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建國后第一次授勛,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涌現出千余名將帥,無論職位和軍銜高低,他們每個人都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都有很多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故事,若說到可愛,我首先會想到一個人——陳賡大將。
我們愛英雄的偉大功績和胸懷,更喜歡他獨特的魅力。陳賡將軍卻在各方面既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又讓人喜歡得無以復加,可能是因為他身上有很多我們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真性情。
近期看了很多陳賡將軍的書籍和影視劇,將軍的眾多事跡值得反復歌頌,將軍的愛情故事卻是讓我一下子就牢牢記住并深有感觸。
因此本篇文章先談將軍與第一任夫人王根英的戀愛與婚姻。
一、三封情書的故事
陳賡與王根英的愛情傳奇,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三封情書。
陳賡生于1903年,王根英生于1907年,陳賡是湖南湘鄉人,王根英是上海人。陳賡是將門之后,祖父是前清湘軍將軍,父親也是地方名人,陳賡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祖父的第一位夫人,陳賡的親祖母去世早,祖父的第二位夫人,是軍中的女騎手,那個時代的女騎手,猶如女俠。
陳賡自小受這位女俠奶奶影響,行俠仗義的思想根植于心,也打下了扎實的武學功底,13歲那年,陳賡不愿意在學堂四平八穩地讀書,他效法古人投筆從戎,那時的中國,軍閥割據,他就近選擇加入湘軍。
經過4年行伍歷練,陳賡意識到舊軍閥不可能給中國帶來美好的未來。他開始尋求更好的救國之道,一切積極進步的活動,他都踴躍參與。1921年,18歲的陳賡離開湘軍到長沙尋求機會,進入毛澤東、何叔衡創辦的自修大學學習,從此走上革命道路,并在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他又到過上海,在上海大學聽過陳獨秀、瞿秋白、蔡和森等人的課,就是在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陳賡與王根英相識于上海。
為喚醒進步的工人階級,中國共產黨在怡和紗廠附近辦辦了工人夜校,陳賡是老師,王根英是學生。
陳賡的幽默風趣、口若懸河受到學員們一致喜愛,尤其是一位16歲的女工,她青春圓潤的臉上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那雙眼睛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有知識的年輕老師陳賡的崇拜。
陳賡特別善于與人打交道,毫無距離,王根英也對陳老師說過自己的苦惱,原來父母給她定了親,她不愿意。陳賡專門家訪做王根英父母的工作,他的瀟灑博學也贏得了王根英父母的深深好感。
相信那個時候的陳賡老師并沒有對學生王根英產生愛情,那就是師生之情。
此后陳賡又回到長沙,參加反對湖南軍閥的斗爭。
陳賡與王根英的故事就要分頭描述了,王根英接受過進步思想后,積極向工人們宣講反對資本家壓迫和剝削的進步言論,參加上海工人的歷次罷工,并在1925年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黨歷史上早期的女黨員之一,那年她才18歲。
1923年底,黃埔軍?;I備招生,陳賡和宋希濂、胡宗南、李默庵等同鄉一起報考,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批學員,1924年11月底畢業,因為成績優異被留校當教員,擔任第二期入伍生連長,第三期本科副隊長。
1925年3月第一次東征,是陳賡第一次參與戰爭,他擔任宣傳隊隊長。1925年10月第二次東征,陳賡救了蔣介石的命。這成了數年后蔣介石不殺陳賡的主要原因。
在特定的時刻,他們互相救過對方性命,都不應該感到后悔,此一時彼一時。
1926年,蔣介石開始排擠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中的共產黨員,陳賡堅決辭去蔣介石護衛參謀的職務,說回家侍奉老母親。實際上,陳賡接受黨組織安排去蘇聯進行特工培訓,顧順章是他的同期同學。
1927年,陳賡等學成歸國,這一年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五大”,陳賡遇到了闊別4年的王根英,當年那個16歲的女學員已經成為一名成熟的共產黨員。
時間緊迫,會議結束后他們就會再次分別,陳賡顧不上寒暄,來不及鋪墊,直接開始傳紙條,這就是 “三張情書”的浪漫故事。
陳賡在紙條上鄭重寫到:“王根英同志,我愛你!我向你鄭重求婚,希望你嫁給我!”
