焉;託予為記。
仆嘉其綦公通之為人也,跬步之間不忘乎親,□□□□之。經云:人之行,莫大于孝親,莫大于尊親。尊親之□,其于葬禮之事一,其義也。至于葬親者,君有之矣。況能繼志述事,植其宗派,俾子孫洞然□□□□而不紊矣,以盡事死生之義備矣。圭辭不獲已,姑述其先知實跡以□□□□□□□和同房長綦三公□□□□□同石匠□□□□□士。
大元大德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百戶綦通祭□綦□□□石
縣儒學直學董圭撰并書墨 水石匠王赟 張□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