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比文天祥更忠,比岳飛還冤,為大明續命兩百年,下場卻無比凄涼

0
分享至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明王朝送走了它的締造者——朱元璋。

但冥冥之中,一切似乎早已注定。

就在同一年,浙江錢塘縣太平里(今杭州市上城區祠堂巷)的一戶普通家庭,一個男孩呱呱落地。

這個孩子便是未來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謙。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由于明英宗朱祁鎮和權閹王振的騷操作,二十萬明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滅。明英宗也在此戰中淪為俘虜。

悲劇發生時,駐守懷來的明軍目睹了整個過程。

出了這么大的事,沒人敢隱瞞消息。

所以,懷來守將當天便派人快馬加鞭,將消息通報回京。

八月十六日,京師方面收到消息,舉朝震動,人心惶惶。

八月十八日,為了穩定人心,孫太后任命英宗的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召集朝臣商議戰守大計。

現如今瓦剌兵鋒正盛,不日就會打到北京城下。而京城三大營又在土木堡全軍覆滅,這該如何是好?

朱祁鈺把問題拋給大臣,指望大臣們出主意。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大臣們此時竟然紛紛號啕大哭,整個朝堂瞬間哭成一片。

如此一幕,搞得朱祁鈺手足無措,呆若木雞。

哭哭啼啼一陣之后,一些人漸漸恢復了理智,開始發表意見。

自負才學過人的翰林院侍講徐有貞首先發言:“驗之星象,稽之歷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

意思就是說,我夜觀天象,對照歷數,發現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遷才可以避過此難。


徐有貞說完,不少人立即附和,紛紛表示形勢危急,如果困守京城,援軍不至,大明危矣!

主張逃跑的官員七嘴八舌,動搖人心,這讓司禮監太監金英非常不滿。

金英當場喝罵道:“若南遷,圣駕(明英宗)在口外,誰去迎回?祖宗山陵宮闕誰來守護?”

比起徐有貞之流,身為宦官的金英明顯更有骨氣。

不過,明朝此時的困境并不是守不守京城,打不打這仗。而是怎么打,由誰來指揮?

大道理誰都會說,問題是誰能扛起這個千斤重擔?

金英行不行?不行,他只是個太監,沒有任何軍旅經驗,哪里會打仗。

關鍵時刻,兵部侍郎于謙站了出來。

于謙首先在朝堂上挑明立場:“建議南遷者,該殺!”

難道你們忘了當年北宋南遷的教訓嗎?

難道你們想讓大明只剩下半壁江山嗎?

如果我們撤退了,宗廟社稷怎么辦?黎民百姓怎么辦?

現如今,我們應該殉國忘身,舍生取義,死守北京城!

一番怒吼后,于謙隨即表態:寧正而斃,不茍而全!我愿意扛起這個千斤重擔!


于謙的發言,震醒了朝堂上的官員。

資歷最老的吏部尚書王直,以及時任翰林院修撰的商輅(明朝唯一的三元及第)等人也表態支持。

在這些國之棟梁的影響下,原本舉棋不定的朱祁鈺也挑明立場,國家興亡,我愿意與京城共存亡。

當天,朱祁鈺以監國身份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授予其先斬后奏之權,全權負責指揮北京保衛戰。

八月十九日,于謙臨危受命,召開了軍事會議。

在會議上,大家望著一副爛攤子,均是一臉愁容。

英宗帶走了京師三大營,現如今的北京,雖然還有十萬兵馬,但這些兵馬大多是預備役和后勤部隊,戰斗力很弱。

而比之戰斗力問題,更大的麻煩還在于裝備和糧草。

由于武器裝備和糧草都被京師三大營帶走了,此時京城守軍,慘到幾個人共用一把刀,一桿槍。

盔甲也只有幾千副,還不及兵力的十分之一。

糧草問題亦是如此。

當時的北京城內沒有糧草,京城東郊的通州倒是有數百萬擔糧食儲備。

但由于居庸關外已經出現了瓦剌軍。大家不清楚敵人什么時候發動攻擊,也不清楚居庸關守軍能堅持多久。

萬一守不住,瓦剌騎兵兩天就能殺到通州。

很多人信心不足,擔心糧草會被劫走,因此建議一把火燒掉通州的儲糧。


對此,于謙堅決不同意。

于謙認為不攻自潰是兵家大忌,敵人還沒進攻呢,我們就先自亂陣腳,還怎么保衛京城?

為了穩定人心,于謙隨即上書,請求朱祁鈺下令,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增援京師。

于謙的這一建議,朱祁鈺當然不會拒絕,這時候誰會拒絕讓外地的軍隊進京勤王呢?

所以,朝廷的調兵命令很快便下發到各地。

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

不過,雖然朱祁鈺的命令是下達了,但具體能不能落實,還是要看實際操作。

也就是看于謙的實際操作。

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于謙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廢寢忘食,與時間賽跑,主持并完成了五件大事。

哪五件事呢?

