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聲明的是,這不是一條軟文廣告,本文涉及到的推薦,都是三石我日常習慣使用并好用的事物,所以各位可以放心服用。
如果用一句帶點號召力的話:
哦買嘎!聽它聽它!
前陣子我在微博上,問大家現在習慣聽專輯還是歌單多一點,到現在差不多一個月過去,目前為止收到的答復,回答專輯更多一些,歌單略少,二者都聽的也有一部分。
三石我也曾是個聽專輯多過歌單的人,現在這二者比較平衡一些。
也常有微信好友跟我說,喜歡看我在朋友圈或微博上推薦單曲,經常會有意象不到的收獲,其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單曲 or 專輯收獲,也是通過一些高質量的歌單獲取的。
那么,有可能被質疑廣告的部分來了——我今天打算推薦一些我常聽的歌單,多數是各方音樂 app 的官方歌單,但也是我常發現驚喜的歌單。
我聽歌比較常用四個音樂 app, Apple Music、QQ音樂、網易云音樂還有 Spotify, 各有側重點。
用 AM 完整聽專輯比較多,加上 AM 最近在主打的空間音頻技術,但凡有作品新增發行了空間音頻版本的,我也會在 Apple Music 上添加來聽,前提是要用 Apple 或 Beats 系列的耳機才能體驗這項技術,為此我還特別入手了一副 Beats Studio Buds 耳機,也是看 Lil Nas X 的一支 MV 時,種草再拔草的。
Apple Music 的確是以發行并推薦靠譜專輯營生比較多,每周五全球更新日,就會看到相關 banner 每一幀幾乎都是專輯,這些年漸漸多了些歌單或是相關音樂活動的推薦,但專輯還是 Apple Music 的內容大頭。
補充一些基本常識:
1,大多數的華語和歐西專輯,和很多的電影首映日一樣,選擇在周五發行,當地時間 0 點或中午 12 點;
2, K-Pop 多數會選在中國時間周一下午 5 點 (韓國時間下午 6 點) 上新,偶有像 BTS、Monsta X、TWICE、Stray Kids 等希望主打歐西市場的韓專。會跟隨全球默認發行日的周五上線,但也會考慮放在韓國當地時間下午 6 點才發行;
3,還有多年來一直在全球音樂市場“坐二望一”的日本,他們發行本土專輯更多會在周二或周三上線;
所以,喜歡守專輯又不太清楚上線規律和周期的小朋友們,可以參考這個周期。
BUT! 反正大家都聽專輯了!
我不妨就推薦我在 Apple Music 最喜歡的一個歌單,叫做「C-POP潮」。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關于華語流行歌的歌單,并且比較偏向推薦新元素多一點的新歌,貼一段這個歌單的介紹,大家就更明白一些:
“C-Pop 走過數十年,不斷打破成規,開拓出豁達而多元的音樂天空。一眾在當今衍生的 C-Pop 新聲音,已大步走出固有的音樂框架,在他們的世界里,有著電子音樂的制作、Hip-Hop 的薰陶、另類搖滾的底蘊,唱出當今世代所追求的時尚型格音樂風格,也印證了 C-Pop 所達至的國際性層次。這張歌單當中,有來自‘地下’圈的藝人、也有正在嶄露頭角的新晉音樂單位、亦有在樂壇上已為人熟悉的名字,他們皆敢于創新實驗,打造自由、前衛而新潮的音樂。歌單曲目與時并進、定期更新,記得把它加入資料庫,讓你緊貼潮流,隨時收聽 C-Pop 新歌。”
「C-POP潮」會在每周五更新一些新歌到歌單上,有時多幾首,有時少幾首,這周封面他們選了 elephant DEE (小s) 做封面人物,歌曲自然就從小 s 的新歌《九九乘法表》開始了。
我的好朋友盧世偉老師企劃的蔣一僑新歌,在最新的「C-POP潮」歌單上也有被收錄,提醒各位留意下《我偏不》這首歌:
2021 年底「C-POP潮」還做了個年度歌單,給大家看下這歌單,你大概就了解到這個歌單的屬性和曲風偏好了,喜歡的話,就添加收藏唄:
自賣自夸一下:去年三石給黃渤企劃的單曲《撲通 100 大舞廳》也有入選,這讓本就關注這歌單很久的我,更喜歡「C-POP潮」這個歌單了
Apple Music 去年還推出了城市排行榜系列的 40 個歌單,規則就是甄選了全球 40 個比較有代表的城市,每天更新這些城市當地最熱播的 25 首歌,中國被入選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臺北四座,我奇怪為何沒有香港。
同時三石我也添加了全球比較有指標性的幾座城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倫敦、東京、首爾、悉尼,以方便看到這些城市都有哪些播放較高的歌。
