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土耳其大選應該是今年全球最重要的一場選舉,沒有之一。
俄烏戰爭爆發后,土耳其成為俄羅斯天然氣對歐出口中轉站:
一方面,土耳其這個國家在地緣上非常重要。它不僅是GDP前20的經濟體,而且橫跨歐亞,對俄烏戰爭和中東局勢都有很強影響。作為北約第二軍事強國,土耳其有能力向烏克蘭提供上百輛坦克和無人機,這足以扭轉戰爭進程。不僅如此,土耳其還可以完全封鎖黑海海峽,切斷俄羅斯外貿渠道。反之,如果土耳其繼續在俄烏之間維持平衡,俄羅斯就能獲得與歐洲貿易的中轉站,在北溪管道被炸后俄羅斯天然氣就是通過土耳其賣往歐洲。
武德充沛的土耳其空軍:
土耳其也是中東唯一能和以色列抗衡的國家。如果伊斯蘭世界想擊敗以色列,需要土耳其親自下場才行。畢竟沙特人缺乏斗志,伊朗裝備又太差,只有土耳其既好勇斗狠,還擁有現代化空軍,可以跟以色列一較高下。假如未來土耳其繼續維持“向東看”的外交政策,那土以矛盾遲早會爆發,兩國打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還有很多選舉,包括泰國大選、阿根廷大選等,但重要性均不如土耳其大選。因為這些國家的地緣價值遠不如土耳其,阿根廷雖然是個大國,但遠在南美,阿根廷選舉雖然對鋰礦政策有很大影響,但在全球地緣博弈中卻掀不起什么波浪。
另一方面,本輪土耳其大選之所以重要,也是因為候選人之間政策分歧非常大。土耳其現任總統埃爾多安持反美態度,主張與中俄拉近距離,推行“向東看”政策,在中東大舉出擊,幫助巴勒斯坦對抗以色列。土耳其反對派領袖奎里達歐魯則主張倒向歐美,恢復土耳其作為西方國家的地位,減少對中東事務的干涉。
正因如此,歐美和俄羅斯都親自下場干預土耳其大選。美國駐土大使主動接見奎里達歐魯,為其選舉造勢,德國則號召土耳其海外公民投票支持反對派,并動用輿論抹黑埃爾多安。俄羅斯也不甘示弱,通過黑客手段引導土耳其輿論支持埃爾多安,并向埃爾多安所在黨派提供政治獻金。土耳其大選儼然成為繼烏克蘭之后美俄較量的第二戰場。
這就是為什么土耳其大選比英國、日本大選更重要的原因。英、日也是地緣強國,但英國和日本的選舉通常換湯不換藥。對英國來說,無論是鮑里斯、特拉斯、蘇納克誰上臺,均不會改變援烏反俄的外交策略。對日本來說,無論是岸田文雄、石破茂、菅義偉誰上臺,均不會改變親美反華的外交策略。西方很多國家政策相對連貫,不會因為領導人變動而發生太大調整。
土耳其大選之所以被重視,還有一個原因在于這可以觀察政治強人能否靠選舉推翻。海外有三種制度:伊朗式的權威制、美國式的民主制、介于二者之間的權威民主制。土耳其、俄羅斯、樸正熙時代的韓國均屬于第三種,這些國家雖然要通過選舉產生領袖,但領袖本身掌控軍政大權,不受議會和司法系統制約,能直接干預選舉進程。
埃爾多安執掌土耳其20年,在政府系統可謂是根深蒂固,大部分行政官員都是他一手提拔。在平定了2016年軍事政變后,埃爾多安在軍隊安插了大量羽翼,牢牢掌控了武裝力量。與普京一樣,埃爾多安是當之無愧的政治強人,但他仍需要通過選舉的方式來獲取執政合法性。假如埃爾多安在選票落后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繼續執政,那就證明民主制度具有天然的脆弱性,政治強人模式會進一步擴散到其它民主制國家。
由于本輪土耳其大選非常重要,支持埃爾多安和反對埃爾多安的人太多,土耳其民眾政治熱情被完全點燃,投票率高達93%,創下歷史記錄。相比之下,美國大選投票率通常不到60%。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埃爾多安出身于貧困的穆斯林家庭,正因如此他一直主張建立政教合一的宗教化國家,這對于占土耳其總人口85%的穆斯林很有吸引力。1994年,埃爾多安當選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的市長。上任后,他展現出實干的一面,強調法治、打擊腐敗和犯罪、整頓市容市貌,把伊斯坦布爾發展成國際大都市,為其積累了良好的從政口碑。
