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開始,“中國”兩字在全球時尚圈的話題度突然高了不少。
當然,不止是因為我們中國人錢多,買奢侈品的人越來越多了而已。
△Netflix的真人秀《璀璨帝國》里的華裔富二代Jamie Xie
還因為中國設計師本身在時尚圈的地位也在慢慢升高。
比如今年時裝設計師周睿(Rui Zhou)就入圍了LVMH大獎賽的決賽。
△《Dazed》中國版大片,雎曉雯穿著Rui Zhou的設計
要知道,LVMH大獎賽是目前全世界最有分量的設計師新人大獎,Jacquemus、Marine Serre當年都是因為獲得了這個大獎而聲名大噪。
雖然以往每年都有中國設計師入圍,但還從來沒人殺進決賽過,今年算是第一次。
△今年入圍名單右下角為周睿
其實最近兩年,國外的時尚大刊也已經在嘗試用中國設計師的作品。
美國版《Harper's BAZAAR》五月刊和荷蘭版《Numéro》的四月刊封面大片都是中國風,里面也都選了不少中國設計師的作品。
△左:美國版《Harper's BAZAAR》五月刊封面大片;右:荷蘭版《Numéro》的四月刊封面大片,左邊的耳環和右邊全套來自SAMUEL GUì YANG
而主動選擇穿國內設計師品牌的歐美明星也變得多了起來。
△Dua Lipa穿著Rui Zhou設計的衣服登上了《滾石》雜志的封面
可以說,文化輸出這件事終于也開始滾動到時尚產業了。
這似乎是每個國家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人開始自信了以后的必經之路。
上世紀1970年代初,日本經濟急速上升,設計師高田賢三便跑到巴黎去創業。
他第一次把和服上的花卉設計到了西式款型的長裙上,巴黎人們見了都覺得新鮮。
與此同時,David Bowie也找來日本設計師山本寛斎為自己做戰衣。對于當年見慣了西式禮服的人們來說,這些有趣的東方時裝元素就如同一陣清風拂面。
慢慢地,隨著KENZO和山本寛斎的走紅,越來越多的日本設計師跑去了巴黎,日式美學和哲學開始滲透到主流時尚圈里。
直到現在,我們在時尚圈看到的一些審美理念,還是當年日本設計師們帶去的,比如被三宅一生帶火的褶皺元素,最初就是以日本“折紙藝術”為靈感設計的。
雖然說白了這些最早也是源于中國的藝術,但正因為最初是被日本設計師帶起來的,如今人們在國際上也更多地把它和日本劃上了等號。
由此可見,在審美方面做輸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張家誠拍攝的中國風大片,模特穿的是Moncler
盡管從很早以前開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設計師們,以中國元素為靈感去設計時裝的嘗試從沒有中斷過。
但不同的是,現在的中國風越來越高級和現代了。
△HIDEMI 2021春夏,用中式旗袍的料子做西裝
好幾年前,Met Gala曾辦過一場以中國風為dress code的晚宴,取名“鏡花水月”。
結果來的明星們各個穿得要么像古代人,要么像唱京劇的。
△Sarah Jessica Parker
因為當時很多人一提到“中國美學”這個話題,還只能想到旗袍,龍袍這類老派的衣服,但這些衣服并不是為現代人的生活而設計的。
而如今不少新生代的國內獨立設計師,只是拿中國上千年傳承下來的藝術作為底蘊,去結合現代時裝的語言。
出來的作品也可以是高級和美,關鍵還時髦的。
△左:SAMUEL GUì YANG;右:YVMIN X Xu Zhi
這種中國元素的滲透不一定要是全方位的,既不需要復刻古時候的衣服,也未必要在衣服上寫幾個漢字這么直白,有時只用在審美上做一些轉變就足矣。
01
設色清淡
中國藝術的設色往往比較清淡。
△張家誠拍攝的雎曉雯
這個“清淡”是相對西方的藝術來說的 ,拿國畫和國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典畫對比來看,就顯得淡了很多。
所以如果一件衣服,有非常濃烈鮮艷的色彩,觀感上就非常西方,但如果顏色特別清淡,哪怕剪裁并沒那么明顯的中國特色,也會讓人覺得相對更中式一點。
△左:美國品牌Oscar de la renta;右:國內獨立設計師Uma Wang