有關傳紙條,有的資料說是在開會之中陳賡托別的代表傳遞給王根英的,有的資料說是陳賡會后直接交給王根英的,前者說王根英看完覺得陳賡是在胡鬧,她毫不客氣地蘸一點口水把紙條貼在了會場的墻壁上。
如果是這樣,這倆人開會也和咱們普通人一樣不太遵守紀律,在開小差呢,不過,這倆人在我們看來是如此有趣可愛。
更可愛的是陳賡見王根英不回復,只是把紙條貼出來,他繼續寫:“根英,我愛你!我請求你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更加認為陳賡在惡作劇,她繼續將紙條貼在墻上。
無法知道陳賡是咋想的,或許認為王根英高興才高調公開,更可能是認為王根英倔強得如此有個性,他更加堅定了追求女神的決心。
陳賡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他繼續寫第三封情書:“根英,我發誓娶你為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哈哈,這樣的求愛方式,別說是近100年以前的1927年,就是放到現在,估計姑娘也會認為這個小伙子在捉弄人呢!
編輯搜圖
王根英也是女中豪杰,對付這種“騷擾”,她一點也不留面子,紙條看都不看直接貼上墻。
會議間隙,代表們發現了這些紙條,紛紛打趣,這成了中共黨史上有名的“花絮”。
周恩來在上海領導工人運動時,王根英受其領導,陳賡在黃埔時,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看到這倆年輕人這令人忍俊不禁的戀愛戲,周主任把學生陳賡好好教育一通,哪有這樣求愛的?
他讓陳賡好好道歉,培養感情,再提求婚。
王根英的心中也是愛著陳賡的,只是從1923年陳賡離開上海后四年就沒有音信,誰知道他心里是咋想的呢?陳賡按周主任的指導與王根英接觸,王根英愉快地答應與陳賡戀愛。
陳賡卻急著結婚,王根英要好好工作,怕結婚有影響。
陳賡有些失落地回到宿舍,同志們打問他啥時候能喝上喜酒?陳賡跳到椅子上,又一次公開表態:“誰能讓王根英近期答應和我結婚,我給他磕 3個頭,還是帶響的。”
引來笑聲、掌聲一片。
周恩來親自出馬,做通了王根英的工作,大家伙再一次打趣陳賡,按著陳賡腦袋給周恩來磕三個響頭。
如今說這些事,相信讀到的你和打字的我一樣,嘴角一直咧著笑。革命者并不一定永遠都那么嚴肅高大,這樣的革命者,讓人感受的是歡快,讓人發自內心喜愛。
編輯搜圖
二、新婚別
新婚才幾天,陳賡和王根英就不得不分離,投身各自的工作崗位,王根英回到上海,陳賡籌備并參與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中,陳賡經歷了九死一生,差點被列入陣亡名單,他的左腿嚴重受傷,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醫生把他腿上的爛肉刮掉,才暫時把腿保留下來,但他依然無法正常行走。
1927年10月,陳賡輾轉回上海治病,也見到了新婚就分別的妻子。自從分別后,王根英一直為陳賡提心吊膽,南昌起義的失敗,更令她深深擔憂,她一直沒有得到陳賡的消息。
陳賡一到上海,沒有先去看病,而是回家了。
他一身黑衣黑帽,用帽檐遮住臉,像一個不速之客闖進屋內,王根英驚魂錯愕之間,陳賡像變戲法一樣掏出一支玫瑰獻給根英,摘掉禮帽,深情地叫一聲“根英……”
咕咚一下,陳賡倒在了王根英面前。他這一路,從福建、廣州,輾轉香港,秘密潛回上海,那個時候的上海,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當中,他的腿不斷流血、發炎。
黨組織給陳賡聯系了上海最有名的?;萘毓强圃\所,在牛惠霖兄弟的高超醫術下,陳賡斷裂的筋骨、肌腱等被重新接好,在王根英的精心照料下,他的腿傷治好了。
這是一個奇跡,我們感嘆一百年前高超的醫術,更認為這是陳賡堅強的意志,以及他們夫妻強大的愛創作的奇跡。
編輯搜圖
三、結婚12年,在一起的時間只有一年
這樣一對深愛著對方的革命夫妻,為了革命工作,聚少離多。最甜蜜的日子應該是1928年至1931年那幾年,中共中央成立了特科,陳賡直接受周恩來領導,任情報組組長,陳賡和王根英一直戰斗在上海秘密戰線。
我們如今那么喜歡看《潛伏》《偽裝者》《風箏》等諜戰片,中國地下工作的鼻祖就是陳賡。
