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熱衷“雞娃”的家長,那你肯定聽過這么一句話:
7-12歲的孩子學語文有“三怕”,一怕學古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其中,古文堪稱語文學習中的“第一怕”。這是因為,在小學階段必學的174篇古詩文中,古文的占比超過一半。
同時,古文學起來又比較枯燥,如果低年級時沒有打好基礎,到了三年級以后,古文的難度陡增,孩子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那作為家長,我們平時該怎樣引導孩子,讓他們提前接觸和學習古文呢?
很多家長雖然雞娃,但雞的方法不對,只會反復督促孩子,讓他們一遍遍讀、背,死記重點字詞的意思。
然而,用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方法學古文,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一學就困、一考就錯。
由“一米陽光童書館”出品的《寫給兒童的古文游戲書》,就是一套非常適合6-12歲孩子的成語圖畫游戲書,能讓孩子像玩游戲一樣輕松學古文。
這套書針對6—12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精選了100個篇幅短小精悍,內容卻豐富多彩的小古文,按照“成語典故”“歷史人物”“寓言說理”“動物趣事”四大主題分類編排,為孩子們帶來內容豐富、趣味橫生的文言啟蒙。
比方說,“成語典故”這本里,精選了“杞人憂天”“齊人攫金”“邯鄲學步”“畫荻教子”“樂不思蜀”“南橘北枳”等大家耳熟能詳的25個成語。
這些成語,都選自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篇,比如:“邯鄲學步”選自《莊子?秋水》,“名落孫山”選自《過庭錄》,“高山流水”選自《列子?湯問》,等等。孩子們既追根溯源綜合學成語,又能了解歷史學古文,了解歷史,編織出文史知識網。
要知道,文言文里的通假字、古今字、和許多文言詞匯都是相通的,孩子們學透了這些小古文,就能獲得大量的積累,不僅能加強古文知識儲備,豐富歷史見聞,還能汲取里面的智慧,為日后深度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在《歷史人物》這一冊里,則講述了詠雪、陸績懷橘、司馬光砸缸、湖心亭看雪等古代文人的清雅軼事,讀來清新有趣。而且這些歷史故事,也都是非常棒的寫作素材,孩子們如果能學透了,將來在寫作文的時候,就可以引經據典、倚馬千言了,拿個高分不是輕而易舉的嗎?
最關鍵的是,每篇古文后面,都配有一個相關的游戲,游戲內容涵蓋邏輯推理、空間想象、常識判斷、數與運算、觀察發現、文史積累等方方面面。
通過“玩中學”的方法,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力等多方面能力,還能讓孩子自由地徜徉在古文的海洋中,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了解古文背后的含義,從而在孩子的頭腦中建立一個古文的立體網,學習效果超級棒。
而且,這套書對知識點的講解也非常到位,在每篇小古文后面,都有詳細的講解。由字到文,由字面意思到歷史背景,由淺入深,條縷分析,讓孩子一點點掌握文言文的重點難點。
每篇小古文后面,還貼心地設置了兩個小欄目。
“妙筆小名片”這個欄目,說古文作者,古文知識,以及古文背后的寓意深意,4本書學下來,孩子們能積累不少語文知識、語文常識。
比方說,學完《記承天寺夜游》后,孩子們就能知道,這篇文章寫于蘇軾被貶黃州的第四年,當時他在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有職無權,滿腔抱負無從開展。但蘇軾能夠調節心態,和同樣被貶謫的朋友張懷民欣賞夜景,抒發了寂寞中不失樂觀豁達的情懷,千百年來為人稱頌。
“夫子小課堂”這個小欄目,把文言文難懂的字、詞、句,常見的通假字、古今字、實詞、虛詞、古文衍生的成語都講透了。這些對古文的分析和知識延伸,都對孩子們語文素養有特別好的提升。
總之,這套書真正做到每篇古文都有出處、釋義、故事、插圖、游戲,多維同步,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形成更深刻、牢固的記憶,幫助孩子對古文知識進行消化吸收,讓古文積累易如反掌。
在這套書的幫助下,孩子每天只需要花上十分鐘時間翻看一會,讀讀小古文,玩玩小游戲。日積月累,就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古文水平,更能收獲國學智慧,汲取成長的力量。
要知道,每一篇古文背后,不僅有妙趣橫生的歷史故事,還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那些肝膽相照的故事、情深義重的人物、生離死別的情緣,都能帶給孩子美的熏陶。
通過學習古文,孩子們不僅能更好地掌握歷史文化知識,還能從中國的傳統文化里,讀到篤誠、深情、執著等深厚情味,從而提高人生修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成為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
這才是孩子學習古文的真正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