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看完甘肅蘭州的一則新聞,悄悄拿出了計算機,啪啪一通敲,敲完眼前有點黑。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蘭州不再進行混采,要測核酸,只有單采。這一下簡單了,回到了最初的樣子:想測,好辦,一人一管,一管16元。
在蘭州現行防疫語境下,如果你所在的樓房出現陽性病例,防疫人員會針對具體樓房居民開展核酸采樣,對無疫情小區不再安排核酸檢測。也就是說,沒有疫情的小區居民,你愛采不采,大家堅決提倡“每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原則。
看得出來,蘭州很與時俱進,這是對最新“二十條”深刻學習研讀后的特色落實,挺好的,畢竟更精準更科學化了嘛,鼓掌點贊。
但是,蘭州對這個措施還做了附加件,你愛采不采沒關系,但是,你要做個公交車什么的、去個超市等公共場所什么的,必須得提供72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蘭州防疫工作太細致了,想得多么具體啊,一方面嚴格執行新二十條,不再要求全員核酸,一方面確保公共場所疫情安全,沒有核酸不讓進。
那到底做還是不做啊?
為了很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翻譯一下:做不做核酸是你的權力,讓不讓你進公共場所是我的權力。你有權力不做核酸,但是,不做核酸就別想進公共場所。
你說做還是不做?
從人類誕生那一刻起,人就是群居動物,一起采果子,一起打獵,一起分享食物,后來隨著工具的進步,食物有了剩余,就有了部落與部落的交換,也就有了市場,總之,人這種動物誕生后,相伴而生的就是公共場所,有人群就必定會有公共場所,為什么?因為人人需要,人人離不開公共場所。
那么,蘭州這項防疫措施就有意思了,不再全員核酸就變成了表面文章,內核是必須花16元來一管,因為,沒了混采,出門買個菜得提供72小時核酸證明,要做也行,只能單采。
拿計算機算一下,如果三天做一次核酸,一個月一人就是160元,如果一家三口,那就得480元。
如果照這樣下去,可以用魯迅先生的口吻說:
“我的錢包大抵是胖不起來了,面對接下的日月,我準備了兩個辦法,一個是勒緊褲腰帶,另一個是再勒緊一圈!”
模仿胡總編輯的口吻,或許會這樣說::
蘭州這個做法的確有點欠考慮,畢竟讓一個普通百姓家庭每月拿出480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但是,蘭州這種做法也是有他們的道理的,“是避免出現混管陽性,影響其他人的生活,”大家應該理解,總之,有些事情并非非黑即白,是非常復雜的,大家要一起努力,肯定能成功。
用老井的口吻說:世界太魔幻,去胡總編個嘚兒。
莫泊桑總結說:“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