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沖浪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在江湖上流傳已久的一句話:字節一年,人間三年。
然后我看到了這個問題下的一個高贊回答,分享給了我一位曾經在字節工作過接近三年時間的朋友。
他看完之后的回復,簡單粗暴:
幾年前江湖上就有風言風語,所以我也知道字節的強度可能會比較高,而且其實不只是字節,BAT 都差不多。
但是放在兩三年前,如果字節給我機會,我肯定義無反顧的就去了,不帶猶豫的。
然而,看到知乎的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如果字節給我機會”這個問題。
我開始猶豫了,至少不是義無反顧了。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立馬另外一個念頭又冒出來了:我靠,我不會是老了吧?
然后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我不是老了,我只是開始異想天開了。一個算法拉胯,還不會 Go 的渣渣,居然想摸字節的門檻了...
這個現象,就有點像是我前兩天發起的關于“國家電網”和“比亞迪” Offer 如何選的問題。
問題是這樣的:如果你在校招的時候拿到了比亞迪和國家電網的 offer。比亞迪工資一月 2 萬,算上各種獎金一年能拿 30w 出頭。國家電網第一年總共只能拿十五六萬的樣子,第三年才可以拿到 20w 出頭。請問你選哪一個?對了,補充一句,這兩個 offer 的 Base 都在西安。巧了,你剛好也是西安人。更加巧的是,父母也不是私企員工(自己品)。
投票結果是這樣的:
只能說,人各有志,不能強求。要是我剛畢業的時候,我如果面臨這個選擇,我真的也很有可能選擇往“BAT”沖,畢竟,我是真的覺得大廠香,錢又多,還鍍金。
糟了遭了,我的“異想天開”癥狀又嚴重了,這次幻想對象居然是國家電網。飄了,飄了~
就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朋友又給我發來一句話:
哎,掙得都是辛苦錢。辛苦錢,總比付出了血汗,還沒搞到錢好。
另外,在知乎上分享文章的這位朋友的簽名是這樣的:
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冷笑話:小時候以為早睡早起身體好是一句口號,長大后發現那是三個愿望。
在字節待過3年,作為研發,簡單寫一下我這幾年在公司經歷后的感受。不代表所有人,也不代表其它部門,只發表我自己待了3年之后的見解。
1.所謂的管理“扁平化”
字節的管理相對”扁平化“,但虛線比較多。
例如一線組長通常能管幾十個人,甚至上百人的組長都不奇怪。但虛線管理組長不少,也就是有很多大頭兵即虛線管理也寫代碼,因此成為小組里某個方向或者項目的owner,即大家所說的虛線ld。
所以,我理解字節并不比其它互聯網公司扁平化太多。
不過有一點,字節的ld普遍都非常年輕
2. 不得不提的ORK
字節是OKR,雙月一次。制定非常激進,我所待的部門和我了解到的朋友的部門,很多時候OKR一眼就看得出來完不成。但是如果制定的太保守,ld都會說你不知道”追求極致“或者目標沒有挑戰。
OKR制定是“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的過程。
OKR制定的時候,從上到下是上面定大方向,下面逐漸細化;從下到上是下面細化完,層層匯總到上層。OKR的總結也類似,雙月結束時,上面會大致會粗略的認定雙月OKR的完成情況,然后下面逐漸細化每一個方向的總結,層層匯總到上面。
過去比較煩雙月OKR,總結和制定周期太久,一般至少2周起。通常都是先做OKR總結,然后再做OKR計劃。中間涉及到”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層層細分和匯總,如果虛線小組比較多,那通常是要開好多輪會。
過去很常見的現象是新的雙月快過去一半了,OKR才完成總結和制定。
去年字節范里多了“多元兼容“,現在的OKR必須整理成雙語的,所以耗時更久了。
3. 開會
字節會議比較多,非常多,對研發來說,會議更多。
