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入過萬是一道高門檻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發布的一篇調查數據顯示:
我國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扣除個人所得稅等之外可用于實際使用的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僅為0.61%。
這和我們印象中動輒“年薪百萬”“財富自由”的社會似乎相差甚遠。
曾經有一篇文章《我奮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傳遍大江南北,訴說寒門學子通過自己十幾年的努力才改變自己的命運。
十幾年過去了,大學生群體數量越來越龐大,但是改變人生軌跡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麥可思《中國2020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的數據顯示,月收入(稅前,包含工資、獎金、津貼等在內)在1萬元以上的本科應屆畢業生僅占該群體總人數的4.3%,有68.1%本科畢業生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
即使是在工作三年后,也有相當大一部分本科生的月收入沒有達到1萬元。
對于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拆二代的大學生,乃至大部分自力更生的普通人來講,月入1萬,仍然還是一道高門檻。
那么,決定職場收入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
真正決定收入能力的,不是個人能力,不是勤奮,而是底層工作邏輯。
知乎大V墨子連山在新書《職場答案薄》給我們提供了一套職場教科書級的實操指南。
墨子連山曾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咨詢工作,后進入企業先后擔任中、高層管理者,在職場身經百戰;之后開始連續創業,成為瓜子二手車金融業務創始人,車多多聯合創始人,墨子俱樂部創始人。
為什么說這本書是職場教科書級的實操指南呢?
這本書沒有紙上談兵、大講道理,而是從訓練職場基本功入手,到職場人際協作進化,再到情緒管理,最后是分享如何提升認知思維,成為“金字塔頂端的玩家”。
02.職場第一要務是職業規劃
作為一名HR,面試應屆生遇到最普遍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選擇工作職位。每每問到職業生涯規劃,很多人都答非所問。
“銷售、職能我都可以。”
“管培生不都是要多個崗位輪崗嗎?”
“我想往管理的方向發展。”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進入職場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做“職業規劃”。
作為職場新人,尤其是應屆生,前3年都是新人的學習期,在這段時間內,最好不要把想晉升的目標掛在嘴邊,更不要頻繁跳槽,一是你尚未積累足夠的經驗,二是會被淹沒在茫茫的簡歷庫中。
當然,在此期間,可以每半年更新一次自己的簡歷,如同學生時期,每半年是一個學期,更新個人簡歷就是一次期末考試,以此來檢測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是否提升。
應屆生如果在面試過程中,更多地關心未來職業發展及公司前景,而非過多探究個人利益相關的事宜,往往會給面試官留下更好的印象。
在個人尚未體現價值的時候,不要問企業能夠為你做什么,而是要考慮未來你能夠為企業帶來什么。把自己當學生,能夠快速學習成長,另一方面,還要替領導分憂,簡單來說就是讓領導“省心”,最基礎是是把領導交代的事務性工作做好;入門級的做好不用領導催;進階的是學會向上管理好領導;最高級的是能夠想在領導前面,主動獨當一面。
03.勤修基本功,實現職場進階
當然了,無論我們是學習成長,還是為領導分憂,我們都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確定職場奮斗的終極目標。很多人一開口就是升職加薪,這些短期的、功利性的目的背后,其實隱藏著很多個人動機。
墨子連山提到,“你在職場中的一切努力都要圍繞提升個人價值這個目標展開,而你的個人價值的具體體現,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所以說,與其關注如何提升個人收入的問題,不如說應該關注如何打造職場個人品牌。
前不久,22歲的孟羽童通過一檔綜藝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一炮走紅。
在節目中,孟羽童活潑可愛,溝通能力很強,邏輯思維在線,工作態度也很nice,她獨特的采訪讓董明珠大放異彩,董明珠也毫不掩飾對她的喜愛,甚至在中國制造業領袖峰會上首次向公眾介紹了她的秘書孟羽童,并表示希望她以后能在我身邊,把她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事實上,董明珠選拔格力接班人的要求大家都聽過很多了,不會基于親戚或朋友,只會基于個人能力。
節目結束后,孟羽童通過優秀的表現,在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功拿到了董明珠的offer,成為了董事長秘書。
孟羽童的實習簡歷也十分亮眼,曾在阿里巴巴, 網易, 利華, 聯合等單位實習,并收到阿里等企業的offer,能夠被董小姐另眼相待,很多人都說她是人生贏家了。
其實,她的職場修煉之路才剛剛開始。
近日,孟羽童因在直播間帶貨格力的榨汁機沒有動手操作,而被很多人質疑。
眾所周知,直播帶貨需要對產品比較熟悉,尤其是功能性產品,更少不了現場演示環節。
可惜的是,孟羽童并沒有做好準備,只是演示了榨汁機工作時的轉速,質量如何,并沒有真實演示榨汁機的使用過程。
直播間有網友要求孟羽童放幾個水果進去,進一步展示榨汁機的質量,但是她沒有實操,只是站在男網紅身邊,于是被網友質疑連榨汁機都不敢使用,是不是有公主病。
學習最容易的是基本功,最難的也是基本功,因為人們往往會眼高手低,忽略對工作基礎知識的學習,以為自己會了,其實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基本功是什么呢?是崗位職責包含的應知應會的所有內容。
是對產品知識信手拈來,是將客戶名單牢記于心,是對數據分析能夠向上鉆研,是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能夠對運營的流程提出合理化改進建議。
苦練基本功,就是把正確的事情重復做,不斷提高效率,最終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像孟羽童這樣的優秀畢業生,如果她能夠沉下心來,將格力的系統流程學習透徹,不斷學習業務技能,持續發揮她的個人優勢,一旦格力的直播帶貨業務做起來,孟羽童的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04.修煉內功,一力降十會
基本功扎實,能夠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想要成為職場高手,我們需要進一步修煉內功,內功比的不是招式,而是心法。
這既包括學習能力,也包括思維方式,既囊括人際協作,也少不了情緒管理。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與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如何訓練思維能力呢?這里推薦兩個工具。
一個是思維導圖,一個是思維模型。
思維導圖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使用的前提是先掌握方法,不可為了形式而忽略了內在邏輯框架。
查理·芒格認為,每個學科都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這個世界,都是一個摸象的瞎子。
要超越普通人的認知決策,就必須掌握多個核心思維模型。
比如說黃金圈法則、10+10+10旁觀思維模型、反熵增思維模型、反脆弱思維模型、復利原理等。
知識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要想串成項鏈,思維邏輯就是那一條線,當我們的思維模型越來越完善,知識緊密度越來越高,邏輯框架就逐漸演化成知識晶體。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打造職場個人品牌,職場中從來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提倡“團隊共贏”,所以人際協作和個人情緒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古有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有卡耐基說: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職場中講究“對事不對人”,如何夸人、如何批評、如何拒絕、如何催促、如何匯報,都是職場人需要修煉的內功。
05.寫在最后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確的人。企業家,就是做正確的事情的人。
當你的基本功扎實,內功修煉到一定層級,恭喜你進入“高手”行列,這個時候你需要進修的就是領導力了。管理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更多技能,等你去解鎖。
掌握了所有技能,跨過了一個個認知障礙,你大概會走上創業之路,成為一名企業家。
創業是道路千萬條,可能九死一生,也可能無往不利,不確定的因素很多,唯一確定的就是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只能快速迭代不能坐吃山空,只能持續生長不能原地踏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