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紛飛,定格1964.9.1. 風華正茂的少年,懷著強烈求知、報效祖國的夢想,跨入中學時代,我們有緣“同學”稱號。
當時的李淑敏同學,以她堅定的意志,積極進取的精神,敢想敢干的氣魄,在班級眾多優秀的同學中脫穎而出,被老師同學交口稱贊,一致推舉為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少時便擔負起北京第十一中學青少年領頭人的使命。
同窗四載,教室里縈繞著我們朗朗讀書的歡聲笑語;實驗室中充斥著我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年輕身影;駐京使領館門外記錄著我們面對侵略群情激昂,手執彩旗示威游行的堅定足跡;田埂上揮灑著我們憶苦思甜辛勤勞動的汗水;歌詠比賽上燃動著我們的青春之火,直沖云霄的嘹亮歌聲中我們一起捧回全校第一的桂冠!
美好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在祖國的特殊時代里各奔東西。
時光荏苒,驀然回首,1964-2014,相識已有半個世紀。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大家回首以往,不禁心潮起伏。李淑敏發揮了她敢想敢干雷厲風行的作風,提議同學們舉辦一次聚會,并設法聯系到老同學們,甚至是身在異地多年杳無音訊的同學,她也不曾放棄尋找。我們更是冒著酷暑,不厭其煩地在學校附近一處處尋找適合大家聚會的場地。最終以她超強的工作能力,成功地組織了一次盛況空前的聚會。
闊別多年,曾經的少年,已是滿身風霜,同學相見,心中縱有千言萬語,那一刻熱情的擁抱,緊握的雙手,足以代替一切華美的辭藻,大家心中都有一句共同的話“我們是同學,永遠的同學!”為了2014年9月20日的聚會,淑敏更是做足了準備,定制了橫幅“50年同學緣,友誼長存”,她自費購買了紅領巾,為參加聚會的21位同學每人佩戴。當我們一個個同學仿若當年,佩戴起已有半個世紀未戴過的紅領巾,拉起書寫著我們內心話語的橫幅,在天壇公園里一起合影留念時,大家臉上都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那喜悅的氣氛更是吸引了周圍的游人,賺足了眼球和回頭率。
不僅有合影,熱情有活力的淑敏,還組織同學們以朗誦、獨唱、舞蹈、京劇、山東快書等形式展現的“文化盛宴”,展示了同學們的才藝,讓闊別已久的同學們,瞬間拉近了距離,其樂融融,聚會更加盡興。
韶華易逝,回首光陰,已是花甲之年的我們尤為珍惜。貼心的淑敏更是理解大家這樣的心情,帶領二位同學,將我們同學50年以來的珍貴影像,利用自己制作圖片的能力,收集整理,排版編輯,印制成冊,這樣的心意尤為珍貴,同學們都由衷地感謝李淑敏。現在每逢閑暇,當我捧著這本承載著50年記憶的圖冊細細翻看時,都不禁回味起當時的幸福與喜悅。
淑敏與我親密友誼,使我感覺不僅是一生的好同學,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榜樣,好伙伴!
舞蹈曾經是我們共同的愛好,但因我年輕時不慎受傷,臥床長達5年,痊愈后的四十年里,對于傷痛的恐懼,舞蹈變成了我心中遙不可及的夢。是淑敏一次次的勸慰我,鼓勵我,讓我年逾花甲的心里,又燃起了少時對舞蹈的熱愛之火。她不僅用言語給我打氣,更是帶領我進入舞隊學習、活動的引路人。在她堅持不懈的帶動下,我不僅風雨無阻的參加了舞隊的學習,還有幸作為其中一員進行了演出,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的鼓勵讓我燃起了勇氣,是她的引領帶我站在了夢想的舞臺。如今掙脫內心的束縛,可以盡情舞蹈的我,心中滿是幸福喜悅,少時夙愿如愿以償,人生無憾!心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萬語千言都化作一句“友誼銘記于心,終生難忘,感謝你!我一生的摯友—淑敏!”
謹以此文,恭賀李淑敏《隨筆》文集出版。于辛丑夏末秋初。
2021年8月31日
作者:趙秀英,1968年12月-1989年山西插隊、工廠,任生產科科長,退休前在北京通達肯特有限公司,任勞動部計劃統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