第一,派人到各地練兵。

先前朝廷下旨,征調兩京、河南的數千備操軍,山東、南直隸的四千余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的三萬六千運糧軍進京勤王。

但只靠這些兵力還不夠。為了增加兵力,于謙委派監察御史白圭等官員前往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招募民壯,進行應急訓練,以備補充。

后來各地增援紛紛抵達,京城兵力也激增至二十余萬,形成了兵力數量上對于瓦剌軍隊的優勢。

不過,這二十多萬大軍中的精銳并不多,大約只有六萬正規軍。此時明軍的整體戰力仍然堪憂。


第二,發動群眾,改革軍制。

由于軍隊的整體戰力并不樂觀,于謙命人傳檄京城周圍州縣和山西、河北等地,要求這些地方的民眾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瓦剌軍隊,切斷其后路。

在發動群眾的同時,于謙還改革了軍制,將傳統的“三大營”改為十個團營,并裁汰了一部分老弱殘兵,從剩余軍士中重新挑選余丁、舍人、工匠、火夫、守門軍兵進行訓練。使其能適應未來防御作戰的需要。

后來,于謙又臨時抽調京城內的木匠、瓦匠、石匠,將這些人統一編成工程隊,一面加固北京城墻,一面大量收集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物資備用。

經過一個多月的整軍備戰,明軍兵精糧足,士氣大振,戰斗力有明顯提升。

第三,抓緊時間打造兵器。

鑒于軍隊缺少兵器的問題,于謙命令工部加緊趕制盔甲、武器,并命令南京方面拿出三分之二的庫存兵器,緊急調往北京。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為了盡快籌集兵器,宣府總兵楊洪、庸關巡守都指揮同知楊俊,冒著瓦剌軍襲擊的風險,帶人從土木堡收集到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頭盔9000余項、甲5000余件;火槍1.1萬余桿、火銃2萬多只,火箭44萬枚、火炮800余門。

這些搜集來的裝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明軍的裝備荒。


第四,不拘一格降人才。

土木堡之戰后,很多突圍逃回的明軍官兵因害怕因戰敗而被問罪,沒有回京報到,選擇了藏匿。

于謙得知情況后,認為這些人雖然打了敗仗,但都是精銳,完全可以利用起來,便請朱祁鈺下旨,赦免土木堡之戰中的軍士。

在赦免的同時,還有獎勵:凡是重回軍中者,一律賞銀二兩、布二匹。

后來,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于謙還向朝廷上書,要求啟用了一批有罪的將領。

如先前在陽和口被瓦剌軍打得全軍覆滅的都督同知石亨,以及先前因為征安南失利而被明宣宗貶為庶民的老將王通等人。

朱祁鈺對于謙的這一建議再次采納,于是石亨等人便得到了重新啟用。


影視劇中的石亨

第五,解決糧草問題。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軍隊的命根子,必須趕緊把通州的儲糧運到北京。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于謙先以官府名義,征用五百輛大車。

同時,動員百姓及官兵家屬、親友自備車輛,前往通州,日夜不停地向京城運糧,運費由官府支付,能運多少算多少,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

至于剩下的糧草,于謙想到了一個妙招,就是交由外地勤王軍隊負責。

所有受召勤王的軍隊,皆預支半年軍餉,但朝廷現在沒錢,軍餉以糧食形式發放。

想一次性拿到半年的軍餉嗎?那就先去通州取糧,然后再入京。

常言道,重賞之下有勇夫。在朝廷的政策鼓勵下,北京至通州間的運糧隊伍川流不息,晝夜往返。不幾天工夫,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就全部運進京城并儲備了起來。

京城有了足可以吃一年的糧草,軍心隨即大振,民心也得到穩定。

事實證明,人與人之間就是有區別。

缺兵、少糧、兵器匱乏,人心渙散。這么一副爛攤子,如果交給一個庸才負責,必然還是爛攤子。

但交給于謙負責,他只用一個月就能把問題一一解決,并且處理得井井有條。

北京保衛戰的備戰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與此同時,朝堂之上的一場政治風暴也即將到來。


八月二十三日,都察院右都御史陳鎰上奏:“王振禍國殃民,害得皇上身陷敵營,如此惡行,不滅族不足以平民憤!”

陳鎰的慷慨陳詞,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點燃了滿朝文武對王振怒火。

一時之間,朝堂上亂了起來,大臣們紛紛上奏,爭相向朱祁鈺彈劾王振。

此時的朱祁鈺,還不是皇帝,他只是監國,也就是代明英宗行職權而已。

見到這個陣勢,他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

殺了王振同黨,滅了王振全族,很容易,也就是一道旨意的事。

可問題是,王振是明英宗的心腹,其黨羽也是英宗的心腹。而此時的英宗,雖然被瓦剌人俘虜了,但他依舊是明朝的合法皇帝。朱祁鈺只是監國,他怎么敢擅自處理英宗留在朝中的心腹呢?

