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驢子處在兩堆干草的正中間,兩堆干草等質等量。守著兩堆對稱的干草,驢子卻因不知應該先吃哪一堆而餓死在兩堆草之間。這是布里丹之驢的故事情景。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頭驢子是被當作嘲諷的對象,被諷刺為優柔寡斷的蠢驢,活該被餓死。
如果真有這樣的驢子,它不但不蠢,相反還很聰明。它無法做出選擇是因為它思考了其他驢子思考不到的問題。如果驢子中也有物理學家,這頭倔驢有成為物理學家的潛質。
布里丹之驢中的兩堆草是對稱的,對稱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稱意味著某種守恒。今天的物理規律和明天的物理規律一樣,這是時間平移對稱性,意味著能量守恒。鏡子里的物理規律和鏡子外的物理規律一樣,這是空間反演對稱性,意味著宇稱守恒。
守恒、對稱這種問題因為太基本太平常而使人習而不察。然而越是對基本問題的思考越能引發重大發現。就像牛頓思考蘋果為什么要朝地上落,一頭倔強的驢子思考該吃哪一堆干草,同樣也能引發重大發現。上世紀五十年代,李政道和楊振寧就曾扮演過倔強驢子的角色。在別人看起來宇稱守恒是天經地義,沒有幾個人認同他們提出的宇稱不守恒觀點,之前也從未有人用實驗去檢驗弱相互作用下宇稱是否守恒。然而他們卻獲得了最終的成功,空間反演對稱性就此破缺。
布里丹之驢是個理想化的對稱模型,現實生活中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堆干草,也不可能將一頭驢子嚴格放在干草正中間。對稱是理想的,實際的驢子是處在不對稱的兩堆草之間,破缺的對稱能使它輕松地做出先吃哪一堆草的決定。如果真的有嚴格對稱的兩堆干草,對稱性的自發破缺也能夠讓驢子做出選擇,不至于被餓死。
自然規律也是一樣的。正是因為有對稱性自發破缺,粒子才獲得了質量。正是因為有正反粒子的不對稱,我們的宇宙才沒有被湮滅。那些嘲笑布里丹之驢愚蠢、倔強的人們,有沒有想過物理學家思考的這些問題?
大物理學家牛頓也有過在人看起來“聰明一世,糊涂一時”的情況。相傳牛頓在門板上開了一個大洞和一個小洞,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笑話他:開一個大洞就夠了。覺得開一個大洞就夠了人們,我替牛頓問一下你們:如果大貓和小貓同時要鉆門洞該怎么辦?也許你們會覺得大貓和小貓同時鉆門洞的概率不高;也可以讓大貓先過,小貓等一等。可是什么時候該讓大貓等,什么時候該讓小貓等?對這種細微的問題、不常遇到的問題的思考正是物理學家特別要做的,細微出的思考容易有新的發現。經濟學家成思危就推崇牛頓的兩個貓洞,他把央企比作大貓,私營經濟比作小貓,要讓大貓和小貓都有路走。
最后給讀者們出一道倔強的題目:甲乙兩人在百米跑道的兩端相向而行,甲的速率是2米每秒,乙的速率是3米每秒。在他們中間有一只狗以5米每秒的速率來回奔向甲和乙。你是不是以為我要問直到甲乙相遇狗跑了多少米?不,我要問的是甲乙相遇時狗面對著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