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囤兒
國漫離世界一流有多遠?十幾年來,關于這個問題,很多網友都可以跟你大談特談。而國漫的業內人士,更是會向你吐盡苦水。似乎禁錮國漫的阻礙就立在那里,誰都能看得見,卻誰又對其均無可奈何。既然如此,囤兒覺得相對于老生常談的技術力、創造力、資金、人才等因素,國漫更需要的可能是一個契機。就好像記憶大師們登上了《最強大腦》的舞臺,街舞OG們走進了《這!就是街舞》的海選。近幾年,我們見證了數次綜藝帶火小眾文化的例子。也許,國漫等待的契機,也是一檔能夠將它們的魅力,將從業者的愛與堅持呈現到大眾面前的綜藝節目。
幸運的是,一向擅長打造原創綜藝的江蘇衛視,給國漫帶來了這樣一個契機——動漫形象舞臺競演節目《2060》。節目設定了一個未來2060年的城市“星環城”作為舞臺,讓國內的眾多動漫公司和動漫達人們,展示他們的V-life(虛擬形象)作品。雖然V-life只是動漫領域里的一個分支,卻是當下全球最前沿的分支,且很有可能成為大熱概念“元宇宙”的核心元素。
節目的前三期里,本季26組選手悉數登場。26個V-life盡管在技術層面上有高有低,但是都飽含了制作人的心血和創意,無論是外在形象上還是內在個性上,都呈現出了多樣化。其中令囤兒一眼就能記住的包括動作特別靈活流暢的“無限少女”、建模極簡卻個性突出的“電視雞”、細節美工藝術化的“弦”、捕捉了民族舞和古典舞動作的“星瞳”、以播報天氣為職業的“阿準”等。這些V-life都能讓囤兒感嘆:“原來國漫已經這么棒了啊。”
就像王峰和水哥這樣的腦力大神一登場就帶火《最強大腦》一樣,這些技術前衛、表現驚艷的V-life也展現了強大的吸睛實力。《2060》首播CSM63城平均收視2.29%,排名當晚同時段第二,收視份額高達12.25%排名第一。第三期的收視率持續破2,在CSM63城、CSM35城、全國網三大網別中均位列周五晚間收視TOP2。截至第三期,節目引發全網熱搜超150次。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學習強國App等多家主流媒體都發表文章給予肯定和表揚。國漫從小眾走向主流的門,被徹底打開了。
當然了,讓常年單槍匹馬用愛發電的動漫人突然走到大眾的聚光燈下,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和很多小眾行業一樣,孤獨的堅守既能磨煉意志和技術,也能造成停滯與瓶頸。《2060》不僅要幫國漫一把,更要“推”國漫一把。于是囤兒看到在第一輪的個人展演之后,晉級的18強們被節目組要求進行合作舞臺。
天啊,這可不是兩個真人舞者,你讓他們合作他們就能合作的。V-life也許在體力上、造型上、肢體自由度上遠勝于真人,可他們畢竟是基于電腦運算和美工設計的產物。你讓兩個不同系統打造出來的V-life進行合作演出,那難度簡直是無法想象啊!這可能會牽扯到很多硬件和軟件上的壁壘啊!這都讓囤兒想起大學時代電信網和聯通網無法聯機打CS了。況且據悉節目組只給了他們兩周時間。囤兒估計晉級制作人們這兩周掉的頭發比過去兩年都要多吧。
《2060》的第四期如期而至,囤兒被V-life們的表現驚呆了。雖然他們還不至于像真人演雙人舞那樣呈現復雜的結合,但是他們的舞臺表現力、同步的協調感已經遠超期待了。比如孟姜和七海做了一些合作造型、星瞳和織織展現出了舞步上的同頻、濃密仙和弦在個人solo段落展示了第一輪沒有的特效、無限少女和沐汐則充分利用了第二輪新增的全場AR技術,把舞臺徹底變成了沉浸式。可以說,兩周時間,這些制作人們在節目組的推動下,完成了之前不曾有機會嘗試的技術突破。合作舞臺,也真正讓國漫人們進入了深層次的技術和美學交流。這些經驗對于他們自己和整個國漫而言,都是十分寶貴的。
囤兒突然覺得,節目組把世界觀設定在2060年似乎有些太過于保守了。以V-life現在的成熟度和發展速度,他們一定會更早地進入到主流文化。也許就在明年,年輕人便都會有自己的V-life偶像或V-life伙伴。國漫也很可能借助《2060》的東風,真正邁出追趕世界一流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