90年代末,土耳其爆發經濟危機,失業暴增,物價飛漲。埃爾多安打著“反通脹、反權威”的旗號收割民心。2003年,埃爾多安依靠選舉成為土耳其總理。為刺激經濟增長,埃爾多安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將鐵路、民航、電力、銀行、石油等國有企業打包出售,用賺的錢填補國庫虧空。不僅如此,埃爾多安還鼓勵借入外債,大力發展房地產和基建,通過加杠桿的方式刺激經濟。2003年—2013年,土耳其人均GDP從4000美元上升至12000美元,翻了三倍,從低收入國家發展為中等收入國家。
經濟增長一度成為埃爾多安執政合法性來源,為了進一步籠絡人心,埃爾多安大幅提升最低工資標準,并增加對窮人轉移支付水平。對于一個窮人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來說,這些政策無疑是收割選票的利器。
在物質生活水平改善后,人們總是會追求精神上的目標。為了迎合這種需求,埃爾多安大力推行宗教化政策,允許婦女在公共場合佩戴頭巾,擴建宗教學院。他還提出了“奧斯曼帝國復興夢”,放棄了一邊倒向西方的政策,開始積極介入中東事務,給巴勒斯坦人站臺,為此不惜得罪曾經的盟友以色列。敘利亞戰爭爆發后,土耳其趁火打劫,以剿滅庫爾德人武裝為借口侵占了敘利亞不少領土。
2016年土耳其政變失敗后,軍人干政退出歷史舞臺:
土耳其的中東戰略嚴重觸犯到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2016年,在美國的策動下,土耳其爆發軍事政變,意圖推翻埃爾多安統治。這場政變的信息被俄羅斯情報部門提前截獲,并第一時間轉告埃爾多安。他通過社交媒體動員民眾走上街頭與軍人對抗,最終平息了這場政變。自此之后,土耳其走上了親俄反美的道路,從美國的盟友變為敵人。
土耳其的經濟奇跡在2017年走向終結,過去依賴基建和房地產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疊加美土關系惡化,外資不再看好土耳其發展,紛紛選擇撤離。土耳其遭遇股債匯三殺,通脹一發不可收拾。在失去了經濟增長的政治光環后,埃爾多安愈發依賴民族主義與宗教主義來獲取民眾支持。在西面,土耳其與希臘圍繞領土爭端爆發武力對峙。在東面,土耳其向阿塞拜疆提供武器支援,幫助其攻打亞美尼亞。在南面,土耳其多次入侵敘利亞,并介入巴以局勢。埃爾多安在伊斯蘭世界的威望越來越高,也順利贏得了2018年總統選舉。
土耳其“TB-2”無人機:
俄烏戰爭爆發后,土耳其和印度成為最大受益者。印度趁火打劫,從俄羅斯進口大量廉價石油。土耳其則在俄烏之間左右逢源,一方面,土耳其向烏克蘭提供先進的“TB-2”無人機(這款無人機在2020年納卡戰爭中大放異彩),以此來換取烏克蘭的廉價糧食;另一方面,土耳其以阻攔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為籌碼,從俄羅斯獲取廉價天然氣,好處都讓它賺了。不僅如此,土耳其還積極充當俄烏之間的調停人,安卡拉成為仲裁中心,土耳其國際地位大幅上升。
由于物價上漲太快,土耳其餐廳菜單每天都需要更新價格貼紙:
