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游戲、動漫,到近年來受到人們喜愛的網絡文學、短視頻、網絡直播、數字文創、虛擬現實,再到后來衍生出的“云演出”等新業態,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對文化資源、利用、重組、存儲、傳播、再現與延展的程度日益加深,文化產業數字化作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關鍵領域,多年來一直是政策的熱點領域。
2020年文旅部發布實施的《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78號文)中提出,“順應商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趨勢,促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互動消費等新型消費發展”。數字版權在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2年5月,國辦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部署“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壯大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產業。”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在新技術的壯大發展下呈現出新樣態。2020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為7.5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9.1%,而產業數字化的規模則達到31.7萬億元,數字技術正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滲透融合。在文化產業領域,數字化也不斷通過賦能傳統文化業態,創造新的消費體驗形態。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產業從頂層設計到產業創新,從國家治理到區域探索,一直在不斷探索文化數字化和數字文化化的進程。《意見》的出臺,將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帶入快車道,也推動了數字化文化消費場景營造的進程。管科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何良慶說道:“數字經濟涵蓋范圍廣,既包括與信息化相關的軟硬件——數字產業化,也包括通過數字經濟驅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所具有的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是推動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數字文化消費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數字版權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音樂、動漫、電子書、攝像視頻等等,處處都有數字版權的身影。隨著大眾版權意識的增強,版權保護也成為了文化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版權”一詞源自于對作品進行出版印刷的專有權,人們往往理解為出版者的權利,也就是“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意義上的版權。在我國《著作權法》中規定,版權即著作權,一段網絡視頻,一首音樂,一篇文創作品,一本書籍都會有版權,代表其個人或企業的版權所屬。《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網絡版權產業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達到11847.3億元,同比增長23.6%。我國數字文化、藝術、科技領域的發展異常迅猛,并逐步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
數字化浪潮下,數字版權產業已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活躍,新概念、新業態不斷涌現,同時也給版權保護帶來新挑戰、新思考。數字版權所對應的的數字作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傳統作品的數字化,如將紙質版書籍轉化成電子版;另一類是原生數字作品,即圖文影音、軟件、游戲等以數字化的方式在互聯網絡上存在、流轉的智力產品。
我國正不斷推動數字版權建設的創新與發展,為數字版權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隨著線上經濟業態的發展,海量的數字內容產品正在產生,形式也更加多樣化,與之相應的,數字內容版權糾紛也日益增多,侵權形式也更加隱蔽、多變,難以監控,數字版權保護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對版權、著作權的保護是國家尊重知識創新、鼓勵知識創新的重要舉措,也是數字內容產業鏈條上各方得以維護其應有利益的關鍵手段,有利于內容創作創新市場的繁榮。
數字作品天然具有可復制、易篡改、非獨占等特點,加上消費者版權意識薄弱,數字作品被盜用、濫用的現象非常普遍,每年數字內容市場因盜版侵權造成的損失額龐大。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同比上升2.8%,僅2021年因為盜版受影響的作家達到6萬名;今年5月,奧迪“小滿”廣告侵權在網絡掀起一陣狂潮,原視頻博主“北大滿哥”稱該廣告侵權其小滿節氣發布的原創文案版權,一時間輿論嘩然。
數字版權產業在過去十幾年間保持高速增長,已成為我國數字經濟體系中的活躍成分,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5G、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內容產業正處于繁榮發展期,數字版權保護也將迎來廣闊的市場。
由于數字技術不斷進行迭代,產業的形態日新月異,版權關系多樣復雜,在這樣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數字版權生態治理問題。究其原因,是版權產業數字化過程中原有的生態治理模式無法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字版權,建立完善的數字版權保護機制,建設良好的數字版權生態,提升全社會的版權意識,才能更好地保護數字版權全產業鏈上下游各節點的生產、經營、消費者利益,共同推動我國數字版權產業繁榮發展。
版權是文化產業的靈魂,也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何良慶主任表示,應加快構建現代化市場文化體系和文化產品的建設,加強音樂、漫畫、圖片等內容產品的版權保護,積極培育數字文化產業市場,打造精品數字版權文化品牌,賦能數字版權內容產出邁上新臺階,助推數字版權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原創文章,作者:何良慶 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部分圖文來源網絡免費素材庫,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