字節講究owner意識,要求研發做為自己所在項目這個技術領域的owner,從產品的需求討論到需求定型再到設計到測試到開發,全程參與。
所以會議特別多,過去經常是一天百分之七八十的時間是會議占據,然后晚上寫代碼。個人推測,字節如此做,導致產品落地失敗的可能性變小,因為一開始產運研都全程參與了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但不可避免的給開發帶來了巨大的時間成本,將對開發的壓榨進行到極致。
我算是非常討厭開會的,經常私下把自己的lark日歷占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很多時候對方拉會根本不管你的日歷,開會不在就給你加急,不回就在群里at你和你的ld。
4. 干活
字節OKR制定的激進,所以干活會非常累。
這三年的時間,深刻的感受就是像是一直在使勁加速奔跑,難有喘息的機會。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之前一個H5的項目,大概十二三個頁面。
在老東家排期可能大概20個工作日甚至更多,在字節排一周。剛跳過來的時候想著做快點、好好表現,我排期排了2周多,結果產品反饋到ld那里,ld拿著我的排期擠壓掉一大半。
加上白天開會多,加班寫代碼到一兩點就是家常便飯了。
那是第一次萌生了覺得自己可能在字節待不了太久的想法。
5. 強度
從4中就可以看到強度差別。
其它互聯網公司基本上晚上八九點都能下班,在字節大家默認晚上九十點你是在工作的,所以拉會的時候都不會問你是不是下班了。
我所在的團隊,平均下班時間絕對在10半到11點半之間。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每次我9點半想回家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收拾書包,甚至拉書包拉鏈都用手指壓著拉避免聲音太大。
但,還是會有看到的小伙伴笑著對你調侃,“又這么早就跑了”,然后你輕輕咧一下嘴回應一下,腳步靜靜的就快速走開了。
6. 調薪
字節基本上”入職即巔峰“。
調薪機會比較少,而且會控制調薪人員比例、調薪幅度。身邊非常多社招的同事,基本上入職的第二年結束才開始調薪。我理解社招跳槽來字節的,基本上都會在接下來的幾次調薪里消耗掉社招你的時候給予的漲幅。
我在字節績效還不錯,但也只調過一次。
我自己做虛線ld,很清楚,每次調薪只能覆蓋30%不到的人,并且兩次都不能是同樣的人。晉升有調薪,但是晉升黑盒化。
如果我連續上報調薪的名單里重復出現了某個人,那么基本上都會受到+1的ld和HR的挑戰。除非他績效有e或者有晉升,否則通常也不會被連續調。
對于這個現象,字節有一套標準的話術,可能字節待過的小伙伴都耳熟能詳,那就是:
字節沒有普調,字節是以能定級,以級定薪
這里有個問題,字節的職級序列沒有阿里、騰訊那么細化,字節序列少、周期久,大多數的人入職兩年甚至更久才會有晉升。
7. 晉升
字節晉升說是不用答辯,但也要準備和整理資料,部分部門也需要現場或者線上答辯。
因為職級在字節是不公開的,所以職級的提名和晉升是一個非常黑盒化的事情,大多數的情況是你知道都不知道它就結束了,除非這次有你。
不像鵝廠,時間到了大家基本都有機會去答辯,字節這邊是需要ld提名才可以。
”黑盒化“是在程序上的黑盒化,實際大家私下都會或多或少聊到這些。
于是,就會有很多的憤懣和不平,但礙于程序上的不公開、不透明和不能公開討論,所有的憤懣和不平也只能轉換為內心的不滿,為離職埋下種子。
8. 向上管理
字節相對比較輕一些。但目前來看,趨勢在加大。
尤其是最近幾年擴張,多了非常多的空降ld,尤其百度過來特別多純技術管理ld。
風氣逐漸變差,肉眼可見。我的ld也是從百度跳過來的,據說是CTO-1在百度時期的下屬。
每次ld找我one-one,基本看不出他的準備,問題幾乎都是圍繞著
“你覺得XX系統還有什么問題”
“你覺得哪里可以優化一下”
“你覺得怎么才能提效”
“你覺得團隊有什么問題”
“你有什么建議和方案”
“你的年度規劃上什么”
。。。
之類的問題。基本上話術的套路就是讓你提出問題,然后再把問題甩給你來做。
我經常想懟他一句,你找我one-one,你難道一點點的工作都不準備的嗎?