由于不敢下這道命令,于是朱祁鈺便在朝堂上打起了太極,表示:“百官暫且出宮待命,此事今后再議。”


再議?開什么玩笑!

見朱祁鈺猶豫不決,百官們怒了,紛紛表示既然已經撕破臉皮,就沒有回頭路可走。現在王振雖然死了,但他的同黨還在繼續操縱朝政。如果不處理這幫人,今天在場表態的官員,事后必會遭到報復。

反正總是一死,那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擁立郕王朱祁鈺做皇帝!

就在當天,百官們揮起拳頭,打死了王振的心腹馬順、毛貴、王長等人。并將這些人的尸體拖到大殿上,威脅朱祁鈺表態。

見到如此瘋狂的一幕,朱祁鈺慫了。

他也想做皇帝,可這個皇位哪是自己想坐就能坐的?

最起碼,也得先問問孫太后的意見吧?

可明英宗朱祁鎮是孫太后的親兒子啊,老太太怎么可能答應這種事。

思考再三,朱祁鈺決定不做這個出頭鳥。他在百官咒罵王振黨羽時,悄悄起身,打算逃回后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如果當時朱祁鈺跑了,在場鬧事的大臣們就完蛋了。

因為被大臣們打死馬順是錦衣衛指揮使(明朝唯一一個在朝堂上被文官群毆打死的錦衣衛指揮使)。而錦衣衛指揮使可不一般職務,百官當眾打死馬順,這是死罪!通通都要砍腦袋。

馬順雖然功夫不怎么樣,但他手下的錦衣衛要想收拾在場的文官,還是很輕松的。

而在場的大臣們,此時也是集體智商掉線,均未能意識到危險正在降臨。

關鍵時刻,于謙又一次成為拯救者。

在百官們七嘴八舌時,于謙保持著清醒頭腦,他很清楚,現在絕不能讓朱祁鈺溜走。

于是,就在朱祁鈺準備開溜時,于謙一個箭步,沖到朱祁鈺面前,拉住他的衣袖,并大聲說道:“王振罪當誅九族,馬順是王振的余黨,其罪也該死,請殿下下令,赦免百官無罪!”

于謙響亮的聲音,驚醒了在場的所有人。

頓時間,大家的智商恢復,紛紛要求朱祁鈺表態。

面對這種不給個說法就無法收場的情況,朱祁鈺很明白,今天自己必須挑明立場,否則局勢將無法穩定。

無奈之下,朱祁鈺只好壯著膽子,當眾宣布了馬順等人的罪行,并宣布在場官員無罪。

下達這道命令后,朱祁鈺等于是與哥哥明英宗開戰了。他此時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也只能是一條道走到黑。


八月二十八日,大臣們紛紛上書,請孫太后改立朱祁鈺為帝,遙尊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

大臣們此次上書,是有備而來。

因為明英宗被俘后,曾被瓦剌首領也先押到宣府城下,要求守將楊洪開城出迎。而英宗對此不敢違抗,竟然照辦,落了個“叫門天子”的罵名。

由此,大臣們便紛紛進言:“社稷為重,君為輕”,表示現在的英宗,已經成為瓦剌軍攻城略地的政治工具,不適合再繼續做皇帝了。

孫太后其實也是明事理的人,她雖然在乎兒子的安危,但她更在乎大明江山的安危。

最終,在百官的上書下,孫太后同意了讓朱祁鈺即位。

九月初六,朱祁鈺正式即位,改元景泰,是為明代宗。

而當明代宗即位后,明英宗的皇帝身份便隨即失效,只能被稱為太上皇了,失去了他曾經擁有的一切。


明朝改立新君時,也先依舊帶著肉票明英宗四處“叫門”。

雖然此時的英宗已經不是皇帝了,但太上皇也是皇上,也先可不愿意放棄這個寶貝。

九月二十二日,繼試圖讓宣府守軍開門投降失敗后,也先又帶著英宗來到大同城下。

大同守將郭登是個心思活絡的將領,見也先前來,他一面假意奉承,表面上盡量滿足也先的要求,一面派“夜不收”出城(夜不收即明朝間諜),打算從瓦剌軍營中搶回明英宗。

當天晚上,郭登派出的“夜不收”已經與英宗身邊的錦衣衛校尉袁彬聯系上了,正準備行動,欲趁夜將英宗帶回大同城中。

但在關鍵時刻,英宗竟然慫了,不敢跟著走,此事也只能作罷。

今夜有五個夜不收來,密請爺爺石佛寺去,待他尋不見時,便乘間入城去......此危事,使不得。先在土木時不曾死,我命在天,若萬一不虞,如何好?——《北征事跡》

九月二十八日,也先知道了這件事,心想自己帶著英宗在邊境瞎轉悠,一點成果沒有,也不是個事,便下令全軍殺向居庸關,繼而直搗明朝的心臟北京城。


居庸關

十月初一,瓦剌軍主力經宣府進攻居庸關,遭到明軍的頑強抵抗。

見居庸關防御嚴密,也先命大將阿剌知院繼續攻城,然后親率數萬精兵經蔚州進攻紫荊關。

當時鎮守紫荊關的明朝將領叫韓青,此人是條硬漢。

在戰斗期間,由于準備不足,明軍被打得節節敗退。韓青為了鼓舞士氣,舞動帥旗,率領百余騎兵馳騁沖突,與瓦剌軍硬生生的血戰四個多小時之久。最后在瓦剌軍的圍攻之下,拒絕投降,引刀自刎,壯烈殉國。