外交上的成就為埃爾多安撈取了不少政治資本,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埃爾多安繼續執政本應該是件毫無懸念的事情。但天有不測風云,土耳其遭遇了極其嚴重的通脹。2021年底,受歐美貨幣寬松影響,土耳其出現了輸入性通脹,CPI飆升至兩位數。由于離大選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埃爾多安不敢出臺緊縮性政策以控制通脹,因為經濟收縮勢必會導致失業上升,萬一出現滯脹會嚴重削弱民眾支持率。埃爾多安最終選擇降息抗通脹,為此他不惜撤換掉三個主張加息的央行行長,將基準利率從17.5%下調至7%。土耳其經濟增長的勢頭倒是保住了,但通脹卻一發不可收拾,去年一度飆升至80%。老百姓取到工資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錢換成商品,以至于銀行取款機排起了長隊。土耳其很多食物的價格每三個月就要翻一番,為了壓低通脹預期,埃爾多安命令統計局修改數據,然而土耳其物價仍以火箭般的速度上漲。
埃爾多安當然知道靠降息是無法抑制通脹的,但“降息治理通脹”的口號已經喊出,假如轉為加息的話無異于打自己臉,這在大選前可是嚴重的減分項,埃爾多安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維持貨幣寬松政策。為了獲取選票,埃爾多安選擇按物價上漲速度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并給公務員大幅漲薪,畢竟窮人和公務員是埃爾多安基本盤。不過這樣一來,土耳其的中產可就難受了,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大量財政轉移支付的結果就是中產又要忍受通脹帶來的財富貶值,又要繳納更多稅收。
土耳其地震暴露出大量“豆腐渣工程”:
如果只是通脹,埃爾多安還有辦法應付。但禍不單行,今年2月,土耳其遭遇7.8級地震,累計有5萬人死亡,十幾萬人受傷。這場地震暴露出土耳其存在大量豆腐渣工程,埃爾多安一直將建筑業和旅游業視為驅動經濟增長兩大抓手,土耳其很多建筑工程都被埃爾多安的親戚朋友承攬。然而,伴隨大量偷工減料,這些建筑在地震面前不堪一擊,埃爾多安任人唯親、縱容腐敗的一面也被暴露出來。
通脹和地震讓反對派看到了扳倒埃爾多安的機會,土耳其6個政見不一的黨組建了反對黨聯盟,并獲得了西方提供的資金支持,用于投放競選廣告,聲勢日益上漲。埃爾多安并沒有坐以待斃,他先是以褻瀆官員罪,將最強的反對派領袖——伊馬姆奧盧關入監獄,用司法手段解決了頭號威脅。然后動用行政力量,用財政的錢為自己選舉造勢,土耳其很多城市掛滿了埃爾多安的海報。不得已,反對派只能推舉奎里達歐魯作為候選人,奎里達歐魯沒什么人氣,選他只是因為一時半會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
與埃爾多安不同,反對派高舉“世俗化”和“凱末爾主義”的大旗。反對派認為政教分離是土耳其的立國之本,土耳其應該舍棄伊斯蘭歷史傳統,通過不斷改革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員。反對派嘲諷埃爾多安雖然自詡為國父凱末爾的繼承者,但實際上走的卻是宗教化的相反路線,這最終會把土耳其帶向保守和落后的深淵。
反對派主張恢復議會制,廢除總統制,取消對輿論的管制,并重新確立司法獨立地位。反對派這套觀點受到西方高度贊賞,被視為民主的象征。但埃爾多安認為自己才是民主制的捍衛者,首先他是靠一人一票選上去的,得到大部分民眾支持;其次他終結了土耳其軍人干政的傳統,宗教化其實反映的是大多數老百姓的意愿,他只是順應歷史潮流。
在經濟上,反對派主張恢復央行獨立性,通過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治理通脹。雖然短期可能會造成經濟下滑,但長痛不如短痛,只要能把通脹壓下去,經濟自然就能慢慢恢復。
在外交上,反對派主張修復與西方關系,承擔作為北約成員國的義務,將加入歐盟視為優先目標。反對派承諾一旦勝選,會立即批準瑞典加入北約,并對烏克蘭提供支援。在中東事務上,反對派主張遣返敘利亞難民,與以色列緩和關系。
埃爾多安和反對派分歧:
埃爾多安
奎里達歐魯
政治
總統制
議會制
經濟
