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中國羽毛球的歷史看做一段跋山涉水的長征,那么王文教先生是那個走出第一步長征路的男人.
2019年王文教先生獲得至高榮譽“人民楷模”稱號,這是羽球界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人,而2022年12月25日,先生帶著熱愛的羽毛球去了云朵盛開的地方。讓我們回望其來時路,了解羽毛球是如何如蒲公英一般漂洋過海,并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的旅程。
漂泊
盡管祖籍中國福建,但實際上印尼才是他的出生地,1933年王文教出生在印尼梭羅,不到20歲便進入印尼國家隊,是印尼家喻戶曉的羽球新星。在印尼這樣一個以羽毛球為國球并為之癡迷的國度,進入國家隊并成為佼佼者,可以說前途無量。
但在一次偶然的中國之旅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1954年,我國第一次舉行四項球類比賽,當時隨訪的王文教與中國那次比賽的羽毛球冠軍交流,打出了一個15比0的尷尬比分。那時中國的羽毛球基礎不能用很差來形容,用王文教后來的話說是“沒有”!
回到印尼之后,王文教覺得中國是一個有希望和大有可為的國家,他覺得自己能在這片沃土上開辟出新的天地。
于是他聯系了志同道合的人,計劃歸國建設羽毛球。但此舉受到重重困難,一方面印尼不肯放行,申請護照要簽下“永遠不再回到印尼”的保證書!另一方面,王文教的母親堅決反對,直言“如果你回去受了苦,不要來認我這個媽媽。聽到我死了,也不準哭,不準戴孝!”
這是一個多么艱難的決定,對于20出頭的王文教而言,他要離開自己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甚至要與自己的母親關系破裂相隔山海。而他要前往的土地雖然是天空海闊,但是如此稚嫩的他真的像他期待的那樣大有可為么?
如果只用這些現實的條件衡量,實在難以理解他的那份決絕。心中有著怎樣的一份赤誠和胸懷,只有自己能懂!
1954年5月。他登上了開向中國的輪船。從那以后,這一生中他很少再到訪印尼,從那以后,他再也沒見到自己的母親!
中國羽毛球的開端,從這個叫王文教的少年踏上漂泊的輪船開始!
星火
1954年,是一個所有行業都剛剛起步的年代,羽毛球更是找遍全國連一個專業的場地都沒有的年代。更別談物質的條件,剛回國的王文教曾因為營養不良而腿部浮腫過,吃一頓營養豐盛的飯菜比拿羽毛球冠軍要困難的多!
在那個年代想要成功的人,都必須熬過那些一窮二白的歲月。但即使在這樣的歲月中,羽毛球還是隨著王文教的足跡開始慢慢延伸了!
國家以當時回國的王文教、陳福壽等人為核心在中央體育學院成立羽毛球班!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批“羽毛球國家隊”!
在1955年,北京建設了專門的羽毛球訓練場地!
而在1956年,中國第一個羽毛球隊——福建隊成立,王文教和陳福壽隨即也成為福建隊的一員。
(左一:王文教)
在1958年,中國羽毛球協會在武漢成立!
至此,國家隊,省隊,羽毛球協會,以及專業訓練場地都逐漸成型!
為了更加快速的推廣羽毛球運動,王文教不僅培訓教練與隊員,自己參加比賽,同時組織隊員到各地工廠學校打表演賽提升羽毛球知名度,與陳福壽編寫教材供各地運動員教練快速成長。
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對于羽毛球的推廣與發展,王文教可以說是“又當爹又當媽”!很多新的技術與理念,都在這一時期摸索前進,“以我為主,以快為主,以攻為主”這些如今還在相傳的要訣,猶如星火,燃燒中國羽壇。并最終走向世界!
寂寞
那時中國的羽毛球在王文教和隨后的歸國華僑的努力下是蓬勃發展的,但也是寂寞的。那時的國際羽聯并沒有我們的合法席位。
無論王文教自己本人或者蓬勃發展的中國羽毛球到底有怎樣的實力,都無法在正式比賽中一展身手!
在1965我們出訪歐洲時,曾有外國媒體打出“中國人會打羽毛球嗎?”的嘲諷標題。但彼時已經沉淀多年的中國隊直接以34場交流不敗和將對方的世界冠軍打成15:0的結果,狠狠將其打臉。這一經典爽文般結果的翻轉完成,正是來源于王文教等人的默默耕耘。
自此我們在羽壇有“無冕之王”的美譽。但無論如何美譽,我們始終不能在那些能有正式記錄的比賽中留下耀眼的分數與榮譽。對于王文教而言,他的青春年華已經悄然流逝,培育出一支強大的隊伍,但自己想再在世界羽壇與各路強手論劍爭雄的機會也已凋零。
單作為一個想登上世界頂端的羽毛球運動員而言,王文教無疑是寂寞的!他的才華在暗里開花,但不在那些耀眼的燈光下!
教練
1981年,國際羽聯與世界羽聯合并,中國終于有了合法席位,如愿參加世界比賽。此時的王文教已經年近50,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縱橫沙場的年少崢嶸。但多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
1982年,王文教帶領中國隊在英國參加湯姆斯杯,一路打到決賽。與曾經的主隊印尼相碰。9局5勝制,在第一天1比3落后的情況下,第二天4比1,最后以5比4完成驚天逆轉。這是中國隊第一次奪得湯杯,也是中國第一批世界冠軍。
王文教的青春、抉擇、汗水,那些無法言說的年華,從這一刻,世界開始對他有個交代!
往后的事情則是中國羽毛球隊如“黃河之水”一發不可收拾。在王文教任總教練期間,中國隊奪得4次湯杯,出現56個世界單項冠軍。楊陽、趙劍華、李永波這些如今還活躍在羽球圈中的名字,都是他的桃李滿天。
中國羽毛球走向一個叱咤風云的時代,在如今也仍然是我國一個爭金奪銀的體育大項。
共羽一生
如今,無論是我們看國羽隊員在球場上爭金奪銀的英姿的剎那,還是在小球館和一顆顆白色的羽毛球相伴到大汗淋漓的時候。
我們也許不會意識到,這和一個叫王文教的人有著如何千絲萬縷的關系。
但王文教先生自己是知道的,他曾經說“能將自己的金牌與國家榮譽聯系在一起,是一生之幸!”
而如今,先生的一生已然走完,對于羽毛球,他應已無憾。
讓我們祝愿他能搭上年輕時的那艘輪船,駛向媽媽身邊,去訴說離開的這么多年,那些足以讓媽媽原諒和驕傲的故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