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蔡李佛醫藥研究中心宣布,特聘梁乃釗先生為其特聘顧問。作為醫易領域的知名專家,梁乃釗先生將為中心提供重要的專業建議和支持。
彭復華先生(左)與梁乃釗先生(右)的聘任儀式合照
梁乃釗,原國際中華國學會會長,現任中國國際易學聯盟副主席,廣州市武術協會蔡李佛拳會主席,以其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成為醫學與易經關系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他致力于研究和應用易經對醫學的影響,探索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期為人們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健康保健方法。梁乃釗的母親是近代嶺南女杰蔡李佛先賢鄭抒靈,師從蔡李佛三祖陳耀墀,陳耀墀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武術造詣深厚。這種家庭背景和文化底蘊的熏陶,使得梁乃釗對于武術與易經、醫學的三者關系有著天然的敏感和洞察力。
梁乃釗先生表示,他非常榮幸能夠成為廣州蔡李佛醫藥研究中心的特聘顧問。他表示,中心在醫藥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他將竭盡全力為中心提供專業的咨詢和建議,并為中心的發展作出貢獻。
在醫學和易經方面的聯系上,梁乃釗先生表示,易經作為一種古老的智慧體系,與醫學有著深刻的聯系。在醫療領域,易經可以幫助醫生和病人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疾病,從而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醫易相通,古代的中醫藥家都很重視對《易經》的學習和研究,很多有名的醫家無一不對周易有深刻的認識。唐代醫家孫思邈所言“不學易不足以言大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序》中認為醫易同道:“易教體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綱五常,醫教要乎五運六氣,其三門,其道一”。元代醫學家朱丹溪所著的《相火論》中也引用宋代周敦頤的認識“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動而變,陰靜而合”。明代李時珍在后天八卦的理論上著有《奇經八脈考》一書,流傳于世頗為妙用。明代醫學家張景岳說:“醫之為道,身心之易也,醫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是以易之為書,一言一字皆藏學之指南,一象一爻皆寓尊生之心鑒”。可見古人在用易闡述醫理時,遠遠超出我們現代人在醫學對易經的使用。
同時,易經作為國學文化也可以幫助醫療從業者更好地調整心態,提高專業素養,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廣州蔡李佛醫藥研究中心創始人彭復華表示,梁乃釗先生的加入將有助于中心更好地融合醫學和易經,從醫易視角理解中醫,可以拓寬醫學研究的思路,為中心的創新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中心將與梁乃釗先生緊密合作,共同探索醫學與易經的更多聯系,并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編輯:彭妙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