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以纖細、敏感、悲哀的格調著稱,又帶有極度細膩的東方美感,由此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美學體系,并涌現出一大批文學大師。
比方說,“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東方卡夫卡”芥川龍之介、“諾獎陪跑者”村上春樹、“推理大師”東野圭吾、“人間失格”太宰治、“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以及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在柔弱纏綿之中,透著一種純潔干凈的特殊質感,體現出一種對“東方美學”的極致追求。正如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在授獎辭中所說的那樣:
“川端康成極為欣賞纖細的美,喜愛用那種筆端常帶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語言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
作為日本首位諾獎得主,川端康成的作品很早就傳入國內,為中國讀者所熟知。作家余華就曾經說過:
“我難以忘記1980年冬天最初讀到《伊豆的歌女》時的情景,當時我二十歲,在浙江寧波靠近甬江的一間昏暗的公寓里,我與川端康成相遇。他那細致入微的描敘使我著迷,我讀了那個年代幾乎能讀到的他的所有小說……”
然而,這位寫盡“物哀之美”的作家,卻把自己的死亡也化作了物哀。
1962年,川端康成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一語成讖。誰也沒有想到,十年之后,川端康成真的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悄無聲息的離開了這個充滿哀愁的人間。
2023年,是川端康成離開人世的第50個年頭,為了紀念這位文學巨匠,浦睿文化精選了《雪國》《千鶴》《伊豆舞女》《古都》《山之聲》等24部川端康成的經典名作,并附以獨家導讀,編纂了一裝幀精美的套《川端康成精選集》。
其中,《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寫盡了初戀的美好與哀愁。
在意外的邂逅與注定的離別之間,一位19歲的青年學生,在伊豆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隊流浪藝人,并對其中的小舞女薰子產生了朦朧的思慕之情。
兩個互生情愫的青年男女,卻因日本社會的等級觀念,什么結果都沒發生,所有的綿綿情意,都化作了心頭上的一滴淚。
“山間的路氤氳著霧氣,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濕,胸前和雙腳本該覺得冷,背后卻因為疾步而行被汗濕,更因為難耐的情緒而焦躁。初識愛情在這樣年輕的年紀,在這樣如夢似幻的山里,就注定這是一場足以銘記但是卻不可能結果的感情……”
而《雪國》這部小說,更被視為“川端最高代表作”。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這是《雪國》的第一句話,而我們的故事也隨之展開。舞蹈藝術研究家島村來到了雪國的溫泉旅館,并分別與藝伎駒子、少女葉子產生了情感糾葛。
這部小說雖然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但卻描繪出了極其細膩唯美的情境,而川端康成在書中對女性純潔的贊美,更是讓人心馳神往。因此,這本書被人們譽為日本文學史上不朽的名作,是“日本審美的教科書”。
生命的虛無、潔凈、哀傷,在《雪國》里達到美的極致!
除此之外,入選本套精選集的《古都》《千鶴》《山之聲》《花的圓舞曲》《碧波千鳥》《十六歲的日記》《精通葬禮的名人》《母親的初戀》等作品,都是川端康成的經典作品,值得反復閱讀和品味。
另外,閱讀外國文學,譯者的水準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譯作不僅忠實于原著,而且給讀者以愉悅的閱讀感受;反之,則會損毀名著的質量,影響閱讀的趣味。
這套《川端康成精選集》的譯者是資深翻譯家譚晶華教授。譚教授精研日本文學多年,曾翻譯了大量的日本經典作品,如夏目漱石的《心》、谷崎潤一郎的《癡人之愛》、永井荷風的《地獄之花》,等等。
同時,譚教授還是國內最早研究川端康成的學者,已經與川端康成的文學打了半個多世紀的交道,他是《川端康成十卷集》這套文集的主要譯者之一,翻譯了《山之聲》和包括《十六歲的日記》在內的多個經典短篇,深受讀者好評。
這套《川端康成精選集》,說是譚晶華教授與川端康成文學同行半個多世紀交出的答卷。他的譯筆典雅、精煉、優美,貼合原著的精髓,盡顯川端文學之美。
而這套《川端康成精選集》的封面設計,也內有乾坤、別具風情。
全套五本書的封面,選用了日本當代著名琳派畫家美登英利的作品,巧妙地借用了“花”的形象,展現川端康成筆下的女性特色。花盛開,花衰敗,既是一種自然規律,也是一種屬于她們獨特的美麗。
其中,《雪國》的封面圖案是紅花覆雪的椿,寓意為“白雪中的紅艷山茶,熱烈但徒勞”;
《古都》的封面圖案是綠葉白花的杜若,寓意為“自然賦予的生命,蝴蝶是知曉的”;
《千鶴》的封面圖案是靛藍的山茶,寓意為“衰敗頹廢的靛藍色,是傳統、成熟的性感”;
《伊豆舞女》的封面圖案是紅色暈染的郁金香,寓意為“粉色郁金香的心跳,是少女最純真的愛戀”;
《山之聲》的封面圖案是褐黑色的茶梅,寓意為“往日的舊色調,勾勒出蕭瑟的夢”。
全部圖案均為傳統水墨作畫,筆觸簡潔大方,韻味純潔冷寂,還原了川端康成筆下的日式物哀美學。
春天恰好是繁花盛開的季節,粉色的花瓣寧靜素潔,唯美中透著一絲哀愁,像極了川端康成的文字。
在錯亂繁復的情感糾葛中,在川流不息的時光歲月中,在反復流轉的燈火與寂寥中,川端康成,這個孤獨的旅人,借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凄美,書寫著生命永恒的孤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