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書畫】
楊洋,1972年生,北京市人。
1991-1995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6-2008年,就讀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研究生主要課程班”。
2008-2011年,就讀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
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術委員會學術秘書、北京女美術家聯誼會會員、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任職于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社。
《青春的行板》之一
我想在時尚與永恒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楊 洋
《青春的行板》之二
形而下與形而上、材料技法與精神訴求,是當代藝術表現中任誰都回避不了的命題。無論材料與表現還是綜合材料與表現,其目的都是為了引導作品的主題發展,從而獲得表現思想情感的充足素材和手段。楊洋對于造型的敏感、色彩的執著以及材料技法的迷戀,使她能夠攜帶這些滿足情感表述的元素,進入到她所渴望的理想之境,而隨之帶來的藝術沖動又使她自覺的走向主題的召喚,使材料技法成為精神訴求的能源,這是難能可貴的。
——胡 偉
《青春的行板》之三
楊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年輕女性,我們將年輕女性的身體看作是“美”的最高境界,當文化對形象不斷地深入解讀,從比例到質感,女性已經從一種單純的性別異化成了一種審美的符號。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委員,楊洋在專業領域的嘗試顯然超越了對符號的執著。她作品中的女性概括成剪影,被拉長,賦予色彩,作品中的性別顯然已經被弱化,甚至抽象成一個難以辨認性別的剪影。超越性的追求模糊具體的內容,我們甚至可以將“觀音菩薩”概念在傳播過程中的演變來對比楊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對宗教崇高感的追求也正是她要用作品傳達的主旨。
——郭 成
《須彌世界》之四
“‘吟’是楊洋對美特殊的表達方式。我們能看到她作品中情緒的沉淀,愈發冷靜和沉著的形式是她對時間和生命更深刻的理解。”
——朱小鈞
《須彌世界》之七
毫無疑問,楊洋的繪畫通過對“綜合材料因素”的藝術轉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她將自己對于形象與質感的個體體驗通過“媒介綜合”的繪畫方式進行了視覺與觀念的詮釋,將物質與方法、精神與感悟的不同因素“同構”在她的繪畫中,獲得了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和美學性格,為綜合材料繪畫的發展提供了自己的個人方式,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
——夏可君
《光陰》
我喜歡的是她那些有山體的女性形象,她將眼光看向了自然。山體、石頭是堅實的,花也是堅實的,整體色調是偏暖的,以黃為主,使畫面達成了一種現代的典雅的格調。
——尚曉娟
《境象之一》
《光陰》
《默境》
《見境》
《靜待花開》
《一如既往》
《絲路花語》
《霓裳·巒》
《剎那》
《空相》之一
《空相》之二
《空相》之三
《空相》之四
責任編輯:張子恒
版權聲明:本文僅供學習分享與藝術研究,不作任何商用。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屬于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注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立即與我方聯系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