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牙口不好,隨便吃吃就算了,反正又不會餓死!”
“確實,到了七八十歲,大半截身子都快埋進黃土了,吃東西還講究個啥?”
“反正年紀大了,我們的新陳代謝能力下降,肯定要比年輕的時候吃得更少,每天清淡飲食不僅可以預防疾病,還可以延長壽命。”
上述不當的言語,恐怕是現如今很多老年人最為普遍的想法。確實有些中老年人可能傾向于每天少吃一些,這樣他們就不會在節食時吃得過多。畢竟,過多的卡路里攝入會導致肥胖,并且是疾病的根源。雖然減少飲食是好的,但它在老年人中也會存在營養不良的風險,甚至還會導致肌肉減少癥,從而影響余生的幸福。
國外研究發現:蛋白質缺乏會導致肌肉無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現象開始出現,這會減少肌肉和身體的水分含量并降低消化功能。隨著產生的唾液量減少并被食物和水浸潤,食物和水的量逐漸減少,這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而蛋白質是塑造身體的基本營養素。不僅肌肉和血液,而且各種細胞都是由蛋白質制成的。這就是為什么從日常飲食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很重要的原因。英國研究小組調查并報告了120人攝入蛋白質的挑戰。
受試者根據年齡分為三組。分三組,平均23歲,平均51歲,平均77歲。我們對受試者的飲食習慣進行了為期3天的調查,并從食物的成分中詳細分析了蛋白質的攝入量。結果,顯而易見的是,年齡越大,攝入的蛋白質含量越差。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經常在午餐時間以就餐的形式攝入蛋白質,這對于老年人,顯示會導致攝入量不足。
具體來說,23歲組平均攝入105克蛋白質,51歲組平均攝入97克,77歲組平均攝入83克。與此同時,在77歲的老年組也發現,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從飲食中攝取的蛋白質不足,例如午餐時蛋白質攝入量低。也就是說,年齡越大,我們需要獲得的蛋白質就越多。
什么樣的蛋白質是理想的?
即使中老年人正在節食,同時,我們也想避免缺乏營養。蛋白質是構成身體基礎的營養素之一。首先,蛋白質是20種氨基酸的組合。而醫學上認為氨基酸是身體組成的“部分”,如果氨基酸不足,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然而,在現實生活之中,蛋白質會存在于多種食品中,例如肉類和魚類,以及蔬菜和谷物。那么,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吃什么食物來源的蛋白質才是最為理想的呢?
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了攝入的蛋白質對死亡率的影響。研究的結果向我們呈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即死亡率因蛋白質攝入方式而異。首先,發現豐富的蛋白質會降低死亡率,但特別是在植物蛋白中看到了這些效果。當大量攝入植物蛋白時死亡率會降低。影響不小,因為從植物蛋白中攝取的能量增加3%,死亡率就會降低5%。
此外,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的一個研究中,調查了蛋白質攝入與心臟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小組分析了99000名女性的數據,以研究蛋白質攝入量與心房顫動發展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蛋白質攝入量越高,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就越低。在約10年的隨訪調查中,約20%的受試者發生房顫,但蛋白質攝入量在58~74g的高組,證實發生房顫的風險較低,平均攝入量約為60克。
中老年人應該注意哪些飲食要點?
不用說,運動可以增強中老年人的肌肉。它能刺激肌肉并促進它們的生長。同樣,從飲食中攝取蛋白質也可以刺激肌肉。然而,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增肌的機制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因此良好的蛋白質攝入量變得越來越重要。
1、蛋白質攝入量要足夠
對于老年人而言,為了健康,為了建立一個肌肉力量適中、新陳代謝良好的身體。雖然運動很重要,但是與此同時,攝入蛋白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說,老年人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求是40g,推薦量是50g。
2、蛋白質攝入應該融入一日三餐
在我們國家,一日三餐中最為重視的一餐便是午餐。雖然午餐每次吃肉和魚非常豐盛,但早餐或晚餐也需要足夠的營養,我們同樣也需要好好攝取肉和魚,以免失去肌肉。因此,建議中老年人應該有意識地把蛋白質攝入融入一日三餐中去。
3、多用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
如果吃很多肉類等動物蛋白,我們會熱量過高,這也會間接導致膽固醇和脂肪會增加,從而導致生活習慣病的風險會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應該學會多用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作為植物蛋白的來源,我們應該重點關注豆類、花生、核桃等成分非常重要。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保持足夠的蛋白質攝入之后,也能也維持避免一定的疾病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