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2023年5月5日,世衛宣布新冠全球公衛緊急狀態結束,但譚德塞警告新冠肺炎仍屬于“全球衛生威脅”。一旦該疫情置世界于險境,他將毫不猶豫重新召集專家再次評估情況,再次宣布進入公衛突發緊急狀態,警告出現新變異株的風險仍在。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本次世衛結束的是新冠緊急狀態,但并未宣布Pandemic(大流行)完結。
2. 世衛選擇在此時宣布緊急狀態完結,主要基于三個事實:人群中形成的高免疫力、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體和之前相比毒力一致、臨床病例治療水平提高。以上三點,使得目前全球與新冠相關的住院、ICU和死亡人數明顯下降。
3. 國內五一小長假的前一周,新冠感染已呈“上升趨勢” 。假期后,出現了一些感染者曬二次陽性的圖片。張文宏醫生認為,第二波疫情目前確有抬頭,新增的新冠感染者主要還是首次感染者,“二陽”很少。陽性病人比例在發熱門診中,雖有上升趨勢,但發熱門診總人數未出現顯著上升,未形成規模性的傳播。其他國家的經驗表明,第二波病例不會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但應繼續保護弱勢群體。
逾690萬人死于疫情,時隔漫長的1191天,世衛宣布新冠突發公衛事件完結。我們還需要擔心嗎?
這可能將是歷史上最漫長的疫情。
在歷經1191天,逾690萬人死于新冠疫情后,2023年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全球公衛緊急狀態已經結束。
世衛在2020年1月30日宣布全球進入新冠公衛緊急狀態,距今已是3年多前;新冠截至今日已在全球造成約690萬人死亡,一度使全球經濟陷入停滯。世衛資料數據顯示,2021年1月份每周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均破10萬起,達到這場疫情的高峰。此后死亡率已趨緩。估計全球已累計達7億6400萬起確診病例,約50億人至少接種1劑新冠疫苗。
世衛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認為,新冠病毒已逐漸成為一種常規疾病,雖然不會消失,但因為全球民眾已經逐漸對新冠病毒產生抗體,新冠不會再引起大規模的住院以及死亡病例。但他警告,新冠肺炎仍屬于“全球衛生威脅”大流行并未結束。一旦該疫情置世界于險境,他將毫不猶豫重新召集專家再次評估情況,再次宣布進入公衛突發緊急狀態。他并警告出現新變異株的風險仍在。美國白宮聯系了十幾位密切關注冠狀病毒演變的專家,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認為世界出現類似于Omicron 的高度變異變體的可能性有多大?專家們警告在未來兩年內就會發生
5月4日,美國CDC公布的2022年“全國健康統計”初版報告數據顯示,新冠病毒(COVID-19)傳播雖已趨緩,在2022年全美死因排行榜退居第四,但染疫致死仍占18萬6702例,較前一年降了一位,但仍是重大死因。
而在今年1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發布,“ 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國醫療機構累計發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礎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
這是中國首次發布自開放以來,一個月內,近6萬人死于新冠的官方數據。
另據中疾控公布的數據,自四月份以來,新冠死亡人數已有至少五周為零死亡。

世衛宣布新冠公衛緊急狀態結束的真正定義是什么?新冠疫情大流行并未結束!
首先要明確一些關于“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義:PHEIC(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WHO的正式聲明,表明一種疾病的國際傳播會造成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可能需要不同國家采取協調一致的應對策略。2009年至今一共有6次PHEIC,分別是:-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4年小兒麻痹癥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2019年剛果埃博拉疫情;-2020年COVID-19疫情。

“滅絕”(Extinction):即便是保存在最高等級實驗室里的病毒樣本也已被銷毀(舉例:無)。 以COVID-19新冠疫毒為例,WHO于2020年1月30日第二次會議上宣布COVID-19(2019-nCoV)構成PHEIC,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Pandemic。要強調的是,本次世衛結束的是新冠緊急狀態,但并未宣布Pandemic(大流行)完結。


各國仍有零散疫情波動,世衛為何選擇在此時宣布緊急狀態完結?
WHO之所以宣布新冠不再構成PHEIC,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事實:1. 大量的自然感染、疫苗接種(或兩者兼備)所帶來的高免疫力。 2. 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體和之前相比毒力一致。 3. 臨床病例治療水平提高。以上三點,使得目前全球與新冠相關的住院、ICU或和死亡人數明顯下降。因此宣布新冠不再構成PHEIC,而由此引發的直接改變是——繼續取消與新冠相關的國際旅行限制,并且不再要求憑借疫苗接種證明作為出入境條件。但不會改變的是,繼續推廣疫苗的接種,包括新冠在內的呼吸道病原體的監測,以及做好對將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準備。



五一后假期后新冠感染上升?張文宏為何認為仍低于甲流感染就診高峰?
世衛宣布疫情緊急狀態完結,是否意味著新冠疫情已消失?但顯然并不是!國內的疫情其實在勞動節長假開始前一周,新冠感染已呈“上升趨勢” 。據中疾控4月29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感染數據,4 月 21 日至 27 日這一周呈現出“上升趨勢”。4月27日增至6752例,數據還顯示,當天PCR 檢測的陽性率達到 4.4%,而一周前為 1.7%。五一長假后,在自媒體上了出現了醫生與感染者曬二次陽性的大量圖片。



研究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在歐洲、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區至少引發了三波疫情。在北半球151個國家中,有107個國家的第二波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新冠疫情高峰時間發生在2022年6月1日至8月30日之間,這表明溫暖的天氣對遏制疫情傳播的影響有限。
由于“動態清零”政策和嚴格的非藥物干預措施,中國經歷的由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第一波全國性新冠疫情,比其他國家要晚得多,這波疫情于2023年1月25日在中國消退。但其他國家第二波暴發的時間節段,是否會在國內重演,則值得高度關注!5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周報(CDC weekly)發布《預先計劃的研究:奧密克戎變異株再次感染的相關因素——中國廣東省,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研究結果顯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6個多月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幾率明顯增加。大多數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癥狀,但只有少數人需要醫療干預。五一假期有近2.7億人出行,部分景區人員高度密集,假期后感染是否會出現高峰,將于下周發布的中疾控周報揭開謎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