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英文教練,致力于地道英文表達
最早知道這本書,是從一篇報道中,其中提到,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競選總管班農在2016年大選的時候,要求團隊的每個人都必須讀這本書。我當時在亞馬遜網站查了一下,這本出版于1972年的書挺貴的,舊書要賣40多刀。后來,我在一個舊書店無意間淘到,3刀,全不費功夫。有意思的是,此書早有中文版,在1973年就出版了!國內出版界,總有神隱的高手。
肯尼迪總統的外事班底云集了當時最優秀、最耀眼的人才,正是這批人,讓美國陷在越南,從最早不到1000人的顧問團隊,到最多的時候六十萬人打擁堂,最后,歷經三任總統、死亡58000余人、耗資上千億,愣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灰頭土臉地撤軍,一手扶植的南越政權被推翻。越戰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外交路線,更是從心理上重挫了美國的人心和一代人對政府的信任。到底是什么原因讓美國人陷入這場自我設計的陷阱?為什么有這么多優秀人才的總統班底會做出如此失敗的決策?本書試圖給出答案。這本長達800頁的書讓我整整看了一個月,終于趕在2022年最后一天讀完。
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這其實是一本可以替代商學院一半以上教材和案例分析的書,從這本書里,你可以讀到戰略、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決策學、市場營銷和公關等等。
說到戰略,越戰一開始就沒有define the mission,在整個過程中,目標一直在變化,戰略當然飄忽不定(維持南北分立嗎?推翻北方政府嗎?讓越南成為一個中立國家嗎?)。好比一家夜總會發生了斗毆,幾個警察來到現場,不久,他們發現這不是一場隨機發生的斗毆,而是一場幫派火拼,于是,更多警察趕來。隨著而來的是,警察發現火拼的兩派其實不只是兩派,是若干派,都帶有重型武器。忙不迭的,特警又出發了。等特警到達的時候,他們發現現場已經變成了戰場,坦克、火箭炮都用上了,而且,黑幫的增援正源源不斷地來到,在人數上還壓過了特警。這樣,只有派出軍隊了。做決定的人想,就幾個小毛賊,一個連的軍隊足夠了,當一個連的軍隊來到的時候,發現黑幫根本不按照邏輯出牌,他們不跟你硬拼,他們把周圍的街區全部占領,廣泛地滲透到民居里面,還挾持了很多人質,更可怕的是,軍隊分不清到底誰是黑幫,誰是平民,硬打吧,怕傷及無辜,等你看清楚了再打吧,你自己早挨槍子兒了。于是,一個營來了,一個團來了,一個軍來了,一個集團軍來了,海陸空滿漢全席伺候,還是不行,有勁無處使。因為整個地方已經打得稀巴爛,民眾怨聲載道,新聞媒體和另外黨派的反戰聲音開始出現,而且越來越響。主事的人一邊安撫民眾,一邊承諾,只要再派一個集團軍,六個月就可以完事兒。結果,一個又一個集團軍來了,若干個六個月過去了,黑幫份子仍然牢牢控制局面。官方又不肯與黑幫談判,那太掉價了不是!打不贏,又不想談,隨后,因為軍費高企,官家又遇上其他問題,諸如經濟情況不好、物價飛漲、失業率居高不下……原本一個微創的外科手術,到最后需要換若干器官,甚至主刀醫生也要換,而且不止換一個,每個新來的醫生都不肯放棄這個病人,因為太多的成本已經陷進去了,抽身會把醫生全部都搭進去。美國在越南就是這樣,一開始是吃瓜的,然后去勸架,再后自己帶了節奏,拉了偏架,最后自己入場,不能自拔。
書中也分析了美國不介入越戰的可能性,雖然談得不多,但是畢竟有人提出過,比如曾經在中國工作過、后來首當其沖受到麥卡錫調查的戴維斯,就曾提過別去try to control,讓nature 去take its course,因為北越跟其背后的金主利益不一致,金主之間的利益也不一樣,說不定它們那天就自己內斗了(歷史后來證明了他的話)。在越南吃了大虧的法國人戴高樂也說,就算北越把南越吃了,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它最多是一個Asia kind的力量, It will be more a problem for them than for us。但在當時的美國,甚囂塵上一個理論叫多米諾骨牌效應,把冷戰時期新興國家比作一個個多米諾骨牌,如果一個倒向蘇聯,后面的一個接一個都會倒過去,這個說法看似有理,但也不盡然。作者對此評價說,The dominoes were not all the same size, shape and color, that the loss of South Vietnam might have less impact outside the immediate Indochinese Peninsula. 這些見識今天看來都是擲地有聲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不管時代如何變,制度如何變,組織行為不會變。任何一個組織,其行為準則的第一條都是:下級服從上級。第二條:下級如果不服從上級,要么自己閉嘴、要么辭職、要么被開除。在組織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自己的上級不總是正確,下級有義務向上級提出建議,當你遇到不總是正確而又非常固執的上級的時候,你該怎么辦?那些領導者“從善如流”的故事,常常被教材引用,而現實的情況是,“從善如流”只是神話。一個混到組織上層的玩家,從來不是靠“禮賢下士”爬到那個位置的,他們如果真的“禮賢下士”,早就在組織的某個層面被干掉了;他們都是獵鷹,一聞到血腥味、一見到弱者,他們就猛撲過去,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僅僅在戰場。毫不夸張地說,每一級的領導,他們上升的速度跟自己的政治手段是成正比的。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了這些總統班底的干將們,無論是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安顧問、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大使、戰地總指揮,個個都是人精,他們拔起于商界、軍界、學界、政界,有律師有教授有議員有經理人,背景皆不同,但作為組織玩家,個個手段嫻熟,精通于如何讓自己的想法得以通過,熟稔于揣摩上峰的意志,通曉如何給政治對手下套、埋坑的各種套路。
