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田普訓,敖建華,李寧,石炳毅.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臨床應用技術規(guī)范(2019版)[J].器官移植,2019,10(03):213-226.
導讀
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臨床應用,中華醫(y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組織全國31家移植中心的器官移植專家,從器官移植免疫誘導藥物應用技術規(guī)范、器官移植維持期免疫抑制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方案技術規(guī)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血藥濃度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器官移植藥物性肝腎損傷治療技術規(guī)范等方面,制訂本規(guī)范,以幫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規(guī)范和優(yōu)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臨床應用。
免疫抑制劑是一類對機體的免疫反應具有抑制作用的藥物,能抑制與免疫反應相關細胞(主要是T細胞和B細胞)的增殖和功能,降低免疫應答。由于各種免疫抑制劑的作用機制不同且其不良反應的程度多與使用劑量有關,因此,針對移植排斥反應發(fā)生的不同靶點和關鍵步驟常采用多種免疫抑制劑聯合的方案,這樣既可協同增強免疫抑制效果,又可降低各種免疫抑制劑的劑量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目前臨床應用的免疫抑制劑分為免疫誘導藥物和維持治療藥物兩類,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及其作用環(huán)節(jié)見圖1。
一、器官移植免疫誘導藥物應用技術規(guī)范
同種異體器官移植術后早期發(fā)生急性排斥反應的風險較高,而免疫誘導治療的目的就是針對這一關鍵時期提供高強度的免疫抑制,從而有效減少急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提高移植手術成功率。誘導的開始時間通常是在術前或術中,術后數日內結束。誘導治療并非受者免疫抑制治療必不可少的部分,依據器官移植的種類而有所不同。臨床藥理學上將誘導治療用藥分為兩類:即多克隆抗體和單克隆抗體。
二、器官移植維持期免疫抑制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
器官移植維持期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是預防急性排斥反應,在預防排斥反應與免疫抑制劑逐步減少劑量方面獲取平衡,以獲得受者和移植物的長期存活。
目前常用的藥物有4類
01
CNI
包括環(huán)孢素(ciclosporin,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02
抗細胞增殖類藥物
包括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嗎替麥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麥考酚鈉腸溶片enteric-coated mycophenolate sodium,EC-MPS咪陫立賓(mizoribine,MZR)和來氟米特(leflunomide,LEF);
03
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劑
西羅莫司(sirolimus,SRL);
04
糖皮質激素
三、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方案技術規(guī)范
四、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血藥濃度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五、器官移植藥物性肝腎損傷治療技術規(guī)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