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戶,陽光灑在地板上,也溫暖了我的被子……”孫燕姿是我很喜歡的歌手,多年前的這首歌也唱出了我的夢想。
相信很多年輕人此刻也正在往這個夢想上努力著,尤其是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一代們。為了能在城市安家,有的甚至傾盡了全家之力。對于沒有父母幫襯的農村娃們,這個夢想太遙不可及了。
我就是這樣的農村娃,以下分享我的安家之路。
不是雞湯,也不是中介,不說個人,就說說我們這個小組合吧。我29歲,我先生現年30歲。坐標在某中部強二線省會城市,國家給她的推介會剛開完,這樣應該不難猜出是哪里。七年時間,我們兩個農村娃憑一己之力,從空有激情到擁有一套自住房,一套投資房,總資產超過700萬,總算對這個城市有了一點歸屬感。
沒有創業,不存在勵志,我們仍然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接下來說說我們資產累積的過程吧。
先說說我們基本的原生家庭情況。
我來自鄂南某個農村家庭,家里一兒兩女,我是老大女兒。祖祖輩輩務農直到爺爺這當了個小村官,可到了我爸這也不讀書,就開始去沿海城市打工。我們都是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的留守兒童,爸媽非常艱難供我們仨到上完大學。
我先生家在鄂東的某農村,家里倆兒一女,他排老幺。他倒也不是留守兒童,只是爺爺奶奶走得太早。爸爸年輕時做泥瓦匠,媽媽做小工賺錢養活了他們仨。爸爸懶惰只顧自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工錢一收到就祭了牌神煙神還有彩票神。媽媽勤快也難撐起整個家。日子過得更加不濟。冬天里沒個正經棉襖,春夏秋冬的衣服就全在身上了,被老師堵在門口要學費的場景也一次又一次。
我們的原生家庭都窮,但是重視孩子教育是一個共同點。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們讀完了大學。但由于本身資質平平,我讀的是一個三本院校,他是二本。
第一套房,在他名下,離公司20多公里的一個某大學城旁邊的公寓,34個平方,總價22萬。購于2013年年中,公積金貸款,首付4.4萬多,公積金月供900左右。此時公司周邊行情是6000-7000元/平左右。
2013年我剛畢業,處于實習階段,實習工資1000不到。我先生,彼時的男朋友從業一年多,每月工資4000多。我們畢業后為了房租便宜,居住在一個城中村,居住環境差,房租每月400多元。我們每天上班都需要先走20分鐘路,轉一次公交才能到公司,單程通勤時間是一個半小時。
這個時候對于擁有自己的房子的渴望是最強烈的。我敢想卻不敢做,認為是遙不可及的夢。他就職在一個房地產下游產業的公司,每天耳濡目染。一次偶爾機會他一個同事聊到他們家附近有公寓出售,但是是民用地,70年產權。
我們挑一個周末去他們家看了看,去公寓現房看了看,然后讓置業顧問給算了一下公積金貸款的付款方案(這時候不懂,也一門心思想著如何能少付首付,考慮公積金貸款,這對我們后來是有一定影響的)。雖然同在一個區,但是這個地方離我們上班的地方更遠,沒有公共交通可以到達。
看房回來之后,我先生問我,“想不想買?”
我回復說:“不是想不想買的問題,而是買不買得起的問題。我覺得沒有可能,一是上班通勤的問題,二是首付的問題,也是重中之重。反正我是一分存款都沒有。”
他說:“你信不信我買給你看!”
摸透他必買的心思,那就一起想辦法籌錢吧。我們交換了各自的資源,他說他大學期間做兼職存了一萬,我說我可以找我媽借一萬。這之前我跟我媽打了電話,我媽同意借我一萬。其余還有2.4萬,我才畢業沒有更多資源,他家里是沒有的,就想到了他的三個哥們兒,然后先想好了還款方案。
按照我們的收支水平,一年內節省一點是可以還清2萬多的。我想著我媽是不會急用的,到時候讓他先還了他同學的。打完電話說明來意以后,他們都同意借錢了。最終這首付就湊齊了,去簽了合同,等貸款通過,又去收房拿到了鑰匙。拿著鑰匙開房門的那一刻,我們心情都很激動,終于有一個落腳之地了,不再像浮萍一樣漂浮,那種幸福感難以形容。
第二套房,在我名下,住宅,購于2015年年中,88個平方,總價55萬,首付近17萬,商貸30年,月供2000多一點,位于新開發區一個三流開發商樓盤,距離公司十公里左右。此時公司附近房價8000-9000元一平。買完第一套房子后的兩年間我們每月在還錢,后來又付了兩萬多首付買了一個國產便宜的代步車,剩余的4萬多三年內要還清。
兩年間,他的工資一步步漲到8千左右,中間我的身體原因做了一次開刀手術,也休息了三個月,有好有壞,但是最終都如期把借的首付錢都還清了。在這期間這種欠人錢的壓力讓他有了再不想當房奴的想法,曾聽他多次說再不會買第二套房。
