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則沭陽民間故事。
傳說古海州西南的沭陽碾盤有一位情癡貌美的女子,滿懷深情地等待她的心上人,誰知那位無情郎卻遺棄了她,遠(yuǎn)走他鄉(xiāng)。可憐的女子傷透了心,忍不住潸然淚下。這辛酸的淚水落到地上,地上立刻開出一朵朵鮮花,娟秀的花就像姑娘一樣美。人們同情姑娘的遭遇,就把此花取名為斷腸花。
這并不是杜撰的民間故事。《采蘭雜志》中也有類似記載:昔有婦人,懷人不見,恒灑淚于北墻之下,后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其葉正綠反紅,秋開,名日斷腸花。
去年,筆者前往紹興,在沈園,聽了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和唐琬的苦戀故事。這個故事中也有關(guān)于秋海棠的傳說。陸游的母親逼著陸游與唐琬離婚。臨別時,唐琬贈送陸游一盆秋海棠留作紀(jì)念。陸問:“這是什么花?”唐說:“這是斷腸紅!”陸說:“我們不稱它斷腸紅,而應(yīng)稱它相思紅。以后我將飄流在外,此花仍由你好好養(yǎng)護(hù)。”過了十年,陸游回到老家,偶到沈園去游玩:他在園中看到一盆秋海棠,勾起了他的心思,便指著秋海棠問老園丁,此是何花?園丁答:“相思紅”!陸想:相思紅是我與唐琬取的花名,別人怎會知曉?接著問園丁如此名花,從何得來?園丁說:這是趙家少奶奶委托人代養(yǎng)的。你從橋上過來的正是趙相公和少奶奶。”唐琬從陸游面前走過,深情相視,未發(fā)一言。陸游撫著秋海棠的花盒,望著唐豌向遠(yuǎn)處走去,心中痛苦萬狀,不禁嘆道:“此花應(yīng)名斷腸紅!”一會兒,唐琬叫仆人送酒來,陸游就提筆在沈園壁上題了首著名的《釵頭鳳》詞,后來唐豌讀了這首詞,并作了和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dú)語斜檻。難、難、難!
人成名,今非昨,病魂長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豌的詞,表達(dá)了舊情難忘,而又難言的憂傷情愫。她不久便郁郁而死了。由此,秋海棠也成為苦戀的象征。過去很多描寫愛情悲劇的文藝作品,常取名《秋海棠》。
興許秋海棠真通人性,她性好陰而惡日,一見日即瘁,喜凈而惡糞。她嬌冶柔媚,真同美人倦妝。明代詩人鐘惺曾作《詠秋海棠》詩,藝術(shù)地描述了秋海棠的生態(tài),非常深切動人:“墻壁固吾分,煙霜亦是恩。光輕偏到蒂,命薄幸余恨。笑泣誰能喻,榮衰不敢論。年年秋色下,幽獨(dú)自相存。”
秋海棠葉大,背多紅絲如胭脂,花四出,漸次而開。近代民主革命家、女詩人秋瑾則托物言志,一反前意,高度贊揚(yáng)秋海棠不藉和煦春光、迎著秋風(fēng)開放的斗爭精神:“栽植思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深。平生不藉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fēng)。”
是啊,有志者,應(yīng)該具有這樣不借春光,敢斗秋風(fēng)的獨(dú)立自強(qiáng)精神。這,便是秋海棠文化對我們新時代新征程的啟迪。(江蘇花木文化研究根華供稿,東部戰(zhàn)區(qū)創(chuàng)作室吳國平和中國刑警學(xué)院董杰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