降息治通脹
央行獨立
戰略
奧斯曼復興
加入歐盟
宗教化
世俗化
外交
平衡外交
倒向西方
移民
放開移民政策
遣返中東難民
票倉
鄉村窮人
大城市中產
土耳其大選投票分布(紅色傾向反對派,黃色傾向埃爾多安):
從土耳其第一輪投票情況來看,西部沿海地區和東南區域的選民更支持共和人民黨(反對派),內陸地區的選民更支持正發黨(埃爾多安)。西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密集,很多中產受高通脹影響損失慘重,因此強烈希望埃爾多安下臺。東南區域今年受地震波及,大量居民房屋被摧毀,本地又有很多遭遇壓迫的庫爾德人,因此這片區域的人也希望埃爾多安下臺。內陸地區則有很多偏僻村鎮,這里的居民相對保守,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是埃爾多安最堅定的支持者,寧可走幾十里的山路也要給埃爾多安投票。
土耳其西部沿海地區曾是古希臘文明的一部分:
不過土耳其選票的差異,跟文化也有很大關系。土耳其西部沿海地區,歷史上長期屬于希臘—東羅馬文明的一部分。早在遠古時期,愛琴海的古希臘人就在土耳其西海岸建立了大量城邦,民主制在這里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到了中世紀,土耳其西海岸隸屬東羅馬帝國,當地居民說的都是希臘語。與之相比,土耳其內陸地區受亞洲文明影響更深,對君主制有高度認同,其中東南區域長期居住著庫爾德人,其它居民則受突厥人控制。
在古典時期,土耳其是西方文明(希臘)和東方文明(波斯)的分界線。在中世紀,土耳其則是東羅馬帝國和塞爾柱王朝的分界線。分裂的種子很早就已經埋下。這也是為什么埃爾多安一直推行對外擴張戰略的原因之一,他希望通過以此來轉嫁國內矛盾,增強國家凝聚力。可惜這種辦法只能緩解一時,不能解決一世。經濟上的問題好解決,文化上的問題比較難辦。
土耳其人口密度圖(西海岸和東南地區更高):
因此土耳其可以分為三部分:西海岸地區大部分都是希臘人后代,視自身為西方文明的一份子;西南地區主要是庫爾德人,希望能爭取自治權;其它區域則是突厥文明的繼承者。本輪土耳其大選,本質上是文明的斗爭,希臘化地區和庫爾德人希望聯手推翻突厥文明的統治。這最終會決定土耳其到底是向東還是向西,回歸西方化還是繼續伊斯蘭化。這也是為什么土耳其內陸居民在物價暴漲、利益受損的情況下還愿意投票給埃爾多安的原因,他們支持的不是某一政黨,而是突厥文明。與其說是選舉,不如說是內戰。
假如反對派獲勝,土耳其新政府會從心理上將自己定義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因此也會毫無疑問地倒向西方。雖然土耳其和中俄有大量貿易往來,但一個奉行北約價值觀的土耳其能夠接受與中俄經濟脫鉤的代價。反過來,如果正發黨獲勝,土耳其會從心理上將自己定義為伊斯蘭/東方文明的一部分,為了獲得身份認同,它愿意與美國為敵,甚至對以色列開戰。
如果單純從政治、經濟、地緣等角度去研究土耳其大選,會認為反對派上臺并不會大幅改變外交政策。但如果從文化角度去研究土耳其大選,會發現一旦反對派上臺,土耳其的執政思維會發生顛覆性變化,一個將自己視為西方國家的土耳其,必然不會對中俄太友善。
土耳其大選第一輪投票各候選人支持率:
在第一輪投票中,埃爾多安獲得了49%的支持率,奎里達歐魯則獲得了45%的支持率,由于均沒有獲得50%的選票,選舉進入第二輪。第二輪選舉勝負的關鍵,在于投票率和選票分流情況。
在選舉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去投票。在第一輪選舉中,有93%的投票率,其中很多都是埃爾多安的鐵粉。因此第二輪選舉埃爾多安要想確保獲勝,需要繼續維持超高的投票率才行。對反對派來說,目前的一個競選策略就是動員更多的支持者去投票,這就需要持續砸錢打廣告,并組織水軍在輿論上繼續抹黑埃爾多安。
