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玫瑰從來不慌張》的第一章“孩子,你其實不必這樣”,心中便泛起絲絲漣漪。
霎那間,我恍惚看到初三語文老師在與我對話,用一雙寄望的眼睛,愿我“向善而行、向上而行、向美而行。”
事實上,我的寫作啟蒙,離不開初三老師的敦敦教誨。
初中時,我的語文成績,像是踩著高空中的鋼絲線,在及格線上逗留,但凡我運氣差點,蒙錯一道選擇題,那肯定能換來父母親的默契雙打。
說實話,我學習不夠專注,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上,我的思緒并不能聚焦在課文上,而是借由課文的內容,像窗外飛去,穿過上課鈴聲,也嚇跑一眾飛鳥,在白云上彈棉花。
考試也是如此。
所以,我時常因粗心大意丟失基礎題的分數,作文更是有一堆駭人的錯別字。
但在第一次統考的時候,我的語文作文竟然拿了42分(滿分50,一般老師會壓分,42、43分就是天花板了)。
那時,我恰好經過老師辦公室。
在門口,聽到班里的語文課代表大聲嚷嚷著:“他的作文為什么能拿這么高分數,而且我數了下,錯別字都超過十根手指頭了。”
語文老師語氣還是一如既往的溫柔:“他的作文真情實感,而且遣詞造句還頗有些詩意,瑕不掩瑜。至于錯別字,我會督促他改正的。”
那篇作文,我大致記得是描述了我窮困的家庭近況,以及因病失去工作的父親為了生活而低聲下氣借錢供我讀書的經歷。
一直以來,我的作文從未得到過他人的肯定和鼓勵,而語文成績想要所有提高,占了分數大頭的作文陣地,肯定是莘莘學子的必爭之地。
所以,在門口偷聽的我,頓時紅了臉,心里對老師滿是感激之情。
之后,我學習更加努力刻苦,語文成績也隨之突飛猛進,錯別字也在一次次刻意練習中,消失不見。
《一顆心,路過一張紙》中,張麗鈞在文章中寫道:“一顆心,路過一張紙,欣然卸下了自己的歡喜或憂傷,看見的人應當珍視,也應當認真想一想,該怎樣賦予那善感的心更多歌唱而不是悲吟的理由?”
是呀,我們每一次寫作,何嘗不是傾注了所有的情感。
如果當初老師無視我的情感傾瀉,“秉公辦事”,按照她在課堂上所說的“錯一個字扣一分”,或許我的語文成績將繼續在及格線上徘徊,而不是奮起直追,成為別人歆羨的優勢科目。
所以,我更能體會到張麗鈞老師的文字所充滿的力量,堅定又清醒。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扎根。”
張麗鈞老師的目光更是充滿了智慧,她能看見學生們的努力,更是用愛澆灌幼苗們每一份茁壯成長的需要。我也時常感慨著,語文老師給我的畢業寄語中的“吾生”,或許是像文中所說,真的把我當成親生孩子一樣看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