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大學發文表揚一校內醫學生在航班上救人的事件,引發不小的輿論風波。
7月19日,從武漢飛往新疆的航班上,一名乘客突發身體不適,2024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孫毅杰和機組人員分工合作,最終讓患者轉危為安。對于孫毅杰的義舉,武大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他“用行動證明醫者仁心”。
文章發布后,不少網友為其點贊,可下一秒質疑聲也來了:“你有行醫證嗎?““你要是搞錯了,誰來給患者負責?”“萬一被訛上了怎么辦?”
今天,當事學生孫毅杰向媒體詳述了當天的情況,先做體格檢查,再讓機組拿設備,全程有乘務員配合,急救操作清晰明了。至于網友的質疑,孫毅杰說他不后悔,也沒有后怕,自己有急診科學習經歷打底,出手救人前也評估過能否勝任。
讓施救者在救人之外承受負面輿論,這樣的新聞不是第一次出現。就在兩周前,湖南衡陽一醫學院男老師因為給昏厥女子做心肺復蘇,被網友說成“襲胸”,甚至有人說為啥不換個女的來按?
躲在屏幕后的“審判官”們怕是忘了,急救現場最缺的就是時間。心臟驟停的四分鐘黃金時間里,哪有功夫挑施救者性別?飛機上哪等得及持證醫生空降?更何況,合理救助免責!我國民法典第184條早已明確為“好人”兜底!(文字補充:《民法典》第184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生命面前,專業素養是底氣,挺身而出是勇氣。我們就該為這樣的勇氣鼓掌,用大聲贊美蓋過那些只敢躲在暗處發出污言穢語的鍵盤聲,否則當下次被意外降臨的人是你,空蕩的人群里,還有誰敢為你伸出援手?
編輯: 董智杰
責編: 劉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