另一方面,極右翼候選人奧根也獲得了5%的選票,在第二輪投票中,奧根不會參選。因此埃爾多安和反對派都會積極爭取這5%的選民,誰能分流到更多的選民,誰的勝算就更大。奧根作為極右翼候選人,其政治光譜跟埃爾多安更接近,按理來說他的選民更偏向埃爾多安,可事實并非如此。奧根之所以能獲得這么高的支持率,是靠著激進的反移民政策,他主張把敘利亞難民遣返回國。在反對敘利亞難民方面,奎里達歐魯比埃爾多安更強硬,他聲稱一旦當選將把敘利亞難民全部送走。因此奧根的支持者可能會有很多轉投奎里達歐魯。不過奎里達歐魯之所以敢在難民問題上唱反調,那也是作為反對派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敘利亞難民雖然造成諸多治安問題,但也為土耳其帶來大量廉價勞動力,這為緩解通脹做出很大貢獻。
對于第二輪選舉而言,假如投票結果相差不大,土耳其可能會爆發內亂。埃爾多安執掌土耳其二十多年,控制了軍隊。土耳其政府裙帶關系很嚴重,很多要害部門都是埃爾多安的親信,他們勾結起來貪污腐敗,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因此埃爾多安這次選舉不僅代表他本人,也代表整個利益集團的意志。一旦敗選,他們勢必不會善罷甘休,輕則利用議會多數派的地位限制反對派施政,重則動用武力手段推翻選舉結果,繞開民意強行組閣。
反對派也不是善茬,他們背后有整個西方的支持,美國和德國是其最大金主。土耳其西海岸中產很難忍受埃爾多安一直干下去,假如投票結果相差不大,反對派可能會煽動民眾上街游行,搞顏色革命。如果埃爾多安下令武裝鎮壓,反對派可能會給支持者分發武器,屆時不排除土耳其爆發街頭槍戰的風險。
因此第二輪大選的投票結果很重要,如果支持率相差較小,那土耳其可能會陷入動蕩,因為雙方都不太愿意體面認輸。對埃爾多安來說,即便他想退也退不了,畢竟后面的利益集團還準備打著他的旗號繼續撈錢。而且一旦埃爾多安放棄權力,他可能會被清算,執政二十年來他得罪的人可能會聯手把他送進監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住后半生榮華富貴,埃爾多安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況下絕不會輕易交權。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土耳其金融市場可能會持續動蕩,里拉仍有貶值空間,短期內通脹也不太可能回落。
不管埃爾多安能否勝選,長期來看土耳其走向宗教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因為土耳其西海岸大城市的居民,大多過著現代化生活,奉行世俗化政策,生育率較低。土耳其內陸的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信奉伊斯蘭教,生育率較高。因此從人口結構來看,土耳其支持宗教化的選民會越來越多。延續了幾十年的土耳其選舉制度,也越來越淪為橡皮民主,出現政治強人是大勢所趨。
未來土耳其可能一分為三:西部的希臘化地區、中部的突厥文明、東部的庫爾德領地:
不過對土耳其西海岸的人來說,他們受希臘文化影響很深,很難忍受宗教化政策。如果正發黨長期壟斷政權,土耳其西海岸寧可獨立建國也要獲得加入歐盟的機會。土耳其東部地區的庫爾德人則一直有獨立傾向,只待時機成熟便趁機叛亂。剩下的內陸人大多認為自己是突厥文明繼承者,偏向于政教合一的體制。和烏克蘭一樣,土耳其最大的問題就是處于文明分界線上,突厥化伊斯蘭文明、希臘化文明、庫爾德人各種宗教、民族關系剪不斷理還亂。未來來看,這個國家既能在地緣上發揮極大價值,又會成為中東不穩定的源頭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