這里要稍稍提一下美國介入越戰的背景:在美國介入前,法國人已經在越南受夠了羞辱、吃夠了苦頭,在法國人深陷越戰的時候,50年代的美國曾做出決定,那就是只援助法國,但絕不摻和進去。那個時候負責軍事的是李奇微,在后來談到他一生成就的時候,他決口不提別人稱道他在韓戰的成績,反而是把“有能力介入,卻不介入” (help to keep us from intervening in Indochina)作為自己最大的成就。然而六十年代初的美國,不再有李奇微這樣知輕知重的人了。肯尼迪作為一個弱勢總統上臺,他最怕對手攻擊他向蘇聯示弱,尤其在豬灣事件的時候,他的猶豫確實讓對手抓住了機會攻擊他的軟肋。于是,他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他的強硬姿態來,讓北越品嘗一下他羞羞的鐵拳。上有所好,下面的人趕緊要配合,于是,一出大戲就悄悄上演。在組織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當話事人提出一個主張的時候,下面的人不是去論證這個主張是否可行(參見上面所說的組織行為準則第一原則),而是積極地去落實領導的意圖,在這個過程中,排擠、打擊各種不利的聲音和人,因為組織行為的第三條原則是:報喜不報憂。領導不喜歡聽壞消息。看官別笑,你當了領導一樣不喜歡壞消息,如果有下屬來告訴你:老板,壞了,我們遇到麻煩了。你的反應是對帶給你壞消息的人的厭惡超過壞消息本身。回到越戰,當肯尼迪對越南表達了強硬的姿態之后,接下去下屬們就開始做各種文章,讓總統相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換句話說,總統想證明一個決策是正確的,那一定可以做到。因為質疑的聲音,早就被掐死了,因為壞消息,早就被屏蔽了,你最后得到的一定是“吾皇圣明”。其實,肯尼迪內心也不那么肯定的,而后來,他的下屬會比他還有信心,從而更加堅定主子的信心。看官會說,那真實的情況比預想的糟怎么辦? 也沒問題,好消息、壞消息都是主觀的,如果真有壞消息,那也是在朝好的方向走的時候,出現的一些雜音罷了,一些“前進路上的挫折”罷了,壞事必然會變好事的。所以,關鍵是看你怎么去解讀。書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很有說服力。國防部長麥克馬拉曼是主張大打這一場戰爭的主謀,他多次前往越南去考察、聽取匯報、獲得第一手信息。他雖然去了越南多次,但由于他對這場戰爭的必要性是深信不疑的,因此,他每一次去,與其說是考察,不如說是證明自己事前的想法是正確的,換句話說,他不是帶著“尋找真相”的意圖去的,而是帶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意圖去的。到了現場,任何與他的意圖相左的匯報(包括匯報人)都被他嚴厲地挑戰,任何符合他口味的匯報(包括匯報人)都被他大加賞識、提拔。這樣,好消息源源不斷地匯入白宮,龍顏大悅。
說到麥克馬拉曼,我們將話題轉到決策學,此人在擔任國防部長之前,是福特汽車的二號人物,典型的大組織頂級玩家,深諳各種政治技巧,執掌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后,他如魚得水。在那個年代,他以勤奮工作、精通數字、精力充沛、忠誠于領導而著稱。他的記憶力特別好,書中有個例子,有一次他和國防部下屬開會,開了七個小時,看了900多頁的ppt,在會議進行到下午的時候,他突然發問:怎么這第896頁的ppt與第16頁的說法相沖突了?眾人面面相覷,戰戰兢兢地翻回第16頁,發現真的與第896頁不一樣!列位看官可以腦補一下當時的畫面,如果你在其中,汗流浹背有沒有?兩股戰戰有沒有?你遇上這樣的老板,你該如何相處?他對數字的偏好到了變態的程度。有一次下屬對他說,南越吳庭艷政府得到的支持最近下滑得很厲害。麥克馬拉曼馬上連珠炮地問:下降了多少百分比?現在支持他的百分比是多少?反對他的百分比是多少?上一年這個比例是多少?上個月是多少?這些數字,如果是在美國這樣的國家,要想得到的話,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想想看,在越南越這樣的地方,別說民意測驗的數字,就連物價指數都拿不到,你奢談什么百分比?奢談什么同比、環比!但是麥克馬拉曼就是這樣的人,他quantify everything,沒有數字,他不做決策!我讀到此,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歷史上,如果每一個決策都必須靠數字說話,那么哥倫布去航海的時候,他都拿什么數字去打動各國的王室?人類放著自己的直覺、本能、他山之石……不用,只好數字這一口,能存活到今天?而麥克馬拉曼在1963-65年的美國,可是一個towering figure,粉絲滿天下,口碑杠杠的!后來,這個名字臭大街了,但不影響他移駕世界銀行繼續擔任行長,活到93歲高齡去世,雖然在晚年他對自己在越戰政策上扮演的角色有所反思,但對那些在越戰丟失生命的人來說,已經無濟于事了。作者對他的評價是He was so much a prisoner of his own background, so unable to adapt his values to the Vietnamese realities.