韓青戰死后,右副都御史孫祥接過了指揮權。

相比韓青,孫祥只是文官。但在戰場上,孫祥的表現卻一點也不輸武將。

在孫祥的率領下,駐守紫荊關的明軍殘兵借助地利優勢,頑強阻擋了瓦剌軍的攻勢。

然而,就在瓦剌軍隊對紫荊關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叫喜寧的太監(土木堡之變時被俘)主動找到也先,表示可以帶領瓦剌軍走小路,繞開明軍防線。

就這樣,一支瓦剌軍在喜寧的引導下,走小路繞到了明軍防線背后,與主力前后夾擊,攻破了紫荊關。

城破之后,孫祥率殘部在巷戰中力戰殉國。瓦剌軍則長驅直入,于十月十一日進抵北京城郊的盧溝橋。


得知瓦剌軍打到了眼皮子底下,于謙召集眾將領開會。

在會議上,石亨首先發言,他提議收兵入城,禁閉九門,依托北京的城池與瓦剌軍作戰。

石亨的提議,得到了很多將領的贊同。眾人紛紛表示:咱們的主力尚且打不過人家,就憑京城現在的二三流部隊,怎么可能與瓦剌軍野戰?倒不如堅壁清野,重兵守城,等瓦剌軍疲憊糧盡,自然就走了。

不過,于謙并不同意眾人收兵入城的建議。

于謙認為,從八月下旬開始,經過五十多天的準備,京城的防衛其實已經基本完善了,軍士們也經歷了嚴格訓練,士氣正盛,都是摩拳擦掌,等待著瓦剌軍的到來。

如果我們這時候禁閉九門,將兵力全部放在城內,示弱于敵,不僅會使敵人更猖狂,還會嚴重挫傷己方士氣,

要知道,此時大明的南方也不穩定。

西南有苗民造反,東南有鄧茂七起義,廣東地區也出現了叛亂。

京城方面此時若不能做出表率,必然后患無窮。


于謙此時是主帥,權威已立,加之他說的也有道理,因而眾人便沒有反駁。

見無人反對,于謙吸了一口氣,大聲發布了北京保衛戰的第一條命令: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應敵!

確定了作戰方略,于謙隨即又發布第二道命令:九門為京城門戶,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西直門由指揮同知劉聚負責;

阜成門由鎮遠侯顧興祖負責;

宣武門由都指揮湯節負責;

正陽門由都指揮李端負責;

崇文門由左軍都督僉事劉得新負責;

朝陽門由武進伯朱瑛負責;

東直門由廣寧伯劉安負責;

安定門由后軍都督府右都督陶瑾負責;

至于最重要的德勝門,由我于謙負責。

安排完九門守將后,于謙又下達了最后一道命令:眾將率軍出城后,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斬!

聽到這道不留后路的命令,所有人都意識到,于大人是真的豁出去了。

如果接下來的戰斗不能取勝,必死無疑!大家只有死戰退敵,方有生路。


就在于謙排兵布陣時,先前幫助瓦剌軍攻破紫荊關的賣國賊喜寧又出來作妖,他向也先進獻了一條毒計:將部隊駐扎于西直門外,然后派人通報守門的明軍,你們的太上皇在這里,如果想要,就讓于謙親自前來接回去。

喜寧的這招,毒辣之處就在于把明英宗放在了戰場上的顯眼位置,并公開通知明朝派大人物前來迎接。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于謙前去談判,也先就可以獅子大開口,向明朝索要錢財和利益,甚至還可以趁機扣押于謙,迫使明朝開城投降。

如果于謙不來談判,也先也可以借此昭告天下,指責明朝膽小無禮,竟然連自己的太上皇都不要了,借機動搖明軍士氣。

面對也先穩賺不賠的詭計,于謙豁出去了,老子連命都不要了,還在乎別人的指指點點?

隨后,于謙一面派出兩個六品小官前去談判,以此羞辱也先。你小小瓦剌,也就只配讓我大明的六品小官接待;一面統一官兵思想,讓人對明軍將士宣講“社稷為重,君為輕”的道理,不要被瓦剌人的詭計動搖了戰斗信念。

就這樣,也先的誘騙陰謀被于謙粉碎。

見毒計不奏效,受到羞辱的也先大怒,表示第二天就攻打德勝門,就拿于謙開刀。

于謙,你洗好了腦袋等著我明天來取!


