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寶馬日前已告知9萬名北美車主在更換氣囊前暫停駕駛車輛。據悉,這些車輛配備了高田氣囊。因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行駛中有爆炸的風險,高田氣囊又被眾多網友戲謔為“死亡氣囊”。截至目前,因高田安全氣囊隱患召回的問題汽車,早已超過了100,000,000輛。
此次9萬名車主暫停駕駛下的寶馬,是高田安全氣囊禍害下的最新一家汽車制造商。據悉,在寶馬發出“請勿駕駛”警告之前,本田、福特和其他幾家車企也發出了與高田安全氣囊有關的類似命令,這些安全氣囊在長期暴露于高熱和潮濕環境中后有可能發生爆炸。
寶馬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裝有高田公司生產的駕駛員安全氣囊的車型包括:2000至2006款寶馬3系(參數丨圖片)(E46),包括M3;2000至2003款5系(E39),包括M5;以及2000至2004款的X5(E53)。寶馬美國官網顯示,此次召回還包括某些年份生產的寶馬1系、X1、X3、X5和X6車型。
據悉,寶馬要求車主訪問其召回網站,以確定他們的車輛是否符合免費維修條件,或者撥打客服電話或聯系寶馬服務中心尋求幫助。
高田安全氣囊問題肇始于2009年。2009年5月16日,美國一位18歲的女孩埃希利帕海姆開著一輛2000年生產的本田雅閣去接放學的弟弟。在學校的停車場,不料雅閣汽車與另一輛車相撞,雅閣車的安全氣囊爆炸后,彈出的一個金屬片劃破了埃希利帕海姆的頸動脈,最終導致這名18歲的花季女孩因失血過多而亡。
意外發生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事故車輛進行了調查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為高田氣囊存在安全隱患所致。美國密歇根州的聯邦法院指控指出,高田公司生產的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使用的是性質不穩定的硝酸銨推進劑,而硝酸銨的特點之一是易溶于水、易吸濕和結塊,當發生器長時間暴露在高濕度環境當中,其推進劑易受環境影響而破壞,很容易燃燒甚至爆炸,導致金屬保護外殼破碎,并且為了控制成本,高田安全氣囊的增壓泵也存在設計缺陷,氣囊在展開時,爆炸還會將破壞的增壓泵金屬碎片等連同氣囊一起彈出,傷及駕駛員。
對安全氣囊存在的隱患,高田是心知肚明的。據后來的調查顯示,高田內部在2000年左右就意識到氣囊氣體發生器并沒正常工作,因為部分氣囊在測試中爆炸,但高層“操控”隱瞞了測試數據及實情,參與人員也無一人出面阻止。
網絡報道顯示,2004年,高田安全氣囊存在設計缺陷和質量隱患的報道在網絡上涌現,但當時如日中天的高田,面對大部分市占率和豐厚的利潤,一直不愿直面回應并抽身積極改進,而是對其進行了公關和淡化處理。就是面對2008年高田氣囊問題不斷涌現、部分車企不得不開啟的召回行動,高田仍置若罔聞,稱是“汽車生產商自己的舉動”。最終導致其隱患氣囊得以繼續大規模生產并進一步流向市場。
2009年“5·16”美國女孩埃希利帕海姆悲劇發生后,類似的意外事故在世界各地開始不斷上演,2016年更是成為大規模爆發年。據網絡不完全統計,當時因高田安全氣囊隱患導致的意外傷害事件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已經造成數百人死傷。一時間,高田安全氣囊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并由此引發了汽車制造史上最大規模的汽車召回事件。
高田,曾將安全視為企業的命脈。1933年,高田創始人高田武三在日本滋賀縣成立了高田株式會社,該社一開始主要生產紡織用品。后在二戰后開始涉足汽車安全帶等產品并由此掘得第一桶金。1987年,高田在本田的邀請下成功研發出日本第一個安全氣囊,隨后,高田轉戰安全氣囊并逐漸占據了主流市場。
巔峰時期,高田不僅是日本最大的汽車安全部件制造商,還發展成為世界僅次于瑞典奧托立夫的全球第二大氣囊生產商。其主要客戶除囊括了本土日系陣營的本田、豐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三菱等,還有德系陣營中奧迪、奔馳、寶馬、保時捷、戴姆勒,美系的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英系的捷豹、路虎,韓系的現代等諸多知名車企。據網絡不完全統計,全球至少有34個汽車品牌配備了高田氣囊。
大范圍的市場占有率,也導致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出現廣泛的波及。實際情況確實是這樣,高田氣囊隱患大規模爆發后,很快就殃及了幾乎全球車企,最終引發了汽車行業史無前例的成批次召回。截至2021年,因高田安全氣囊隱患召回的問題汽車,僅幾家車企有據可查的召回數據就早已超過了100,000,000輛。
2015年5月18日,高田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勒令和高額罰款下,承認其生產的部分氣體發生器存隱患。此間,公司董事長高田茂也在美國媒體正式向消費者致歉。
2017年2月27日,高田在美國密歇根州的聯邦法院正式認罪,承認其故意隱瞞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其生產的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會爆炸,爆炸時滾燙的金屬碎片會進入司機的臉部,危及生命安全。同時同意支付10億美元罰款,其中8.5億美元由負責管理高田公司賠償基金的特別管理機構支付給汽車制造商,2500萬美元為刑事罰款,1.25億美元則向受害者賠償。
同年6月26日,高田公司因無力承擔眾多車企的召回索賠,正式向東京地方法院提交了“啟用民事再生法的申請”,也就是破產。而公開信息顯示,破產時高田已因賠付召回等負債約1萬億日元(100億美元),創日本制造業企業破產最高紀錄。
高田破產了,但它遺留的問題氣囊依舊在市場上留存或流通,車企不得不墊付由此引發的召回及賠償費用,且這筆錢大概率需要車企自己買單。業內人士估算,高田破產后各車企未召回的安全氣囊,總召回費用大約為1.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47.37億元。
更重要的是,高田雖然已壽終正寢迄今,但高田氣囊仍流惡難盡。此次召回即是佐證。一家近乎百年的老店,開始時曾以安全為立身之本,但在后來的高速發展中,卻為了攫取盡可能多的利潤而淪喪了初心,高田的退變值得所有車企警醒,汽車關乎交通安全,不管是內部成千上萬的零部件,還是整體結構安全,每一個與之相關的企業都必須自始至終、從嚴把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