前幾天我的推文中,就截取到 3 月 25 日北上廣三地的播放排行,新歌不多,周杰倫陳奕迅林俊杰依然是華語巋然不動的三座大山,是撬動日活量的指標人物啊。
不過另一個原因我猜測,這三位的歌在內地其他的音樂 App 上面聽都是要開通 VIP 才可以的,所以大家就轉戰到月費更劃算的 Apple Music 來了。
喜歡聽歌單多過專輯的朋友,我比較建議你用 Spotify,前提是你有爬 wall 裝到這個軟件,因為在中國內地是無法下載的,不過某寶上幾塊錢代開賬戶的隨便一搜就找到了。
Spotify 我用的是港區賬戶,個人最喜歡聽的常更歌單是他們做的幾個新歌歌單和熱歌歌單,也是分地區,根據地區偏好歌單就略有不同,我收藏的是中國香港、中國臺北、日本、新加坡、韓國這幾個比較有指標性的亞洲歌單。
去年開始,Spotify 還專門開設了 EQUAL 歌單系列,旨在收錄并推薦不少女性音樂人的優質作品。
我截圖的這個頁面上,第一行就分別是香港、菲律賓還有全球歌單,我們熟悉的岑寧兒、Avril 新歌都在榜單上;第二行的三個歌單是女性音樂人因風格而分類的歌單,獨立音樂、電子風、韓國流行曲……等等。
還有國內的 QQ 音樂、網易云音樂,這二者我每天喜歡打開聽日推歌單功能,比較放松,推薦的歌也大多數對我胃口。
如果有人覺得 QQ 音樂不那么對你胃口的話,在 Q 音首頁“推薦”頁面上,右上角有個“我的音樂偏好”設置,大家在這里面手動調節探索、多元、冷門、新歌、獨特這五個維度的偏值就好。
最近我在 Q 音聽 K-POP 和粵語歌比較多,于是最新一次的日推歌單是這樣的局面。
正是這樣一個推薦,令我發現了一首已經發行有三個月我卻第一次聽到的好歌,ATEEZ 這首簡直魔性灌耳:
這也是日推歌單的樂趣,會不定時給你推出驚喜,包括一年前《漠河舞廳》還沒火的時候,我也是在歌單上為柳爽和《陳逸倫的解放西》這首歌兩眼放光。
而我在網易云音樂,聽華語和歐西的單曲較多 (對,是單曲,完整專輯我都在 Apple Music 聽了), 所以最新給我的日推歌單是圖上這樣的,有沒有同好的小伙伴給我舉個手?
最后,我想說的是,希望大家為音樂買單,真金白銀的花錢買單,買實體專輯、看喜歡的線下演出,或在音樂平臺充付費會員,我們這些做音樂的才有更充裕的錢去做更多好歌。
不用擔心你花錢在平臺充了 VIP 會員會流向差歌的口袋,畢竟大多數的爛歌都沒有很好的播放量,換言之,爛歌得不到好的流量分成,你的錢還是會最終流向對的歌和對的音樂制作機構。
至于各個平臺的會費是多少,總額大概等于每年買幾張黑膠的支出而已:
我每年在網易云音樂的 VIP 是通過每年 8 月 8 日天貓會員日充 88 會員金卡換取的;
Q 音會員我最近手動加 348 元升級到了超級會員年卡,這樣一來,很多需要額外付費購買的數字專輯,超級會員也是可以直接點開就聽的,折合每個月 29 元,平均買 2 張數字專輯不到的金額 ——于是在升級后,S.M. 娛樂這倆月發行的泰妍《INVU》和 Red Velvet《’The ReVe Festval 2022 - Feel My Rhythm’》兩張我使勁在聽,一來確實好聽,二來我得把這 348 元的超級會員費給聽回本 (金牛本色);
Apple Music 如果你還沒開通會員,買任意 Beats 耳機可以享受 6 個月的會員服務,過期后選擇停止或延期都可,反正內地區一個月才 10 元,除了你在這里可以聽到更舒服的空間音頻技術之外,很多需要在 紅 (網易云音樂) 綠 (QQ 音樂) 兩家付費聽的歐西專輯 (Taylor Swift、Adele、ED Sheeran 等人) 在 Apple Music 都含在了 10 元包月費里,直接就聽。
而我用港區更方便了,雖然每年 588 港幣包年比內地貴不少,但內地很多沒有的 K-POP 資源,比如最近在網易云音樂獨家熱賣的 (G)I—DEL 首張正規專輯,我在港區就直接聽,還是空間音樂技術規格的——而我不得不說的是,我還因為很喜歡劉若英她師傅的歌才開通了海外賬戶,陳師傅的歌要知道在這邊線上是怎么也聽不到的。
不過 Apple Music 也會面臨一些版權限期的時效問題,前幾年比如在 QQ 音樂獨家或首發的李宇春、五條人等人的數字專輯,AM 能聽到的時間都比 Q 音要晚 2-3 個月,大家著急一點還是會先在 Q 音就付費買了。
還有 Spotify, 我是爬 wall 和幾個朋友“拼車”入的 Family 套餐,人均每年支出人民幣大概 200 元左右,和 AM 一樣,很多內地要額外買的專輯在 SPTF 這里也都包含在年費里了。
總結起來,我聽歌的習慣是:用幾個靠譜歌單發現不錯的新歌,并且加上了解全球發行規律,會再定期守候每周完整的專輯。
以上,給有需要的樂迷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