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之月》是曾創作熱門日劇《美麗的他》原著小說的,日本女作家凪良汐撰寫的一部探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帶有懸疑色彩的言情小說。這本書已被改編翻拍成同名影片并上映,由廣瀨鈴與松坂桃李主演。這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在別人看來是一樁誘拐女童案的加害者與被害者。然而,案件發生十五年后他們兩人卻又在一起了。他們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女主人公是不是真的患有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日本】凪良汐 著《流浪之月》
據了解,凪良汐熱衷于創作一些“始終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群之間的故事,而這部《流浪之月》也是如此。女主人公家內更紗九歲時,因父親患病去世后母親又拋下她不知所蹤,她被寄養在姨母家。由于更紗夜晚長期遭受表哥孝弘的猥褻,放學后總是停留在公園中遲遲不愿回姨母家。一個下雨天,當被別人稱為有戀童癖的十九歲大學生佐伯文問淋著雨的更紗:“不回家嗎?”更紗說:“不想回家。”阿文就問她:“要來我家嗎?”她竟爽快地回答:“要。”然后,更紗就連書包都留在公園里,真的跟著阿文回家了,并且一住就是兩個月。然而,兩個月的平靜之后,迎接他們的卻是他們終生無法逃避的“誘拐女童案”當事人之痛,而他們之間的羈絆也從此難以割舍了。
日本作家凪良汐
我不喜歡看言情小說,因為在我看來言情小說內容太單薄,只是主人公愛來愛去。我喜歡看的推理小說和武俠小說,都是在小情小愛的基礎之上格局更大,涉及很多關乎社會、民族、甚至是國家的問題。而這部《流浪之月》卻只是一部有點懸疑色彩的言情小說,且嚴格說來更紗與阿文之間的感情并不是愛情。對于如何定義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我都思考了很久。或許是因為我曾經特別喜歡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中,西本雪穗和桐原亮司之間的共生關系,所以也想找一個詞準確定義更紗與阿文的關系。
最初,我想用“柏拉圖式的愛情”概括。但我發現“柏拉圖式的愛情”主要是指成年男子與美少年之間的愛情。這顯然與更紗和阿文之間的感情不同。后來,我又想用“靈魂伴侶”來形容。“靈魂伴侶”的特質在于彼此心靈上的信賴和善解,好聚也好散,互相祝福。這確實聽上去更符合更紗與阿文的實際情況。但是從《流浪之月》的結局來看,更紗和阿文并不只是心靈上的相互依賴,他們也需要彼此在現實生活中的相伴。因此,想來想去我覺得他們之間就是互相拯救的關系,而且只是拯救不是救贖。他們都沒有犯錯,并不需要借對方去贖罪。
或許是因為不久前在一個綜藝真人秀中我偶然得知,在生物體系中,共生關系并沒有我早前以為的那么稀有和珍貴。我本來很為《白夜行》中那句“蝦虎魚一定會待在槍蝦身邊”所感動。但聽說螞蟻和櫻花是共生的,櫻花和杜鵑也是共生的。生物之間這種共生關系原來不是唯一的,這讓我感到很失望。所以在看到《流浪之月》中更紗與阿文的相處模式后,讓我體驗到了繼《白夜行》之后久違的感動。他們成為了彼此人生中唯一的慰藉,他們的相處是自然、隨性、和諧的,沒有刻意地去挑戰人倫道德的底線,卻又無法被大眾接受和認可。
電影《流浪之月》劇照
在《流浪之月》的故事中,不明真相的人指責阿文是誘拐犯也就算了,為什么惡意也會朝著受害者更紗襲來呢?在更紗的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我,到底,需要他們原諒什么?我犯了什么罪,需要被人原諒?”這是在提醒我們去傾聽當事人的真實心聲,也是整個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從某個角度看,這有點像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傳達的觀念。
《流浪之月》的故事其實是分別以更紗和阿文的視角,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的。在閱讀這本書時,代入感很強,很容易與主人公共情。關鍵是更紗只是個懶洋洋的、笨笨的、自由的、任性的女孩;阿文也不過是一個手長腳長、有些無助、又有點可憐的男人。他們兩人都很普通,并不是那種某方面特別出眾的少數派。這樣的他們反而讓人感覺更接地氣。
《流浪之月》原著封面與電影海報
除了細膩的情感表達,《流浪之月》中也同時擁有很多貼近現實生活的情節設定。比如孤兒在親戚家寄養的問題、未成年兒童遭遇猥褻、未婚情侶同居后發生家暴、父母對子女的嚴苛管教、身患隱疾等。正是這些平常生活中的小問題,一步步把更紗與阿文逼得走投無路,只有在彼此身邊才得以享受片刻的寧靜和解脫。他們并不相愛,也都曾經有各自交往的對象,但最終卻都為了獲得更長久、自由、平靜的生活,選擇與對方相伴。
其實,《流浪之月》也可以被歸為懸疑小說。但這個故事中的最大懸念就是阿文既然不是戀童癖,他到底有什么隱疾,令他寧可被世人誤解也不愿意透露?坦白講,在看完同名電影后,我根本沒明白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究竟是什么,直到看完原著后我才在全書接近尾聲時找到了答案。也正因為阿文的這個隱疾,才令他可以在警察面前洗清嫌疑。或許從這個角度考量,更紗與阿文都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更需要關愛。但他們生活中的親朋好友卻給予了他們過多的同情與善意,反而令他們喘不過氣,因此令他們更重視彼此的相知與相伴。
總之,在《流浪之月》這個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并沒有為對方做什么感天動地的大事,只是簡單地彼此信賴和相互陪伴。但也正是這看似普通的相處模式,令他們得以互相拯救。我覺得,閱讀《流浪之月》這本書,不僅很容易令讀者與主人公產生共情,同時也會帶給讀者一種平凡卻深刻的感動。(作者:李淑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