9. 福利
字節基本沒福利,零食、下午茶、低價貨架。。。這些都比較雞肋了,尤其最近幾年”去肥增瘦“后,基本可有可無了。
10. 員工關系
字節的小伙伴都比較年輕,想法也都是很多很發散,相處起來也比較輕松。但因為平時基本上工作太忙、太卷,除了工作,私下很少交集。
11. 辦公室政治氛圍
字節這方面很不錯,管理層都偏年輕,所以氛圍很輕松。
尤其是18年之前過來的,氛圍比較輕松,沒有太多負擔。但最近幾年百度過來的ld特別多,氛圍在變糟糕,肉眼可見。
我之前在的研發線,從我頭上的ld開始,一直到一鳴-1的CTO,全都是百度跳過來的,并且很多ld在百度都有類似上下級或者導師的關系。
12. 企業文化
字節企業文化比較講究創(奮)業(斗)。
字節的文化主要體現在字節范兒,字節范兒包括始終創業、追求極致、延遲滿足、always day1、不設邊界等等,說白了就是要你堅持不停的奮斗。
字節范兒大家可以有時間研究一下官方的解讀,幾乎每一個詞都是讓你奮斗、做卷B的。個人見解,不代表所有人。
13. 年終獎
字節年終月數低,平時base高。
年終目標是3個月,績效考核中,多一個m+,多半個月;同樣多一個m-,少半個月。
如果是e應該也是5個月起步。
所以問題里這個老哥,FII基本上可以斷定,一分錢獎金都沒了,而且就是沖著讓你自己滾蛋的節奏來打的考核。
大家可能沒概念FII是什么水平,在字節得到m-的基本上都是勸退了,而F和I,幾乎相當于告訴你你太差了趕緊滾。我在字節三年,身邊的團隊和部門,只聽過有m-的,都沒聽過有F和I的。
14. 說說食堂
字節除了總部外,其它地方都不是自建食堂。
都是那種外面供應商送過來,自選的流水餐。種類比較單一,幾個月一換,葷素都有。一日三餐免費,據說標準是每個人100左右一天。
以前還行,但是上次的餐飲負責人被抓后換了一大波供應商,反而變得越來越差,同事都調侃說新的負責人和供應商都還沒”吃飽“。
15. 流動性
字節的流動性就很大了。
我所在的組,我去的時候我是第四位,等我走的時候已經60多個人了。離開半年后現在是80多個人。并且里面70%、80%的人我都不認識了。我個人的觀察,字節很多組的流動率超過30%。
16. 關于所謂的”X度幫“
這是個偽命題,基本上你可以把任何跳槽來自同一公司的人喊做”XX幫“。
但我不覺得這是個貶義詞,對團隊的影響都是利弊各有的,而且大多數情況都是利大于弊。只是因為畢竟有著過去原公司的那種特殊關系,所以在新的公司或多或少做事做人都會有所顧忌,因而會對現有的團隊有諸多影響,或好或差。
在字節碰到X度來的小伙伴就更多了。
還是那句話,對團隊影響有好有差。就我自己的觀察來看,跳過來的2.1到3.1的技術研發,一般技術都非常牛,基本上一個人能把原公司的項目帶過來重頭開發出來(至今記得試用期里有個考察點叫做”共贏“,話里話外就是希望你把過去有用的項目帶過來結合新的業務用起來)。
他們大都技術sense特別強,技術視野也很開闊。這點不得不佩服,我認識的好幾個我就非常佩服和喜歡,向他們學習了不少。
但3.1及以上的,基本上跳過來就直接是管理,不再負責技術,而是純管理路線,管理風格比較強勢,話術里PUA的味道非常強。
