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細胞也是有“顏色”的,棕色、米色、白色脂肪細胞。不同的脂肪細胞,分布在身體的不同部位,結(jié)構(gòu)不一樣,功能也不一樣。
棕色、米色脂肪細胞比較少,主要分布在皮下,頸部、肩部的皮下。棕色脂肪細胞受到刺激后會消耗能量產(chǎn)熱,并且分泌內(nèi)分泌因子參加身體代謝的調(diào)節(jié)。米色脂肪細胞是一種會變的脂肪細胞,兩種屬性,“安靜”時是白色脂肪細胞,一旦需要可以轉(zhuǎn)變。比如受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經(jīng)興奮后就會轉(zhuǎn)變成棕色樣脂肪細胞,具有棕色脂肪細胞的功能,可以像棕色脂肪細胞那樣產(chǎn)熱、消耗能量。棕色和米色這兩種脂肪細胞都是產(chǎn)熱脂肪,因此有潛在的抗肥胖作用。
白色脂肪細胞最多,皮下、內(nèi)臟周圍都是,尤其腹腔里的脂肪,都是白色脂肪。白色脂肪細胞,最主要的就是儲存脂肪,里面95%都是甘油三酯。就是化驗血脂里那種甘油三酯的成分,只是儲存在脂肪細胞里了。
脂肪在身體里也是有用的。皮下脂肪保暖,緩沖,在外力襲來時可以保護身體,還能保持形體豐滿;內(nèi)臟的脂肪,支撐、固定臟器,像太瘦的人就會出現(xiàn)內(nèi)臟下垂,生出各種疾病來;脂肪組織還是能量庫,儲備脂質(zhì),以備不時之需,在身體缺乏能量供應(yīng)時,脂肪分解成脂肪酸,供應(yīng)身體能量。像這種白色脂肪細胞,就是儲存脂質(zhì)的。
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皮下和腹腔里,就都是這種白色脂肪。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肚子里的脂肪多了增加心肺負擔不說,像胖人多見心跳快、血壓高,呼吸也費力些;這種白色脂肪細胞還有個壞處,會產(chǎn)生各種細胞因子,引起身體里的慢性炎癥狀態(tài)。不是細菌感染的發(fā)炎,而是無菌性的炎性。
炎癥有什么不好?血管里的炎癥會損傷血管壁,就容易動脈硬化、長斑塊;身體里的臟器有了炎癥,就會有損傷,損傷修復(fù)時就會長瘢痕,就會纖維化,這樣,臟器功能也不好了;炎癥因子還會引起各種代謝紊亂,就會得病了。
所以,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糖尿病這些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些人單看體重指數(shù)還不算肥胖,可是肚子大,這樣風險也高。
怎樣算是腹型肥胖?
最簡單的方法是看腰圍。按照標準,國人男性腰圍≥(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85厘米,也就是男性腰圍超過2尺7,女性2尺5多點兒,就算是腹型肥胖了。其他的方法,還有測腰臀比、腰高比的,還有儀器檢查,測腰圍最簡便易行。
測量腰圍,從肋骨最低的下緣到髂骨的髂嵴,在兩者中間的部位用皮尺繞腹部一圈。
成年人的胖,不是脂肪細胞多了,而是脂肪細胞胖了,大了,這跟小時候的肥胖記憶有關(guān)。所以,預(yù)防成年人肥胖,也要從娃娃抓起(脂肪細胞也有記憶,成年人的肥胖可能就來自兒時的記憶)。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本人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