這幾年,陳賡化作商人王庸,在租界巡捕、國民黨高層中穿梭往來、游刃有余,出色地完成了很多諜報任務,王根英是得力的助手和情報員。
1929年,王根英生下陳知非,表面上她是王太太,利用家庭掩護陳賡的工作,很多次,她抱著年幼的兒子,帶著還是七、八歲的妹妹王璇梅出去傳遞情報,為了應付盤查,她把情報縫在妹妹的衣領中。
編輯搜圖
王璇梅從小在這樣的斗爭中成長,早已成為一名優秀的交通員,經陳賡介紹,她后來嫁給了陳錫聯上將。
1931年,顧順章叛變,陳賡離開上海到鄂豫皖根據地工作,打了很多漂亮的勝仗,他的右腿又受了嚴重的傷。
1932年,陳賡回上海治療腿傷,夫妻才得以團聚,陳賡的腿傷太嚴重了,牛惠霖雖然把他的斷骨接上了,但傷筋動骨一百天,像他這樣的重傷,一般至少得休息半年。
革命工作太緊迫,沒有太多時間讓他養傷,陳賡以頑強的毅力康復訓練,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來,每一次都是鉆心的疼痛。
這期間,王根英一直陪在身邊,她張開雙手,迎接幾步以外的陳賡,陳賡看到王根英張開的懷抱,跌跌撞撞往前走幾步,終于倒在王根英的懷中,渾身汗濕……
這一幕幕,在電視劇《陳賡大將》中展現出來時,我的眼中一下子涌滿淚水。
太不容易了,感受到陳賡身體上的苦痛與無力,也感受到了他內心巨大的動力和毅力,他最困難的時候,是王根英用自己的溫柔與堅韌在緊緊支撐著陳賡。
在王根英張開手臂的那一刻,陳賡像是學步的孩童,王根英像是慈愛的媽媽。
在陳賡落入王根英懷抱的那一刻,愛情的力量讓人如此溫暖與感動。
在愛與毅力的作用下,陳賡很快可以行走,又投入了工作,他的腿傷在以后的戰斗和工作中會常常發作,他走路也有些受影響,因此在以后自己戲謔地稱自己是“瘸子”,這種豁達開朗把身體的不適說得如此云淡風輕,怕也只有堅定的信仰和革命樂觀精神才能支撐。
四、3月8日,是陳賡一生中難忘的日子,也是最慘痛的日子
1933年,陳賡被捕,王根英把兒子托給父母,設法營救丈夫,她的行動沒有成功,陳賡后來被黨組織救出后到了中央蘇區。她本人卻在1933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一呆就是4年,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國共合作后,周恩來斡旋才從獄中救出王根英。
1937年8月26日,王根英被黨組織送到八路軍駐地與陳賡團聚,在見面的那一刻,陳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根英被捕入獄,陳賡的工作以及妻子的一切都接受組織安排,他一度認為王根英應該犧牲在牢獄中了,他也一直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自己的事情,一場場的戰斗等著他,如有須臾分神,就無法保證他能打那么多勝仗。
夫妻久別重逢,恍如隔世。四年過去了,王根英對著站在幾米以外的陳賡,老遠就張開雙臂,仿佛四年前她陪陳賡康復訓練時一樣。
陳賡飛奔過來,一頭扎進王根英的懷抱,伏在王根英的胳臂上痛哭:“根英啊……”
看到這一幕,我嗓子發緊,眼淚奪眶而出,久久無法抑制。
久別重逢,沒有相聚幾天,抗日戰爭等待她們各自奔向自己的戰場,他們不得不再次分別。
1939年1月,陳賡帶部隊行動時,在途中偶遇王根英,短暫的相聚,他們很快就得去執行各自的任務,而那一次,竟是這對恩愛夫妻的最后一次見面。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犧牲在日軍的槍口下。陳賡說,3月8日是他一生中難忘的日子,也是最慘痛的日子。
陳賡說,他和王根英結婚12年,在一起的日子加起來只有一年,但是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
王根英的故事,我已經寫過一篇文章,但是她給我的感覺,讓我仍有很多的感情想要訴諸文字,有朋友想要再次轉發的,請注明轉自哪里、作者是誰。
本文是閱讀了《共和國開國將軍們》《陳賡大將》等紅色故事后創作而成,圖片來自網絡或視頻截圖,如有不當,敬請告訴作者整改。歡迎點評轉發,讓我們一起弘揚革命精神,致敬革命先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