我心里的想法不太一樣,我們到了適婚年齡,未來我們要結婚養育孩子,那現有的這套公寓肯定是不夠的。我表達了我的想法,后來和他同事們一起聊天時,他的領導也勸過他要為婚房考慮,他有點動搖。后來機緣巧合地遇到他村里的一個玩伴,恰巧他在一個樓盤的二級分銷商里上班,他帶我們去看了這個樓盤。
第二次買房的念頭興起了,手上同樣沒存款。一邊想首付的問題,一邊又在看房,去了三四個樓盤,主要圍著公司附近轉,看中了兩個。最終查各種規劃,決定下手他同村玩伴介紹的那個。首付17萬,又是個問題,最終我從家里這邊借5萬,他從他哥嫂姐姐那里借了十萬,加上手上的,剛剛好在15年端午節那天認籌了,后來年底我們結婚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入場的時機剛剛好,當時股市大漲,幾乎全民都在討論股票,大家都說肯定能到5000點,我們也有參與,他前期投入小賺。大概在這兩個月后,股市斷崖式暴跌,大牛市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幸運的是在暴跌前因為要付首付,退出來了。都說股市大跌樓市就要漲,果然從15年下半年起,樓市的牛市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了17年年底,或是18年年初。
第三套房,住宅,在他姐姐名下,購于17年4月份,96個平方,二環邊三環內,首付42萬,商貸30年,月供5400多點。接上面所說,此時的房產市場是供方市場,排隊搖號,茶水費是常態。
公司附近的樓盤行情是16000-18000元/平,民眾的買房熱情普遍高漲,我們也有入手新房的意思。高新區里一房難求,他通過他的資源在江邊的另一邊區域能拿到房子。我們其實對樓盤位置不是很看好,但是因為這個樓盤可以板上釘釘,而另一邊就靠概率和運氣去搖號。我們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能確定拿房的樓盤。
目標定下后,就開始想房票問題(夫妻雙方只要有房,再買就算二套房,首付比率提升到50%),首付問題。我先生的薪資水平是年薪20萬,我的薪資是5000元/月。這之前他才把車貸還清,還了部分借款,并且還裝修了第二套房,而我本身薪水不高且每月供第二套房的房貸,所以這時侯手上也并沒有多少存款。
我們想到了變現第一套公寓,但是新樓盤開盤在即,變現沒那么快,這中間我們需要周轉資金。正好有銀行對我先生公司員工做薪金貸,于是乎我們拿到了30萬的周轉資金。再加上一些存款,首付又湊夠了,成功上手第三套。這之后四個月后,第一套公寓放款成功,還完了薪金貸。
第四套房,住宅,在我先生名下,位于新城區中心地段,購于2020年年中,189平,首付102萬,公積金商貸混合貸,商貸月供1.1W元/月,公積金2300元/月(因為他公積金繳納達上限,所以這部分基本不用考慮)。
其實來說,從17年下半年開始房價基本平穩,有小幅度上漲。本來已經不打算再出手,但是隨著兒子的出生,逼著我們不得不換一套改善型的。這年老公年薪30W,我仍然不到十萬一年,同樣手頭沒多少存款。我先生他同事買了一個傳說中的標桿盤,和他們一起去樓盤看過,心動但是不敢行動。
一個周末,我們倆一邊吃飯一邊閑聊,又聊到了這個開發商即將要開盤的事情。我說:“我們手頭肯定是沒有現錢付首付的,只有賣房拿到錢才有可能,然而買房又是個長期的過程。要是開發商能緩我們三個月付首付,那還差不多。”
我先生當即去問了置業顧問,沒想到她同意我們可以先交定金,緩兩個月再付首付,但是如果違約,三十萬定金不退。因為疫情剛過,我們算是撿了漏子,要不然這個所謂的標桿盤不會如此。剩下的問題是:能不能在兩個月內如期付完剩余的首付?!
屈就
我們一邊賣房一邊想B方案。所幸,第二套房所在區域非常好,剛剛發布信息,看房的人一波接一波。兩天內,以驚人的速度與買方簽訂了合同。接下來還要考慮的是:拿銀行還款證明,買房貸款放款慢的問題也可能存在。因此我先生跑了很多遍銀行,甚至接送銀行辦事的人去跑流程。最終在一個半月后成功變現,拿下心動的大房子,也還清了所有的外債。
時至至今,證明我們的選擇非常正確。這個所謂的標桿盤及這個區域,具有明顯的定價權。
以上是我們的安家之路,在感恩很多人對我們幫助的同時,從中也感嘆選擇大于努力。我們只是說出了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值得借鑒,也不可復制。我們不鼓勵年輕一代買房,希望所有的年輕人能腳踏實地干實事,做好人生當中每一個選擇,積極面對和解決眼前的困難。
未來我們也有三個選擇:
1.賣房套現,大概能有存款400W,買個理財產品,買個家庭保險。回老家找個普通的工作,過平凡的日子。
2.繼續留在這座城市,做現在的工作,背負房貸,等待時機變現一套,尋找一些新的機遇。
3.去上海,我先生接受年薪50W的offer,我辭掉現在的工作去那里重新找份工作。我們一起迎接更大的挑戰。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
作者:布丁甜不膩,無戒學堂學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