這和中國特殊的文化有關系。
中國的藝術一般叫書畫, 因為文字本身也是一種藝術 ,所以古代文人用筆墨紙硯寫書法和畫山水是不分家的。
△《月下把杯圖》
大英博物館東方繪畫館的前館長Laurence Binyon寫過一篇關于國畫的文章,開篇就提到:
想要了解中國藝術, 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中國人是用毛筆畫畫的 ,這是中西方藝術最根本的不同之處。
△香奈兒(左)和Dior(右)在上世紀50年代就把書法作品當做印花設計過長裙
就算顏色稍微濃郁一點的畫,也是用水墨打底的。
王家衛拍《一代宗師》時,有次記者提問這部戲的視覺特色,美術指導張叔平這么回答:“ 主要體現在黑的運用上 ,比如我們一共用了數百種不同調的黑色布料。”
△《一代宗師》的劇照
所以 在國際上,會把山本耀司的黑色衣服也會看做東方美學代表。
△而且山本耀司的剪裁也像筆墨一樣有種流動的效果
而這幾年,很多國內獨立設計師都會刻意在設計上強調這種水墨的清淡色調,在廣告大片的第一印象上就可以和西方的設計區分開來。
△國內獨立設計師品牌YIRANTIAN的廣告大片,哪怕用的是歐美的模特,西式的剪裁,只要審美語言是中式的,看起來也挺中國的
02
丹青
那么,是不是古代就沒有濃墨重彩的顏色了?
其實也不是。
如果有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國內的獨立設計師除了暗色系以外,還特別愛用 下面兩種濃艷的色調
△左:VII VICTOR X WANG的2021秋冬系列;右:Deep Moss的2020秋冬系列
古時候的人管藝術叫“丹青”。
這是因為那時候的人畫畫除了用黑色的墨以外, 往往就只看重這兩個顏色,丹和青。
丹,指的就是那種紅褐的色調。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局部
究竟什么色調屬于丹,用起來足夠中國,不用我廢話,只要看LeslieZhang(張家誠)拍的時裝大片就懂了。
△全部為張家誠的攝影作品
而青這個詞,就比較抽象了,好像既是藍也可以泛著點綠。
因為以前中國畫家愛畫山和水,所以 “青”指的就是山水給人的整體印象 :既包含天和水的藍,也有山上樹木的綠。所以才有句古話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古時候有一種畫的類型就叫“青綠山水畫”,圖為故宮博物院里收藏的青綠山水畫《千里江山圖》
把這些藍藍綠綠的色調混到衣服上,看起來就挺有山水畫的意境。
△Susan Fang的青綠長裙
這可能也是為什么,在我們國家最受歡迎的寶石是溫潤的玉。
如果不想全身上下都是青綠色調,就可以 用青綠的玉石做點綴 ,也是最近幾季的流行趨勢之一。
△雎曉雯的《VOGUE》大片,點綴了YVMIN X XuZhi的玉石耳環
03
留白
有本有趣的介紹國畫色彩的書,叫《古色之美》,除了前面提到的丹青以外,里面還有 整整一章都是介紹白色的。
△《古色之美》的內頁
讓我們現代人說一說世界上有什么白色,估計最多講兩三種就沒話說了。
但是古代人用來形容不同色調的白的說法居然能有快十種這么多,比如表現月光的色叫月白,雪地是霜白、沒有染色的絲帛叫縞白,這大概在西方是看不到的。
△國內獨立設計師品牌Susan Fang 2020春夏的廣告大片
之所以這么看重“白”這種顏色,是因為古代的書畫家們認為,在一幅畫里,除了把哪里填滿很重要外, 在哪里用白色空出來也很重要。
而這些空出來的地方就可以給人留出想象的空間,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見的“留白”這個概念。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87年出的動畫片《山水情》
這種玩法現在也可以用在時裝上。
比如Marchen出過一套Cloud dress,上半身用墨水淺淺畫了幾筆竹子,其余全部是白色,就美得很中國。
△惠英紅,穿著Marchen的云白裙
不過,“留白”其實只是一個中式的概念,未必要是白色。
只要畫面沒有被填滿, 就足以留出想象的空間。
△左:曾無拍攝的雎曉雯;右:張家誠拍攝的雎曉雯
