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某視頻平臺頻發西北某地農民砍伐彌猴桃樹的視頻。
視頻里,一邊砍伐,一邊用當地方言吐槽:種了幾年,倒貼不少錢,砍了種糧食。還有的視頻里,農民指著水泥柱子和粗號的鐵絲架子說:免費送,誰要誰拿走!
作為從西北走出來的我,看后心里不是滋味。這些年,隨著家鄉種植面積的一再擴大,給親戚銷售桃子成為我中秋前后的一大任務。
我嘴笨,面子薄,每年都是自掏腰包,輪流從每一個親戚那里買上幾十箱,送給同學、朋友與同事。完后才會說,如果好吃的話,給你聯系方式,你可以直接跟家里的親人訂購一點吃。這個東西是秦嶺的特產,維生素多含量多,適合老人和孩子吃。
說實話,幫了個小忙,遠路來的東西,價格低不得。而大多數的桃子被販子收走。可以說是低價收走。
原因很簡單。
一是種植面積太大了,物多買賣稀。成熟期都是一塊堆,開園時間都是縣政府定下的日子(從快遞貨運這里卡住你)。再看這幾年,疫情原因,外地客戶來不了,當地客戶都是坐地壓價。
二是皮薄水分大的物件儲存太難了。建個冷庫可不是一般冷庫。儲存的東西,放幾個月后,同等價位或者同樣選擇,顧客也不一定會選擇購買你。
三是產業附加值太低。除了當水果吃,深加工只能做成獼猴桃干、汁,再深耕就沒有了。
問題來了,既然渭河沿岸、秦嶺北麓,可選擇性的水果很多,蘋果、梨、四季油桃、高品相的葡萄等等。那么,諸多選擇中,是誰選擇了最不易保值、保存的品種呢?
我在心里無數次問過這個問題。
上等地域特點,與985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相鄰,高附加值的種植業愣是做不起來。
一聲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