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平臺的普及,各類社會思潮、現實矛盾、用戶情緒匯聚網絡空間交互影響,網絡輿論場愈加復雜多變。對于企事業單位而言,妥善處理網絡輿情,降低負面事件的沖擊與挑戰,不管是正面宣傳引導,還是信息公開、熱點回應,最終的目的是降低網絡輿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在輿情應對中增強企事業單位的公信力和責任擔當。
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輿論場,如何在全媒體時代提升輿情監測能力及輿論認可度和滿意度,仍然是企事業單位都要面對的課題。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何良慶,就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全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場中,提升企事業單位輿情監測的應對能力進行探討。
技術賦能輿情監測適應全媒體時代新要求
隨著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互聯網裂變式、立體化傳播態勢奔涌而來,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網絡輿論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何良慶指出,身處全媒體時代,企業在面對“明槍暗箭”“明爭暗斗”的輿情場景時,應借助技術手段賦能輿情監測,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自動抓取、自動分類聚類、主題檢測、專題聚焦,實現網絡輿情監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形成簡報、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企業全面掌握用戶思想動態,做出正確的輿論引導,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據,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強化輿論陣地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技術和信息接收終端空前平民化普及化,“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輿論點,而互聯網日益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大量的網絡熱點背后其實是社會思潮的較量。何良慶表示,以新媒體、社交媒體平臺為代表的新興輿論陣地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一些負面思潮的敘事邏輯從宏觀轉向微觀,常常聚焦企事業單位重大決策部署、民生生活等,通過利用大眾的同理心觸發共鳴形成輿論聲討的負面輿情現象,導致企事業單位不得不向公眾解釋澄清。因此,輿情監測、預警、應對不僅是輿論引導的重要手段,更是爭奪輿論主導權的前沿陣地,企事業單位應正確認識網絡輿情的敏感度,強化輿論陣地意識,依靠技術手段和傳播手段正確引導輿論風向,及時消除負面影響,積極展現企事業單位公信力和責任擔當,合理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構建輿情聯動應急機制提升輿情引導和應對能力
感性主導理性,情緒先于事實。目前,網絡輿情已成為公眾對現實社會情感和態度的一種常見表達方式,而網絡輿情實質上是社會不良情緒的富集,負面輿情的爆發很多時候是由負面情緒點燃的,輿情最終能夠平息也多是因為情緒得到宣泄和釋放。何良慶表示,網絡輿情對于品牌宣傳存在潛在價值,面對負面輿情,前期合理分析決策,沉著泠靜應對,關鍵問題指出解決,通過正確處理負面輿情達到品牌正面宣傳的效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取決于輿情監測前期的工作做的是否專業且具體。對于企事業單位而言,輿情監測是一項長期的、專業的、有目的的體系化工程。企事業單位應構建專業的、完整的輿情聯動應急機制,包括7*24小時全天候提供最及時、相關和全面的信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網絡輿情監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切實提升自身輿情引導和應對能力。
網絡輿情在于正向引導,輿情監測在于全面覆蓋。何良慶表示,在傳播技術匯聚交融、傳媒介質有機聚合、媒體終端相互兼容、表現形式綜合運用的當下,要順應時代潮流,增強輿論陣地意識,在遵循輿論引導規律的基礎上,真正掌握并熟練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整合傳播資源,創新話語表達,更新輿論策略戰法。從強化輿論引導和文化支撐的戰略高度,積極探索企事業單位輿情引導工作的方法路徑,多措并舉優化輿論引導傳播戰略布局。(作者:何良慶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圖片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