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國際形勢驟變,這讓國內一部分民眾開始擔憂起來,大家認為在蘇聯倒下后,美國會將矛頭對向中國,我們面臨的外部壓力會有所上升。
1992年,我國開啟了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
事后證明,相比于外部因素,內因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1992年,我國毅然實施新一輪經濟改革,老百姓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出現了“下海潮”。也就是從1992年開始,在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美國不斷對華施壓的背景下,我國反而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經濟增長周期,1992年至1997年期間,中國GDP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綜合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現代化成果接連出現。
如今,受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國際形勢錯綜復雜,這帶來了一些悲觀的論調,一些機構也下調了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測。
但還是那句話,相比于外因,內因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雖然國際局勢撲朔迷離,但中國經濟的決定因素還是在內部,畢竟內需才是經濟主要驅動力。在逆全球化和地緣風險上升的背景下,我們手上還有改革這張王牌可以打。對整體經濟而言,改革所能釋放的紅利遠遠超過海外風險帶來的損失。未來來看,中國經濟或能再創輝煌。
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新的、積極的變化正在產生,很多領域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況且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內部市場、最完善的制造業供應鏈、強勁的組織和生產能力,經濟韌性可謂十足。
對未來,還是應該適度樂觀一些。對未來一段時間的A股、對明年的經濟增速可以多一點信心,中國的經濟巨輪將在大海里揚帆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