面對也先的軍事恐嚇,于謙也不怵,當天晚上就派出兩路明軍主動出擊,斬殺數百瓦剌軍,使軍威大振。

十月十三日,也先命自己的弟弟孛羅率一萬瓦剌騎兵攻打德勝門。

見瓦剌軍行動,于謙穿戴整齊,躍馬出城,指揮參戰官兵在城外列陣,并下令關閉德勝門。

隨后,于謙命都督范廣率神機營在城外民房內埋伏,并派出少數騎兵與瓦剌軍接觸,佯裝戰敗,誘敵深入。

作為一統草原的梟雄,也先其實很輕松就能看穿明軍的誘敵深入之計。

但估計是自負心理作祟,也先認為于謙只是一介書生,并不懂打仗。

于是,也先上當了,坐視孛羅率領的一萬瓦剌軍這就么一頭扎進了明軍的埋伏圈。

結果,在明軍神機營的火器齊發下,孛羅當場被亂槍打死,當時一同被打死的還有平章卯那孩等數千瓦剌軍將士。

瓦剌軍在德勝門吃了大虧,原本也先應該立即停止進攻,待重新整頓人馬之后再戰。

但親弟弟被打死了,這口惡氣實在咽不下。于是,也先又親自率軍攻打西直門。


西直門在德勝門的西側,守將是劉聚,副將叫孫鏜。

見也先親自前來,孫鏜率軍迎戰,打敗瓦剌軍的先頭部隊。

但也先也不是善茬,見孫鏜不好對付,也先命令部隊向西北方向且戰且退,引誘孫鏜孤軍深入。

孫鏜不知有詐,率隊追擊,結果遭到瓦剌軍圍攻。

一場惡戰下來,明軍死傷慘重,孫鏜盡力拼殺,率殘部退到西直門下,并對著城頭喊話:我已支持不住,請打開城門,放我軍入城休整!

開戰之前,于謙早有命令: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如有敢擅自放入城者,斬!