比如今年殺進LVMH大獎賽決賽的Rui Zhou,主打的概念就是在 衣服上留出大片的空隙 ,通過這種不完整的剪裁構圖方式,引人遐想,創造出美感。
△Rui Zhou設計的青色連體衣
她的設計今年在好萊塢特別受明星歡迎,大概就是因為這背后的審美邏輯很中式,對于他們來說相當新鮮。
△Madison Bear的MV《Selfish》,全身都是Rui Zhou的衣服
04
寫意
正因為中國的古畫講究要留出思考的空間, 也就沒那么在乎畫得像不像了。
一朵花,要是畫出了立體縱深的效果,實在太像,就少了給人回味的空間,不夠中式了。
△荷蘭版《Numéro》四月刊封面大片,模特為范冰冰
有點像詩, 不必細致,但要有詩意才行。
SAMUEL GUì YANG上季有件襯衫的印花,遠看不太能看出所以然,近看才會發現是用水墨畫的山水。
歐美也有畫得不像的印象派藝術,不過那都是色彩豐富的油畫,像是給照片打了馬賽克的效果。
而中國的寫意潑墨畫往往是將大團的墨汁用運筆的方式,深深淺淺地描在畫上而已。
△徐渭的《水墨葡萄圖軸》局部
這么說來,最近幾年時尚圈流行的“扎染”看起來就挺像寫意的水墨畫。
△Susan Fang的扎染裙
而扎染也確實是最早發源于中國的工藝。
它背后折射出的審美觀其實也挺中式的。所以, 這項工藝也是如今國內獨立設計師的最愛之一 ,而且相比起國外的扎染,會染得更中國一些
△從左到右:Pronounce;Angel Chen;Oude Waag
05
水袖
前面說的是都是畫,下面說回到衣服上來。
如果要問除了旗袍和漢服這類衣服以外,還有什么中式的衣服剪裁方式看起來更現代一點。
超長的 “水袖”應該算其中一種。
△CLUB_CYLINDER 2021秋冬系列
現在時尚圈普遍覺得這種超長袖是Martin Margiela發明的。
其實不少時尚評論人認為最早期Margiela的設計是受了日本文化影響,那么四舍五入說到頭來,這本身可能還是一種折射了中國審美的設計元素。
△Margiela從很早開始就一直喜歡用超長袖進行設計
“水袖”之所以帶個水字,是因為它最早是被我們用來跳古典舞時用的,長長的袖子配合韻律甩著袖子起舞時, 有種“行云流水”的美感。
如今國內不少設計師也開始把這個元素重新撿了回來,向外推廣。
就算袖子不必和舞臺服一樣夸張,但也只有像這樣正確使用時,才可以發揮出百分百的美感。
△《T Magazine》中國版大片,毛阿敏穿著SAMUEL GUì YANG的水袖襯衫
除此以外,也不是袖子夠長就行,代表中式審美的水袖最好是用絲綢或羊毛之類 比較輕盈軟糯的材質 ,看起來才可以隨時起舞。
△Uma Wang水袖毛衣套裝
最后,
我們經常說法國人很浪漫。
本來在以前歐美人眼里,中國藝術也挺浪漫的。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出過一本有名的講中國藝術的書,取名就叫 《浪漫的中國藝術(The romance of chinese art)》。
這本書現在有國內的譯本了,因為是從外國學者的角度去寫的,有些觀點還挺新鮮,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找來看看。
其實國外對中國藝術感興趣的人一直不少,畢加索在后期就很迷國畫,還在家研究過中式的筆觸和畫法。
△前兩年佳士得拍賣行在展出畢加索的作品之前,就提前科普了和畢加索有交集的一些中國藝術大師
因為他個人覺得中國畫不用費力去搞那些后現代的抽象線條, 也能讓人浮想聯翩。
例如,畫里不必出現水,就能讓人感覺到魚在水里游,這是一種完全不費力的抽象意境。
△張大千的《落花游魚》
如今很多西式的設計,要換到我們這種充滿意境的中式審美里來也挺浪漫的。
比如下面這張新加坡版 《VOGUE》封面 大片,劉雯穿的其實是Prada,但按中式審美來拍,就有一種空靈的浪漫感。
△新加坡版 《VOGUE》封面大片,攝影:張家誠
最后,想用畢加索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這篇:
“我出生在西班牙,所以只能做了畫家, 要是出生在中國,那我應該還是個詩人。”
今天就到這啦,晚安。
(本期編輯理:Dorismi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