這方面寫這么多,不是說不好,這是一種無法避免的事情。在幾次的all hands上,一鳴和定坤都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原公司的這種關系,導致在新的公司做事和用人上肯定有一定的傾向性,加上關系的熟悉度,肯定會給人一種”XX幫“的感覺,難以做到絕對的機會公平,勢必導致其他小伙伴機會變少。
公司的文化也肯定會被稀釋或者X度的氛圍變強。
17. 焦慮
在字節,緊張是從當天入職下午開始的。
至今印象深刻,入職下午就被拉取開會,第二天做需求上線(字節講究小步快跑)。第二周交過來一個項目進行重構,重構的時間給的一周。
之后適應以后大概大半年的時間相對比較緊張和平和。更多的焦慮是在半年后,開始每天焦慮的很,晚上經常失眠,每天都感覺很疲憊。
以前常聽別人說上班如上墳,那之后感覺頗深。后來一狠心離開字節以后,如釋重負,心情豁然開朗,感覺要走向抑郁的心也徹底放開放下了。幾個月后再回頭看,我覺得我的焦慮來自幾塊:
1.每天十點半下班回到家最擔心的就是lark的加急,但又總是避免不了,所以每天都背著電腦回去;
2.不論上班還是下班每天被各種群at,被在各種文檔里at,被各種oncall加急;
3.經常被迫去做各種技術總結、技術梳理和技術規劃,個人以為這種東西半年做一下就夠了,但那段時間幾乎是每個月沒雙月和每半年都要做。這些文檔硬寫起來,既痛苦又沒有含量,寫出來的東西又總被否定;
4.不設邊界。對”不設邊界“給我帶來很大的焦慮,按ld的要求,”不設邊界“就得把產品的年度規劃整起來,把后端的代碼從共建到交給前端去重構。以至于后面一個項目我得把前端寫完,再繼續用go去寫后端。雖然寫簡單的go的接口api沒啥難度,但是幾乎你每天都要面臨新的東西,既要學又要趕排期,deadline不斷倒推。這對于我來說,壓力和焦慮非常大,但對于團隊和ld來說,應該是個好事。畢竟業務要過來,后端要過來,團隊多了很多HC,所以增量不漲的前提下,在存量業務里絞殺,團隊都能擴大這么多;
5.跟我不會管理也有關。我走之前也算是一個虛線ld,帶著十多個人,下面的項目也是十個左右。其中最核心的兩三個的關鍵模塊,我還一直在直接負責。我不喜歡被人PUA,所以不太樂意去PUA別人,所以壓力和焦慮來了以后不太會把它們轉嫁和分散到下面的人。
6.每天被各種push,總以為自己夠快了,但在ld那里可能遠遠不夠,所以天天被push。主要是這些,給我帶來了很大的焦慮。我在走之前的幾個月,經常焦慮難眠,每天唯一感覺輕松的就是飯后的散步。跟我差不多職級和level的小伙伴也都是這個狀態。
最后反思了很久,覺得這樣下去,對自己太不利,別整抑郁了就得不償失了。既然沒辦法解決,那離開是最簡單的。
18. 我為啥跳槽
坦白地講,字節是讓我感覺自己對這個個行業都有點心生厭惡,也甚至在這樣內耗如此嚴重的環境中待不了多久了,所以選擇離職。
在我的這個回答里,我是盡量在能夠客觀的反應我的經歷,但畢竟是在我的觀察和思考下的,所以主觀性偏多。
以上都是我的一家之言,僅從自己的角度講一下我的感觸,不一定對,也不一定覆蓋所有。事實上,就像開頭寫的一樣,我在字節待了3年多,所以對字節很算有感情,但沒辦法,它終歸不是我的歸宿,亦或者說它從來也沒想過成為誰的歸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