駐守西直門的給事中程信不敢抗命,只好一面指揮城上的守軍發炮轟擊瓦剌軍,一面對著城下的孫鏜喊話。

大意就是說,我知道孫將軍你很辛苦,但是上級早有命令,我現在不能放你入城。希望你多多努力,其實只要你打退敵人,就可以進城了。

見程信不開門,孫鏜也只好抱著必死之決心繼續戰斗。

可是西直門外的明軍早就精疲力竭,已經無力再戰了。

眼瞅著孫鏜就要戰死之際,協助于謙駐守德勝門的石亨在關鍵時刻趕來援助。

此前在陽和口,石亨被也先打得全軍覆滅。

這場敗仗,石亨丟人丟到了姥姥家,淪為同僚笑柄,讓他憋了一口氣。

現在終于有報仇雪恥的機會,石亨便帶著侄子石彪奮勇殺敵,朝著瓦剌軍發動猛攻。

也先得知石亨來了,大呼不妙。

瓦剌軍與孫鏜大戰,也是死傷慘重,精疲力竭。

見大軍不宜再戰,也先只好下令撤退,第一天的戰斗也就此結束。


當天晚上,回到大營的也先復盤了白天的戰斗。

他意識到,明軍的主力在北京城北。城南的軍力相對較薄弱。

于是到了第二天,也先便把攻擊目標改為北京城外,西南方向的彰義門。

注意,也先攻打的彰義門,不是嘉靖年間擴建北京外城后修筑的廣寧門(民間俗稱彰義門),而是金中都時期的十三座城門之一。

眾所周知,金中都城早在宋代就被蒙古軍夷為平地了。

因此,此時的彰義門,其實是明軍設在城外的一個前突據點。


得知瓦剌軍圍攻彰義門,于謙命守軍將城外的街巷堵塞,并在重要的地帶埋伏好神銃手、短槍手,又派兵在彰義門外迎戰。

戰斗打響后,駐守彰義門的明軍分為前中后三隊。

前隊先用火槍、火銃射擊瓦剌軍,待前隊填充彈藥時,位于中間的明軍弓弩手壓陣跟入,繼續射擊。

在明軍遠程武器的打擊下,瓦剌騎兵如同被割的韭菜,成片成片的倒下。

可是,就在瓦剌騎兵堅持不住,正準備后撤之際,位于隊伍最后面的騎兵為了搶攻,差點壞了大事。

當時,主管后隊騎兵的監軍太監見瓦剌軍有潰退跡象,心想自己要是不趕緊參戰,就撈不著功勞了。

于是,這個監軍太監便不顧戰斗陣型,指揮騎兵爭先恐后地向前突擊。

結果騎兵這么一沖,直接沖散了前面兩隊的陣型,致使現場一片混亂。

瓦剌軍見明軍莫名其妙的亂成一團,也沒有猶豫,立即殺了個回馬槍,將明軍打得大敗,并用亂箭射死了彰義門的明軍指揮官武興。

隨后,瓦剌軍乘勢反擊,一直追到德勝門外。

萬幸的是,在危急關頭,城外的老百姓紛紛登上房頂,以磚石迎戰瓦剌軍,纏住了瓦剌軍。

趁此機會,于謙派兵增援,這才打退了瓦剌軍的反撲。


連續兩天的戰斗都沒能占到便宜,也先徹底坐不住了。

此時的形勢,對瓦剌軍極為不利。

一方面,宣府總兵楊洪,遼東副總兵焦禮,正分別率兩萬人馬日夜兼程趕來北京。

這四萬明軍可都是邊軍精銳,不好對付。

另一方面,阿剌知院仍未攻取居庸關,瓦剌軍主力無法就近撤退。

再一方面,進攻遼東的脫脫不花一直沒有進展,也不向也先匯報情況。

這個脫脫不花是也先父親脫歡扶持的蒙古大汗,據說是元順帝的后裔。

也先一統漠北草原后,原本想自己做大汗,但又擔心東蒙古諸部不服,便只好繼續擁戴黃金家族出身的脫脫不花。想著利用這個傀儡,統治蒙古諸部。

可是,脫脫不花也不是好欺負的人。即位之后,他以蒙古大汗身份,招兵買馬,漸漸擺脫了也先的控制。

此次入侵明朝,也先與脫脫不花便是以會盟的形式聯合作戰。

也就是說,脫脫不花是單獨領兵作戰,不受也先的遙控指揮。

現在脫脫不花在外線,想撤退,隨時都可以。而也先在明朝的腹地,處于被包圍之勢。也先這要是萬一出個三長兩短,江山豈不是要被脫脫不花奪去了?


鑒于這種不利形勢,盡管也先很不愿意,但他也沒有選擇,只好下令退兵,指揮五萬瓦剌軍由良鄉(今北京市房山東北)向紫荊關撤退。

十月十五日,于謙得知瓦剌軍撤退的消息,急令石亨、范廣率軍追擊。

與之同時,由宣府增援而來的楊洪也加入追擊隊伍。

十月十六日,石亨在清風店(今河北易縣西)追上瓦剌軍。

也先見石亨追得太緊,實在無法擺脫,只好重整隊形,下令轉身迎戰。

但此時的瓦剌軍,軍心已經渙散。而與之對陣的明軍,則是士氣旺盛。

在石亨的率領下,明軍以死傷三千余人的代價,擊殺和俘虜了瓦剌軍一萬多人。

同一天,范廣、楊洪也分別在固安、霸州擊敗瓦剌軍,搶回了一些被瓦剌軍掠奪的物資。

十月十七日,心態炸裂的也先指揮瓦剌軍倉皇撤出紫荊關,不久退往關外。

得知主力退回關外,攻打居庸關的阿剌知院趕緊下令撤退。居庸關守將羅通下令追擊,三戰三捷,打死不少瓦剌軍。

十月二十日,也先和阿剌知院皆被明軍擊退的消息傳到遼東,脫脫不花大驚,不僅也下達撤退命令,還在不給也先打招呼的情況下,遣使進貢,單方面與明朝議和。

至此,進攻明朝的多路瓦剌軍均被擊退,北京保衛戰也就此結束。


北京保衛戰是明朝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戰役。如果此戰失敗,導致京城失陷,繼而丟掉半壁江山,大明王朝的國運必會因此改變,歷史也必然會被改寫。

但萬幸的是,就在明軍主力于土木堡被殲,皇帝被俘,京城兵力不足,且士氣全無的情況下,于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帶領一群殘兵敗將擊退強敵,強行逆轉國運,不僅挽救了大明王朝,同時還令也先的威信一落千丈,瓦剌也由此陷入了內斗之中,國力日漸衰竭。

然而,為明朝立下大功,一生只知謀國,不知謀身的于謙,下場卻極為凄涼。

景泰元年(1450年),明朝通過談判,迎回了被俘一年的明英宗。

七年后的正月十六,當年主張南逃的徐有貞、太監曹吉祥,深受于謙信任的石亨,以及張輔的弟弟張軏、張輗等人,趁著明代宗病重,又未冊立太子之際,發動“奪門之變”,協助英宗復辟。

英宗重登大寶的當天,下旨重賞了石亨、徐有貞等復辟功臣,隨即又下旨,逮捕了于謙以及吏部尚書王文、戶部尚書陳循、工部尚書江淵、刑部尚書俞士悅,司禮監太監王誠、張永等人。

于謙被捕之前,手掌兵權,如果他想做點什么,以防不測,他顯然是有機會的。

但他沒有做這種準備,因為他是個飽讀圣賢書的文人士大夫,他受到的教育,不允許他做出這種事。

在于謙十二歲時,他曾寫過一首著名的七言絕句。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四十多年過去,于謙還是那個于謙,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當年的信念。寧可粉身碎骨,也要留清白在人間。