本書同樣也是一本人力資源管理的經典案例教材。在談到一個總統班底是如何招賢納士的,這里特別要提及一下國務卿臘斯克是如何被肯尼迪挑中的。此人的優秀自不待言,但比他優秀的多了去了,他本不是最耀眼的那個,而是這些耀眼者中相對平庸的一個,最后卻是他被選中,何故?書中有這么一句話,大家可以慢嚼細咽:a search not for the most talent, the greatest brilliance, but for the fewest black marks, the fewest objections…he is everybody’s number two.
作者對美國人和美國社會定義的成功也有很鞭辟入里的評價。他說美國充滿了很多can-do的人,總是信心滿滿的要成就一番事業,在總統班底里更是這樣,一個can-do的人被一群can-do的人包圍,大家雄心勃勃要做事情,做大事情,要success in American way,即不惜一切代價,成功會值得任何的代價(success justifies the price)。因此,任何一個懷疑者(doubter)都會被視作弱者,得不到尊重, 在這樣的環境中,謹慎的聲音所剩無幾。人力資源管理者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就是為組織招募到優秀的人才,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在肯尼迪-約翰遜政府中來做HR,難道我們不會為有這么優秀的人才而自豪?但這么多的人才卻整出這么一地雞毛,我們又將如何評價自己?
最后說說營銷和公關。在向美國人推銷這場戰爭的時候,無論是肯尼迪-約翰遜政府,還是后來的尼克松政府都撒了謊,有些謊是用謊言,有些謊是瞞報。政府操控輿論、操控國會、操控媒體,他們掩蓋了很多事實,told half truth,他們瞞天過海讓國會授權總統可以在不宣戰的情況下任意征兵(這一條連約翰遜自己后來都覺得權力太大,反復問自己的下屬,自己真的可以有這么大的權嗎?)而當戰事不利,面臨廣泛批評的時候,他們又反過來說輿論對勝利沒有信心,不支持政府,盡唱反調,長敵人威風,滅自己的志氣,約翰遜至死都沒有反思過自己的錯誤。這樣的營銷和公關,又豈只是發生在越戰時期的美國!
此書還有許多邊角余料也值得看,因為歷史是連續的,越戰肯定不可能孤立,況且美國陷在越南的故事不是第一次,二十年前,山姆大叔就同樣在東方大國白忙活過,之后,投資回不了本,還在國內掀起過麥卡錫運動來鋤奸除妖。可殷鑒不遠,山姆大叔又拿起了同樣的劇本,換了一撥人繼續演。這其中的彎彎拐拐,本書也同樣承前啟后地點評了,而且還啟發了我得出這樣的結論:羅斯福政府本就是左翼政府,而在東方的左翼顯然比東方的右翼更知道用什么話去打動羅斯福,就難怪羅救星在他們之間拿不定主意,支持左翼吧,好像根系不同,支持右翼吧,又首鼠兩端,最后調停來,調停去,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以為東方的左右跟他在美國的左右一樣,大家紅臉粗脖子爭選票當話事人,誰贏了誰上位,輸家可以做一個體面的忠誠反對黨,而人家那里的左右,那可是用槍子兒來決定大位的,贏家通吃,輸家得死!
我得出的另一個啟發是:在和平時期,美國幾乎是贏不下任何一場熱戰的,從朝鮮到越南到阿富汗(伊拉克或許是個例外),原因其實很簡單:美國從事的戰爭永遠是受各種限制的,比如在越南,美國人固然一度用轟炸的辦法來對付北越,但是哪些目標可以炸,哪些目標不能炸,還是有很多的限制,而北越早就看穿美國人的底牌了(在此之前跟美國人交手的對手也看穿了),所以他們可以無所顧忌,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與一個無所不為的人交手,結果還不清楚嗎?你有一手的王炸,但這個拉著你,那個拖著你,再多王炸,都難免爛在自己手上。
對于這本百萬字的書,我這幾千字的書評肯定掛一漏萬。花一個月讀這部經典是真有所值,雖然推薦它的那個人班農,現在也爛大街了。
Tony個人微信號:52547494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