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

八年前,他挺身而出,拼死挽救這座京城。

八年后,他在這座自己拼死保衛的城池下,得到了自己最后的結局——斬決,全家流放。其子于冕發配山西龍門,于冕妻邵氏發配山海關。

據《明史·于謙傳》的記載,在下旨處決于謙之前,英宗很猶豫,他認為"于謙實有功",如果殺死于謙,會給自己背上殺害功臣的罵名。

但徐有貞卻在此時進言:"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

意思就是說,你朱祁鎮此時如果不殺掉于謙,樹立一個陰謀集團的典型,向舉國上下表明“奪門之變”的被迫性和正義性,你復辟的合法性就不復存在。

正是這句話正中英宗下懷,讓其下定了殺死于謙的決心。

然而,《明史》對英宗與徐有貞對話的記載,出自于謙兒子于冕撰寫的《先肅愍公行狀》。

而《先肅愍公行狀》所記載的內容,其實是孤證。與明代流傳至今的諸多史料都有內容上的沖突。

比如在焦竑(萬歷十七年狀元)所著的《國朝獻征錄》中,就記載"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出自石亨和張軏之口,而非徐有貞。

至于英宗所說的"于謙實有功",則根本沒有記載。

余聞故老云:英廟持于王獄辭未下,石亨偕張軏面奏曰:“陛下不殺謙等,今日之事何名?”上意遂決。忌嫉之徒乃謂出自公口,冤哉。初猶有知其誣者。——《國朝獻征錄》


還比如在《皇明從信錄》中,也記載提議殺于謙的是張軏,徐有貞的態度則是“猶豫”。

先是于謙等下獄,徐有貞猶豫,張軏言曰:“不殺謙等,今日無名’, 獄遂決。”——明·陳建《皇明從信錄》

也就是說,有相當多的資料可以證明,在殺害于謙這件事上,英宗從來沒有猶豫過,也從來沒有后悔過!

反倒是徐有貞的態度很猶豫,并不希望于謙死。

明英宗死后,即位的明憲宗朱見深下旨為于謙平反,并表示平反乃英宗遺詔。

既然朝廷定了調,于冕也只能昧著良心為英宗說好話,將罪過通通推卸給徐有貞。

而清朝史官編寫《明史》時,照搬了于冕的記述,洗白了明英宗。

十幾年前,當年明月曾用“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是一個好人”來評價明英宗。

這屬于睜著眼睛說瞎話。

在明朝危急時刻,于謙力挽狂瀾,領導軍民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朱祁鎮復辟后,就算他再怎么不爽,也不能殺害對國家,對社稷有大功的人。心里要是實在有一口惡氣,可以罷官奪職,可以長期監禁,但殺人,就顯得太小心眼了,是非不分。

現實中,你在一個人惹大麻煩的時候,盡心盡力幫忙擦屁股。他緩過來后,不對你感恩戴德也就算了,還反手干掉你,故意挖坑黑你,你能說這樣的人是好人嗎?

所以,明英宗朱祁鎮這個人,既不是好皇帝,也遠遠稱不上是好人。

至少在殺害于謙等一眾功臣,以及流放功臣家屬這件事上,明英宗就是個妥妥的人渣,敗盡了自己僅存的一點人品。


于謙被冤殺后,按例應該抄家。可當抄家的錦衣衛到于謙家里清查財產時,卻發現根本沒有搜查的必要。

因為于謙的家里,除了明代宗賞賜的蟒袍和寶劍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可謂是家無余財。

景泰年間,于謙的權勢極大,大到了明代宗都曾一度擔心他會造反。

鼓鐘鳴,群臣百官入賀。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云:“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復辟錄》

擁有如此大的權力,于謙要想貪污,給子孫留點家當,簡直易如反掌。

可是,于謙為官多年,一個銅板也未貪污過。

見到這一幕,負責抄家的錦衣衛頓感自慚形穢,選擇安靜地離開。

于大人的一生,清正廉潔、坦坦蕩蕩,抄這位國之棟梁的家,就算是一貫囂張的錦衣衛,也怕遭報應。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發表不同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汪小菲馬筱梅帶貨太拼,筱梅一口氣吃6個粽子,1百萬人看她倆撒糖

汪小菲馬筱梅帶貨太拼,筱梅一口氣吃6個粽子,1百萬人看她倆撒糖

東方不敗然多多
2025-05-29 13:22:25
被2025年全國高考人數嚇到了!25屆高考生,千軍萬馬過最寬獨木橋

被2025年全國高考人數嚇到了!25屆高考生,千軍萬馬過最寬獨木橋

小嵩
2025-05-29 14:38:10
軍中唯一985院校為什么成退學、復員重災區?

軍中唯一985院校為什么成退學、復員重災區?

董校尉
2024-08-23 21:45:06
女兒被同學蓋豬肉印章,家長竟說鬧著玩,第二天同學就被蓋滿印章

女兒被同學蓋豬肉印章,家長竟說鬧著玩,第二天同學就被蓋滿印章

蕭竹輕語
2025-05-27 19:25:33
俄警告:德已直接卷入俄烏沖突 再次成為敵人

俄警告:德已直接卷入俄烏沖突 再次成為敵人

看看新聞Knews
2025-05-29 17:25:08
67歲老教授娶25歲按摩女為妻,臨終前叫來兒子:把她娶了你有福

67歲老教授娶25歲按摩女為妻,臨終前叫來兒子:把她娶了你有福

懸案解密檔案
2025-05-17 13:47:44
A股放量成交11854億,兩市突然大漲原因是什么,明天會怎么走?

A股放量成交11854億,兩市突然大漲原因是什么,明天會怎么走?

一擔金
2025-05-29 15:06:34
丈夫發現5歲雙胞胎非親生,卻裝作不知情,又讓妻子再為其生兩個

丈夫發現5歲雙胞胎非親生,卻裝作不知情,又讓妻子再為其生兩個

蘭姐說故事
2025-05-27 17:00:13
曝40歲C羅將加盟利雅得新月+很快官宣 21天后世俱杯首戰對陣皇馬

曝40歲C羅將加盟利雅得新月+很快官宣 21天后世俱杯首戰對陣皇馬

風過鄉
2025-05-29 05:52:14
褚偉當選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褚偉當選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魯中晨報
2025-05-29 14:49:03
馬克龍見27歲最年輕第一夫人,“被驚艷到”,72歲愛妻盡顯松弛感

馬克龍見27歲最年輕第一夫人,“被驚艷到”,72歲愛妻盡顯松弛感

阿廢冷眼觀察所
2025-05-11 12:02:37
亨利:阿爾瓦雷斯是我最喜歡的9號之一,但我不確定阿森納能否簽下他

亨利:阿爾瓦雷斯是我最喜歡的9號之一,但我不確定阿森納能否簽下他

雷速體育
2025-05-28 21:31:19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王長雙接受審查調查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王長雙接受審查調查

上觀新聞
2025-05-29 10:17:08
李沁身上裝了好多杯咖啡 我想要一杯

李沁身上裝了好多杯咖啡 我想要一杯

情感大頭說說
2025-05-27 03:08:55
比亞迪降價34%后,中國電動汽車股價暴跌

比亞迪降價34%后,中國電動汽車股價暴跌

不看車bukanche
2025-05-27 09:21:58
千萬不要去裸體海灘,去西班牙,千萬不要去裸體海灘,不然會后悔

千萬不要去裸體海灘,去西班牙,千萬不要去裸體海灘,不然會后悔

西樓知趣雜談
2025-05-15 12:08:54
“零公里二手車”在醞釀危險風暴

“零公里二手車”在醞釀危險風暴

今綸財經
2025-05-28 19:22:55
廳長李洪亮,任上被查

廳長李洪亮,任上被查

新京報政事兒
2025-05-29 09:37:30
3萬億投資降臨,新疆或成下一個深圳?

3萬億投資降臨,新疆或成下一個深圳?

楓冷慕詩
2025-05-29 17:46:06
我沒上車,我還沒上車!

我沒上車,我還沒上車!

貴圈真亂
2025-05-29 11:19:31
2025-05-29 18:16:49
城南太守
城南太守
傳承中華文明,尋覓古典智慧
1409文章數 446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消息稱印度獲得未爆炸的中國研制空空導彈 國防部回應

頭條要聞

消息稱印度獲得未爆炸的中國研制空空導彈 國防部回應

體育要聞

納達爾,法網,漫長告別

娛樂要聞

辛柏青沉默8天后,這些事還是發生了

財經要聞

美聯邦法院阻止特朗普4月2日關稅政策生效

科技要聞

英偉達財報炸裂 黃仁勛卻嘆退出中國太可惜

汽車要聞

搭載Thor芯片 領克900城市NOA挑戰重慶

態度原創

家居
教育
手機
藝術
公開課

家居要聞

暖色復古 溫馨小資情調

教育要聞

@全體高考生:這個應急錦囊,非常重要!

手機要聞

特斯拉 iOS 應用迎更新:鎖屏、靈動島可實時查看超級充電信息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全南县| 绍兴市| 广饶县| 互助| 汉阴县| 洞头县| 开阳县| 大庆市| 榆中县| 肃宁县| 德州市| 东山县| 咸宁市| 确山县| 新野县| 临朐县| 德州市| 宁城县| 凤城市| 连城县| 武强县| 襄垣县| 明星| 正定县| 宝山区| 定日县| 荔波县| 桃园县| 陕西省| 武隆县| 襄城县| 安达市| 尚义县| 孟村| 宝兴县| 罗田县| 包头市| 丽江市| 襄樊市|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